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威 《青年记者》2010,(8):28-28
一 近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无论中央传媒还是地方传媒,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职业道德失范现象。媒体公信力的缺失,直接反映出媒体工作者的道德素质,因此,人们又把道德失范现象叫做"道德腐败"。  相似文献   

2.
2014年,中国新闻界"新闻失范"现象频发,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敲诈的出现不断拷问新闻伦理问题。本文试图从媒体自律与媒体人素养入手,联系新闻真实、传媒公信力、新闻专业主义等角度分析"新闻失范"现象,试图从传播主体层面提供合理的解说,呼吁创造出一个健康而纯净的新闻界。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体公信力缺失与新闻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信力是新闻媒体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也是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性因素.研究如何提高媒体公信力问题不仅必要,而且迫切.在媒体公信力建设中,新闻道德建设又至关重要,从加强新闻道德建设方面来提高媒体的公信力,避免媒体在自身和舆论引导中出现失范的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当前国内外的媒体公信力现状来看,新闻道德失范是引起公信力缺失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新闻媒体公信力必须加强新闻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4.
当下网络已成为最主要的大众传播途径,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新闻反转造成了伦理失范现象产生,主要表现为利益与道德、隐私与权利、盲从与理性等伦理冲突问题.对这些反转新闻的伦理失范现象进行分析,得出主要由于技术层面、媒体层面以及个人层面的原因诱发这些伦理失范现象.针对这些伦理失范现象,可通过源头预防、过程把握以及后果应对等三个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媒体在灾难事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绝大部分媒体反应迅速、报道深入,表现出了良好的新闻素质和悲悯之心,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誉,但也有个别媒体出现了一些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失范”行为,值得警惕和反思。笔者从这些媒体道德“失范”现象入手,  相似文献   

6.
齐琳珲 《青年记者》2021,(24):32-34
算法技术在新闻生产领域的应用使得传媒的公共性问题再次引起关注,如何从技术源头思考当下算法新闻所引发的资本与技术合谋、伦理失范等公共性消解问题,本文提出可以借鉴"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路径设计人工道德智能体的设想,建构"有道德的算法",重构智能媒体时代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媒体在灾难事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5.12大地震发生后,国内绝大部分媒体反应迅速、报道深入,表现出了良好的新闻素质和悲悯之心,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誉,但也有个别媒体出现了一些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失范”行为,值得警惕和反思。笔者从这些媒体道德“失范”现象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为今后的灾难报道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新闻行业带来了挑战,新闻伦理失范现象逐渐增多,媒体的公信力受到质疑。为了使新闻行业健康发展,构建有效的新闻伦理体系迫在眉睫。本文提出了构建当代新闻行业伦理观的方法。希冀有助于新闻从业者提高道德水平,媒体的道德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促进新闻行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行业失范时有发生背景下的传媒伦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蓓 《传媒观察》2011,(2):34-35
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我国,新闻界的道德规范都早已存在,但其实践总是"知易行难"。尤其在我国,近年来随着新闻传媒事业的飞速发展,传媒行为失范现象时有发生,这使人们愈加意识到传媒职业伦理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刘国慧 《新闻界》2012,(16):59-63
本文从媒体视角切入,探讨我国媒体关系活动中的伦理失范现象,将媒体作为研究主体,从媒体关系的概念入手,窥视当今我国媒体关系活动中的伦理失范现象的表现形式以及媒体在媒体关系运作过程中的非伦理、非道德手段,对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剖析,基于媒体角度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化传媒研究的视角,对备受西方社会普遍关注的后现代传媒语境下的“道德恐慌”现象进行了深层原因分析。文章认为,在“道德恐慌”现象的背后,是具有后现代传媒时代特征的文化失范,“道德恐慌”现象投射出后现代传媒时代文化范式的多元化平等共生格局要求,对尊重与平等对待各种形式的亚文化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窃听门”事件引发人们对新闻道德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由于诸多因素的诱发,使得媒体新闻道德失范事件频发.新闻道德对媒体公信力意义重大,要维护媒体公信力,需采取强化新闻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媒介环境、加强新闻机构的道德建设与强调新闻从业者的道德自律等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媒体出现了一系列医疗报道失范现象,这些现象都是媒体违背新闻伦理而造成的。本文对医疗报道失范现象背后所体现的新闻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我国医疗报道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楠 《记者摇篮》2009,(6):93-94
近几年来,媒体的商业化竞争日益激烈,报纸跨省发行,侵占地方媒体市场;各省电视台上星,覆盖全国市场。为了更多地抢占市场,吸引更多的受众,新闻媒体不断屡试禁区,其中新闻媒体机构的道德失范现象增加,并成为舆论焦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闻改革与媒体发展,新闻记者的角色冲突正冲蚀和考验着他们的价值取向、职业道德,并已经造成了少数媒体与记者的道德出轨与行为失范,以下这几种失范行为就深为社会所诟病。  相似文献   

16.
"艳照门"事件使我们看到传媒操守的失范,也看到众人潜伏的偷窥心理.传媒的娱乐化、低俗化拷问着媒体的社会责任和道德底线.充分发挥"社会嘹望哨"、"预警器"和"安全阀"功能,共同构建和谐社会,这是当代传媒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彭莉 《新闻世界》2014,(3):190-191
本文对近几年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发展带来的新语境下,新闻媒体出现的新闻伦理失范现象进行分析,总结了当前媒体在新闻伦理方面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熊壮  贺碧霄 《新闻记者》2012,(10):71-77
市场化改革给新闻业带来了重大而微妙的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我国传媒人职业规范的严重缺失。本文尝试从失范理论的角度切入这一现实问题,在对经验材料解读的基础上,展现这一现象背后国家、市场和社会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个体从业者对此的适应性类型。最后,强调了基于哈贝马斯交往伦理理论的"道德即责任"的传媒责任模式来看待职业规范缺失问题在研究策略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儿童新闻在少儿报刊主流化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媒领域,少儿报刊似乎一直游离于边缘地带。这是一个和少年儿童地位日益受重视的发展极不相称的现象。无论从国家政策关注,还是从家庭关注,少年儿童都是一个受到特殊照顾的群体。但是,从新闻关注中,少年儿童却没有获得相应的特殊待遇。儿童新闻被淹没在成人新闻中,少儿报刊等媒体也在自我缺位的尴尬中站立在边缘媒体的外端。[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近段时间以来,媒体集中报道了社会中的许多道德失范现象,其中涉及企业道德、职业道德、公民道德等诸方面。以“小悦悦事件”为焦点,媒体就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报道似乎达到了一个顶峰,也由此引发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然而,在媒体铺天盖地进行道德追问的时候,我们也隐约发现了报道的情绪性、片面性乃至游离于既有法律之外的“道德审判”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