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多声部的后现代理论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美学流派,利奥塔是其中之一。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重新解读了历史上关于崇高的论述,并结合先锋派艺术构建了自己的美学理论。他以“不可表现性”作为自己美学的核心范畴,为我们看待后现代艺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当代艺术各种视觉文化的杂糅,成为一个不可避免要争论的话题;也成为现代主义哲学家与后现代主义哲学家针锋相对讨论的话题。那么当人们面临这样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时,又该以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呢?下文就是通过利奥塔对于后现代知识状况的分析和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对比,解读一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融合与异质。  相似文献   

3.
论利奥塔的后现代科学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的视域中 ,利奥塔通过对科学知识与叙事知识流变的历史考察 ,揭示了知识合法化的危机 ,构建了后现代的实用知识观 ,从而展现了现代科学哲学发展的困境和后现代科学哲学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代表性人物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尔在<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中对"知识的商品化"、"科学自身的合法化"、"知识的传递"等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展开理论分析,概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内涵,指出我们应该采取一种公允的态度来对待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科学精神越来越受到普遍尊崇,同时,科学精神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文明进步的基本标尺。从后现代主义思潮出发反思科学精神,其哲学内涵主要应该包括开放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和实证精神等等。  相似文献   

6.
科学观的后现代转向与理科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科学化的根本理解.既是理科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前提.也是理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科学现的变化、发展及其教育选择将会对理科教学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后现代科学观作为后现代思潮的重要内容不断冲击着人们原有的科学本体现、发展观、形态观和价值现,并通过种种途径对理科教学的发展产生着影响。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后现代科学观的内容及其对理科教学的影响和意义.并据此提出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7.
自 18 79年科学心理学诞生至今 ,实证主义作为方法论一直影响着心理学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后现代思潮的涌起 ,心理学家们越来越认识到一味追求实证会使心理学陷入无“头脑”的境地。因此 ,后现代的心理学学者开始对科学心理学的方法论进行思考 ,力图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加以改进 ,使心理学在反省中不断成长 ,成为一门真正客观、科学的心理学。  相似文献   

8.
经验主义、唯理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和可误主义关于科学本质的认识视域局限于科学的内部结构。后现代主义关于科学的基本见解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科学主义和“元叙事”,但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我们需要从辩证、动态和综合的视角对科学的本质重新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9.
韩静 《成才之路》2010,(29):26-26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我国的网络教育迅速兴起,在当今学习型社会中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逐步形成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管理方式。而后现代主义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对于后现代主义对网络教育思想的指导性我们应该持批判的态度来看待。  相似文献   

10.
论STS教育的后现代意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唐斌 《教育研究》2002,23(5):73-76
20世纪下半叶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 STS教育在西方国家同时兴起。 STS教育的取向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主旨在诸多方面是一致的 ,STS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后现代科学观在教育领域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但是 ,后现代主义在矫枉过正之时 ,却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烙上了浓厚的泛神论 ,非理性主义色彩。STS教育在构建理念与实践时 ,自觉地摒弃了这些消极因素 ,这就是两者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This article responds to Schulz's criticisms of an earlier paper published i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The purpose in this paper is to clarify and extend some of my earlier arguments, to indicate what is unfortunate (i.e. what is lost) from a non-charitable, modernist reading of Lyotardian postmodernism (despite its weaknesses), and to suggest what new directions are emerging in science education from efforts to move beyond an either/or dichotomy of foundationalism and relativism.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responds to Schulz's criticisms of an earlier paper published i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 The purpose in this paper is to clarify and extend some of my earlier arguments, to indicate what is unfortunate (i.e. what is lost) from a non‐charitable, modernist reading of Lyotardian postmodernism (despite its weaknesses), and to suggest what new directions are emerging in science education from efforts to move beyond an either/or dichotomy of foundationalism and relativism.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性”各个领域的批判与解构。去中心化、反人类中心主义、多元化、不确定性、非理性等后现代主义思潮观念对科学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要加强对反思与批判精神、非理性因素、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关系、教学模式多元论等问题的重视,并将这些观念运用到科学课程的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通过剖析科学心理学研究和发展的历程,对科学心理学研究面临的挑战作一概述,并对未来心理学研究作了三个方面的思考:(1)重视文化因素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2)强调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3)推动中国本土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重点评析了后现代主义“法学”对传统法律理论的挑战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并就我们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如何扬弃西方法学理论,繁荣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研究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The theme of childhood and education in Lyotard’s philosophy provides an interesting field of reflection combining education studies and continental philosophy. Childhood in Lyotard’s thought is mostly understood as infantia, a concept that appears towards the end of his work. The claim of this article is that childhood in Lyotard’s philosophy cannot be reduced to the late concept of infantia; looking at the recurring nature of this theme in his writings that is present from the beginning, as well as various figures under which it appears, pushes Lyotard’s readers to reconsider his work from a pluralist and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时代,现代性的危机表现得尤为紧迫和严重。全球化语境下对现代性的反思表现出新的特征,哈贝马斯和利奥塔的现代性之争突出反映了这一特征。对理性的不同态度使哈贝马斯和利奥塔分别提出了重建现代性与重写现代性的不同构想;在完成各自的构想过程中,哈贝马斯采用了普遍语用学的方法,重建普遍交往理性,利奥塔则用语言游戏的方法解构普遍理性;哈贝马斯为现代性设计了一个美好的交往乌托邦,利奥塔则终结了现代性的乌托邦理想。文章对哈贝马斯与利奥塔的现代性之争进行了辩证的分析,认为在全球普遍交往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交往理性超越了哈贝马斯与利奥塔的现代性视域。为现代性危机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对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对西方的简单、封闭、僵化的传统思维方式进行了强烈的质疑和无情的鞭鞑,提出了一种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本文拟探讨后现代主义对课程研究的积极意义,并对之不足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