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朱卫华 《现代语文》2007,(3):128-128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因此拿起一本好书,我们要善读。西汉学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为此,我个人认为我们在读书时,务必要做到“八戒”。[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新初中《语文》第三册第23课《周处》“正见清河”,教材注释为:“恰好见到陆云。正,恰好。”而人教版同册《教师教学用书》翻译为:“只见到陆云。”对同一句话中的同一个“正”字到底应怎么理解? 从“正见清河”所在的前后文细看,周处来吴原本是为了寻访“二陆”,也即是说,陆机也好,陆云也罢,均是周处欲同时寻访的对象。可实际情况是,由于“平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新初中《语文》第三册第23课《周处》“正见清河”,教材注释为:“恰好见到陆云。正,恰好。”而人教版同册《教师教学用书》翻译为:“只见到陆云。”对同一句话中的同一个“正”字到底应怎么理解? 从“正见清河”所在的前后文细看,周处来吴原本是为了寻访“二陆”,也即是说,陆机也好,陆云也罢,  相似文献   

4.
“且”字谣     
地大又物博。 a飞d 1 sh乙ng qi6n qi己ng 弟弟上前抢 !i色J ie m6ng qu己n 20 恤恤忙劝姐, V 19色1「11色qie 一个急赳趁, ChQk己U!61 20 Zh己U 出口来椒咒, ‘xfngw色1 toi eo 10 行为太粗鲁, J{色lle Zh色n sheng ql 恤妞真生气。 瓷豢羹 潺暴攒; …颧撇 耀粼鬓 暴蒸 箫  相似文献   

5.
“舞”字考     
“舞”字是我国文字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本文试从“舞”字的产生、“舞”字字形的演变过程、“舞”字的字音和字义、“舞”字的用法等方面,对“舞”字作一番考释。一、“舞”字的产生要考释“舞”字的产生,首先必须了解它所表现的内容——舞蹈这一形式是如何产生的。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极为低下,原始人对自然界还不具备认识和改造的能力,对具有强  相似文献   

6.
初中语文课本选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中有一句话:“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个“有”字当作何解?有的选本采取回避态度,不注不译。语文教材对这句也不加注,大概编者认为这个“有”字的解释对初中学生来说是不成问题的。当然也有不少研究资料和注释本将这句译为“不知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了”,  相似文献   

7.
《察今》文中出现“乎”字有数句。在1981年以前的课本中,编者仅在“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句中,把“乎”注为“句中的虚词”。在1990年以后的课本中,编者又把“乎”注为“助词”。 “乎”到底如何讲?文中出现“乎”的还有数句。如:“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从以上诸句可知,“乎”用于“经”、“期”之后,作其后缀。查  相似文献   

8.
卢杨 《学语文》2008,(2):42-42
王力《古代汉语》第四单元文选《许行》篇中,作者对其中“独可耕且为与”一句中的“独”字的注释是“单单,偏”。对此,我们存有异议。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听到几位教师讲《狐假虎威》一课时,对“老虎被蒙(m(?)ng)住了,松开了爪子”一句中的“蒙”字,都把它作为“半信半疑”传授给学生。同其依据,答曰:出自《教参》。认真读一下《教参》,书上并没有把“蒙”字解释为“半信半疑”。而是在指导理解“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这个句子时,注了“老虎对狐狸的谎言半信半  相似文献   

10.
11.
“雅善鼓瑟”的“雅”应作何解?同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三部有影响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解为“平素”,《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为“甚,很”,《新华字典》采用了《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笔同意《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万”字     
《小学语文教学》2006,(7):57-57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日“二”字,书三画训日“三”字。其子则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日:“儿得埃,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相似文献   

13.
“万”字     
汝[2]有田舍翁[3],家资殷盛,而累世[4]不识之乎[5]。一岁[6],聘楚士[7]训[8]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9],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则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10]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11]也。请谢去[12]。”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13],其父拟召姻友[14]“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15],久之不成。父趣[16]之,其子恚[17]曰“:天下姓字伙[18]矣,奈何姓万?自晨至今,才完五百画也。”初机士[19]偶一解,而即讠也讠也[20]自矜有得,殆类是[21]已。【注释】[1]本篇选自《应谐录》…  相似文献   

14.
“且”字本义补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就"且"字的本义进行总结,概括了学界的四种说法,认为各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均值得商榷。在前贤论断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对"且、土、示、祖、俎、姐"等古文字字形的分析,揭示它们之间彼此的关系,提出"且"是"祖"的初文,即"且"的本义是"先祖,"但并非是男性"先祖,"而是女性"先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高考考查文言虚词的题型多是两两比较,考查异同。解题时可根据语境、语法结构作出分析判断,这样既准确又稳当。下面以“且”字为例,作简单分析。“且”字的意义和用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用作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二)用作连词。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况且”;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并且”;表示先让步,后推一层,相当于“尚且”。区分这两类主要是看“且”在句中的语法位置,即从它后面所跟的词的词性来确定它所表示的语法关系。一般说来“且”字后面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则“且”为副词;否则,它…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2008,(4):51-51
问:在毛泽东词《卜算子·咏梅》的教学中,学生对“风雨送春归”的“归”字发生了争论:有的说是“回来”的意思,有的说是“回去”的意思,老师们的意见也不统一。请问:这里的“归”字应该怎样理解?  相似文献   

17.
一位年轻教师上了一节习作点评课,笔者有幸参与了听课,觉得执教者能抓住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来指导学生,针对性较强,使学生印象深刻。但是,该教师在点评之中,不太顾及学生的感受,方法较生硬。这也是当前一些教师在学生习作点评时存在的通病。现摘取其中一个教学片段来进行诊断与剖析,并提出改进意见,与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18.
写“万”字     
李浚丰 《红领巾》2007,(1):20-21
古时候,有个大地主搜刮(sōu guā)了不少钱财,富得冒油。可他自己并不识字。他寻思着这么多钱得要个有学问的人来管才行。所以,他希望儿子多学点知识,  相似文献   

19.
10月15日 晴 早想写点什么,然而每次擎举起笔杆,却又是一个字也写不出。因为此时,这字已不只是写在纸上,而是刺青一般地,刺人心中……从那天起,一天,一锥,一刺痛……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虽是神话小说,但涉及人物的官职,都是采用明朝的官制,并非虚构。但明朝管御马的机构,叫太仆寺,猴王当叫“孙太仆”才是,为什么叫“弼马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