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本第 13 1页提到“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笔者正好收藏有这部作品却又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一作“乾”而一作“干”是怎么回事 ?查《辞海》“桑”字下有“桑干 (乾 )河” :永定河上游 ,在河北省西北部和山西省北部 ,相传每年桑葚成熟时河水干涸 ,故名。如此看来 ,读作桑“干 (乾 )”河应是不会错的了 ,那么课本为何又写作“乾”字呢 ?“干”也同“乾”(犂仭n) ,本义为“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与湿相对”。在字体简化之前 ,“乾”是“干”的繁体字之一 ,有几种读音。丁玲此作发表于 40年代 ,当时“乾”字还没简化 ,故应写作“…  相似文献   

2.
试论仰华寺与青海蒙藏关系──兼谈明王朝治青方略的演变陈玮寺院是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实体的主要存在形式之一,虽然寺院的最基本的功能是为信徒提供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不少寺院在历史上又往往曾经是封建割据的政治活动中心,青海仰华寺正是这样一座寺...  相似文献   

3.
《说文》:“昔,乾肉也。从残肉,日以晞之。与俎同意。腊,籀文从肉。”段玉裁注“乾肉”云:“《周礼》:‘腊人掌乾肉。凡田兽之脯腊(月无)胖之事。’郑云:“大物解肆乾之,谓之乾肉,若今涼洲乌翅矣。腊,小物全乾者。’郑意,大曰乾肉,小曰腊。然官名腊人,则大物亦(亻再)腊也。故许浑言之。”注“从残肉”云:“谓人(?)也,象形。”注“日以晞之”云。“昨之残肉,今日晞之,故从日。”注“与俎同意”云:“俎从半肉,且荐之。昔从残肉,日晞之。其作字之诣同也,故曰同意。”“昔”为“乾肉”说,自许慎始,经《说文》学家发挥,沿袭了一千九百年左右,至今仍被古文字学者奉守。如康殷《文字源流浅说》云:“(?)甲释昔,可能是象在日光下晒制乾(腊)肉条之状。把一条条肉晒干是要几天时间的,因而殷人卜辞称几天之  相似文献   

4.
寺院土地是清代蒙古地区土地所有制形态的重要类型,也是清代蒙古寺院经济中的重要生产资料之一。按其生产经营方式,可分为牧场、耕地和城镇寺院周围的地铺三种。牧场一般在寺庙建立初期由当地扎萨克或官员从所辖游牧区域中划给呼图克图或寺院,其生产经营方式主要是通过放苏鲁克从事畜牧业生产;清代汉族农民移入较多,开垦较早的呼和浩特地区、内扎萨克蒙古东部地区和其他适合农业区的寺院土地多以耕地为主,并零散分布于寺院四周或离寺庙较远的地区,由扎萨克官员划给的香火地、自私招垦牧场、王公、台吉和富有的蒙古箭丁捐献的土地、上层没落的台吉、塔布囊和下层民众因贫穷所迫而典当或卖给或寺庙喇嘛动用庙仓现银现钱购置等渠道构成,其生产经营方式是通过佃租给民人或旗民耕种而获取地租——银粮或小部分土地由寺院喇嘛人口和所属沙毕纳尔耕种;寺院地铺分布于呼和浩特、多伦诺尔、阿拉善和硕特旗定远营、内扎萨克蒙古锡埒图库伦喇嘛旗等城镇的寺庙周围或城内其它街道,以租赁为主要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5.
就目前所知,文献记载的雀离佛寺有三处:一处位于古代的犍陀罗地区(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一处位于新疆库车的苏巴什遗址,还有一处位于北齐的邺城(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三个不同的地方都存在名为"雀离"的佛教遗迹,笔者希望能以此作为线索,结合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从建筑形制和布局出发,通过对这三个佛教寺院进行初步比较,进而讨论早期的佛教寺院自西向东的大致演变模式,主要表现在塔形制的转变以及寺院布局的演变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上都是一座经济发达的草原都城。本文拟从畜牧业、粮食调运和储备、商业和手工业、农业和屯田等方面,对上都的社会经济状况作一概述。一、畜牧业上都周围的广阔草原,自古以来就是水草丰美的牧场。许多北方民族曾在这里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金代在桓州(今内蒙古正蓝旗北5公里)、抚州(今河北张北县)设有牧场。元人记载,上都“地高寒,鲜土种之利,在野者畜牧散居,以便水草。”①“有木,水有鱼,盐货狼籍,畜牧蕃息,大供居民食用。”②是一个“满地牛羊草色青”③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历史上有文献可考的最早出现有众多武僧活动的寺院是邺下(今安阳一带)寺院,从北朝著名武僧稠禅师到隋唐时期的慧休、玄林等邺下名僧大德都与武艺武功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成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这在其他佛教寺院中并非多见,他们佛武双修,声名卓著,在中国佛教史和武术史上占据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作者对我国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五省区的藏传佛教尼众寺院进行田野考察调研之一,书松尼众寺院是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内唯一的一座藏传佛教尼众寺院。本文主要以寺院志的格式编写,介绍书松尼众寺院的地理位置及历史状况、寺院组织结构、寺院现状、修行制度、修行内容及经济状况,本文是调查第一手资料,可供宗教相关部门以及藏传佛教研究、藏族妇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宗教在青海的传播,主要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和伊斯兰教。这两个宗教的信教者在解放前夕达全省人口的一半。另外,基督教、天主教在青海也有传播。 1、佛教:佛教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传入中国后,一度盛行于内地,遂后在今西藏地区逐渐形成一种地方形式的佛教,亦即喇嘛教。据藏史记载,在八世纪至十世纪时,作为外来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叶,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普遍陷入困境。各寺院耕地和牧场开垦殆尽,多数寺庙拥有数量不等的房产。经济来源单一,主要靠出租房产、地产所得收入维持生计,来自政府的和民间的布施收入越来越少。寺院佛殿僧舍破败,无力维修。世俗社会的侵夺和僧侣集团内部的盗卖,使寺院经济陷入更深的危机。  相似文献   

11.
佑宁寺,原名郭隆寺,也叫二郭隆寺。位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公社寺滩大队东南。它历史悠久,几经兴衰,名僧辈出,著作如林,是格鲁派在青海地区修建最早、也是最有影响的寺院之一,号称“湟北诸寺院之母”,  相似文献   

12.
乌拉斯台是天山深处的一个牧场,住着几十户哈萨克族牧民。我家是牧场里为数不多的汉族人,我在那里读的小学,每家每户的狗和马都认识我。2000年,我家搬到县城,此后,每年和乌拉斯台牧场的交往只有两次:古尔邦节(穆斯林最隆重的节日)时,我父母坐汽车倒马车地回到牧场,看望他  相似文献   

13.
青海塔尔寺是我国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也是一座藏传佛教艺术的文化圣地.塔尔寺利用地处青海河湟地区多元文化过渡带的特殊地理优势,历经数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主,多元文化兼收并蓄的寺院文化特征,十八罗汉高堆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由于与藏传佛教十六罗汉无法对比,许多人对塔尔寺十八罗汉人物莫知所以.本文就此作了一定的考定赏析.  相似文献   

14.
《青海社会科学》1983年第2期刊载了刘德鸿同志的《穆彰阿评价异议》(以下简称《异议》)一文,对鸦片战争时期穆彰阿的评价提出新的见解。认为:(一)道光帝乾纲独断,“军机大臣职权有限”。长期以来,学术界“把道光帝视为动摇于投降与抵抗之间的君主”。却认定穆彰阿始终是投降派的首领,未免“有失公允”,也“缺乏令人信服的可靠根据”;(二)  相似文献   

15.
公案:谁第一个发现提取了HIV病毒?在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研究领域内,有一对争吵了几十年的冤家。一个是法国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吕克·蒙塔尼,另一个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的罗伯特·伽罗。  相似文献   

16.
一、所在地及名称:塔尔寺是青海省喇嘛教中第一大寺院,地点在西宁市之南约二十五公里处的今湟中县鲁沙尔镇。藏名贡本,意为有十万尊佛,约相当于内地的千佛洞、万佛岩  相似文献   

17.
藏传佛教寺院因其拥有独特的组织机构及教育体系,在历史上一直扮演着藏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角色,对藏族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形成与传承曾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客观、辩证地分析藏传佛教寺院的组织机构及特点,认识佛教寺院的社会功能,对制定藏区有关政策,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藏区经济社会,从而达到稳定目的,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地处青海东部,安多腹地的青海塔尔寺也同样扮演着这种角色。  相似文献   

18.
1980年初版(内部发行)的《青海历史纪要》(以下简称《纪要》)中第五个二节《明末农民起义军进入西宁》有如下权述: 崇祯十年冬,李自成进入川北,碾伯(今青海乐都)黄澄、西宁镇海堡人马安邦先后聚众反明,响应农民军。 这里纪事简陋,原委不具,且响应农民军的说法似有拔高之嫌。参阅芈一之、魏明章两先生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12月7日,河北金石书法考察小队来到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的响堂山石窟。响堂山分南、北响堂两处,南响堂原名滏山,北响堂原名鼓山,两山都属于太行山支脉,历史上东魏、北齐时期,皇家贵族分别在两座山上雕凿了南北两座寺院,命名为滏山石窟寺和鼓山石窟寺,明代以后统称为响堂山。响堂山上之所以修建石窟和寺院,是因为东魏、北齐定都于邺(今河北临漳),并以晋阳(今山西太原)为其陪都,以高欢、高澄、高洋父子三人为主的皇室贵族经常往来于二都之间,而响堂山是其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沈坚 《历史教学问题》2005,(5):F0003-F0004
①②敦煌阳关位于甘肃敦煌县西70公里的戈壁荒滩上,周边人迹罕至,赤地千里。因地处玉门关以南,故名。阳关战略位置重要,历史上曾为中原王朝权势范围之边缘,古“丝绸之路”南道起点。唐代诗人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名句,曾令其名声大噪。阳关遗址在一高阜处,便于远眺,附近低洼处有水源。关城今已无存,仅立一碑,以作标示。其北之墩墩山,尚存汉代烽燧一座,墩台建筑材料由本地所产胶泥、芦苇逐层叠砌而成,历两千年风尘,其貌无改。图为墩墩山烽燧近景①及远景②。③蓟县古渔阳城在今天津蓟县城。战国燕始置渔阳郡,原设治于今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