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朱光潜谈论文学修养时提到“疵境”“稳境”“醇境”和“化境”等四种境界。那么,阅读教学也有三个境界:素读、品读和化读。如果把文本比作一座山峰,那么素读就是抵达山脚,品读就是登山爬坡,而化读就是登临山顶。  相似文献   

2.
邓彤老师说:“有一种读书方式叫素读,即不借助任何辅助手段,只是单纯通过文字与文本素面相见,从而实现对文本的真实解读。这是一种最朴素最本色的阅读。”我以为,“素读”这种阅读方式首先适用于教师本身。在教学之前反复阅读。作品,发现问题,在教学设计时就会针对学生可能的疑问处讨论交流,使得学生能从无疑处生疑并随之解惑,享受“有所得”的快乐。  相似文献   

3.
陈琴 《小学语文》2008,(3):15-17
笔者曾就“素读”及“素读”经典的理念先后撰文(见《小学语文教师》2007年6月刊之《让“素读”焕发新的活力》及《人民教育》2007年21期之《“素读”经典》),引起不少老师共鸣,亦引发不少老师的追问。比如,不懂的内容为何要死记硬背?经典诵读的作用是不是被夸大了?经典中的糟粕对小学生是否有负面影响?本来已经课业负担过重的小学生如何进行经典“素读”?笔者本文再次就小学“素读”经典之命题谈点体会,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4.
何谓素读?上海特级教师邓彤博士如是说:所谓素读,就是朴素地通过文字符号领会其内在的蕴意。素读教学就是教师不多用其他资料,不滥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只是运用最传统的对话问答方式,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对文本做最朴素地解读。素读教学观认为,对文本里的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段落的素读,  相似文献   

5.
新的语文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互动过程。然而,信息化强烈冲击下形成的“快餐文化”无声无息地影响着语文教学。在这种背景下,“素读”文本,回归本体,“以较小的投资获得较高的教学功效”,应该是语文教学改革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教学追求高效的第一要素就是记忆,即烂熟于心。课堂记下了多少是衡量一节课成败不可忽视的评判标准。所以课堂教学中,素读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是要留足充足的时间的。素读兴趣的培养,素读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引导。注重素读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根本巩固,让学生在素读文本中去识记、去标注、去理解、去跟文本对话、去跟作者交流。在素读中,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培养语文学习素养,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素读是指学生在没有任何资料和任课教师指导的背景下,通过自己原始的知识积累实现对文本素材的解读。因此,素读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阅读教学方式,在当前教学改革和语文教育大环境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应用素读开展语文教学,更能促进阅读教学改革,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就素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讨论,对应用这种方法开展阅读教学的意义加以了解,并对有效应用素读落实阅读教学的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描述,以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素读是一种私塾式的阅读方式,强调的是纯文本识记性阅读。素读能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增强阅读效果,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适宜的素读环境,关注学生的阅读感悟,强化学生的认知积累,这样使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素读” “素读”的提法是日本人最早说的。日本人把我国古代私塾的授课方式定义为“素读”。国际著名的右脑开发专家、日本教育博士七田真说:“这种不求理解、大量背诵的方法是培养天才的真实方法,也就是右脑教育法。犹太教育培养出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教育就是以记忆学习为中心,强调反复朗读。”大量的事实证明:“素读”法直到今天依然是犹太人早期教育的主要手段。他们的孩子从三岁开始就要接受每天六到十个小时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东亚地区通行的读书方法"吟诵/素读"对于揭示中日语言文化交流史上的文本解读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指出"吟诵/素读"二者在文化传播上的可对比性,再从"读音及文本对象""、声调性""、唱诵性""、传情性"等四方面阐述二者的音声共性,分析得到"吟诵/素读"同源同步发展的相互关系,最后延伸探讨了从"音读到默读"的阅读方式变迁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吴春来 《语文知识》2014,(12):33-35
语文课堂,到底是怎样的课堂?课改多年来,大家争论不休,各执一词,文化课堂有之,审美课堂有之,青春课堂亦有之……面对纷杂的语文课堂,一线教师不禁一声长叹:语文越教越不会教了。 然而不管语文课堂多么复杂多变,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无法更改的,那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文字是有生命的,它以自身独有的语调、节奏,充分、适恰地实现着言语主体生命之情气。著名特级教师邓彤在阐述“素读”理念时说:“素读,就是朴素地通过文字符号领会其内在意蕴,素读就是引导读者进入到文词句的深层含义中去,吟咏玩味文本词句本身的韵味。”潘新和教授说:“每一篇文字都应该弥漫着蒸腾的血气和体温,都是个性生命基因的复制和重组,都打着人生经验、情感和感悟的印记。”  相似文献   

12.
一、写什么——直面文本的素读 阅读教学的第一层次就是“唤醒文本”,把握作者原稿内在的思想,与作者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上达成共识,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 备课时,我将《热爱生命》的阅读重点集中在“逼真的细节”与“深刻的主题”这两点上,并在阅读文本时敏锐捕捉到了主人公颇为矛盾的一句话:“活着才感到痛苦……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就是到了死神的铁掌里,他仍然要反抗它,不肯死.”根据这个切入点,还原文本的途径,因此一目了然:体验生存绝境,感悟硬汉精神.  相似文献   

13.
“素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对“素读”理念的重拾和再认,力求让中小学语文课堂更加凸显浓浓的以语感、语境、语用等为主要特征的“语文味儿”。同时,语文素读教学还注重师本阅读、多维对话、依体而教,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旨要,努力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其操作灵活、 内涵丰富,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以次充好,以课堂热闹遮盖 知识贫瘠的现象,于是“素读”重新进入公众视野。笔者结合自 身一线实践经验,深入分析高中语文阅读课堂“素读”教学策 略,以期能够为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借鉴。  相似文献   

15.
金辉 《教育文汇》2010,(8):37-39
前几天与一位年轻学人闲聊,他很高兴地告诉我,这些年因为研究“素读”,结识了许多朋友,有不少新收获。昨天又有机会与几位原南通师专首届学生闲聊,提起南通向有好评的“素读”提倡者陆文蔚老师,不禁对老先生的预见和倡导再次深感景仰,也对时下出现的许多“XX语文”深为忧虑。  相似文献   

16.
四、“素读”有量日日清 我给一个学生六年的语文学习订了一个整体的规划目标: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手写千万言。在实践中,我总结的经典“素读”的基本操作方法是:大经典,同并进;放声读,能成诵;重记忆,轻讲解;诵新篇,常温故。  相似文献   

17.
前几天看到一篇研究“素读”的文章.不禁令我想起南通素有好评的“素读”提倡者(笔者臆断)陆文蔚老师.对老先生的预见和倡导再次深感景仰!三十多年来南通师专的一代代中文学子秉承老师们的衣钵在南通这块沃土上教学生学语文.而且大多不会忘记老师们传统的、有效的语文教学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失误案例进行分析,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有偏差,这些偏差包括偏离作者的初衷、偏离文本特有的情感基调以及偏离文本的核心价值。为提高教师解读文本的有效性,确保阅读教学的效果,笔者依次提出了应对策略:一是走近作者,把握文本信度;二是对比阅读,拓展文本广度;三是关注素读,延伸文本深度。  相似文献   

19.
正素读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阅读方法,指的是阅读者完全投入地进入阅读的状态,在反复吟诵品读的基础上通过全方位立体的感知渠道,对文本语言形式进行感知的一种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素读的过程中要促使学生把握好情感感悟,要重点感受作者在文本中体现出的价值取向。一、注重古朴,理解气韵教师在指导学生素读的过程中采用示范读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好诵读的语气变化,体会好抑扬顿挫的情绪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以素读文本的方式走进名人的世界里,在引读、初读、细读和亮读中,让学生一次次地直面文字,朴素地了解文本带来的信息,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咂中,逐渐唤醒"名人"们的伟大灵魂。这样的教学,不仅仅是"名人小传"的教学策略,也是值得其他文本教学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