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教育制度作为规范主体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发展和入的发展的规则体系,无论是它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受着主体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影响、指导和支配。伦理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的价值系统和规范文化,既为教育制度的形成、发展和变革提供了伦理价  相似文献   

2.
作为高校辅导员职业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和职业伦理规范总和的辅导员职业伦理,为辅导员队伍的和谐建设以及辅导员工作的公正、高效提供了道德精神支持和制度保障.在经济体制改革、文化冲突的教育环境下,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面临伦理价值失衡、情感危机、片面追求业绩等问题,从道德制度建设、提高伦理道德素质、自我道德管理等层面提出辅导员职业伦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特殊的实践活动,要真正实现"至善"的价值目标,就不得不从人性的理念出发,对教育活动的主体即教师的德性和行为进行伦理的反思。学生素质的提升离不开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从提升德性、规范行为的视角对教育伦理道德建设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王燕 《教育探索》2002,19(11):58-60
教育的伦理道德价值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教育价值的再思考。它是对教育这一社会活动或社会现象之应该如何的表述,以理想和超越为本质的非功利的价值取向是其核心和灵魂。依据价值关系的主体,有教育的个体伦理道德价值和教育的社会伦理道德价值之分。前表现为满足个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渴求,后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柱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方法,旨在提出社区教育多元主体办学的法制完善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教育办学的趋势初显,参与社区教育的多元主体数量和类型日益增多,参与形式途径趋于多样。现行社区教育多元主体办学存在多元主体参与主动性和持续性不足、协同性弱、社会参与制度保障缺失的问题,亟须加强规范设计和制度供给,为各类主体更好地参与社区教育提供法律支撑。研究结论:社区教育多元主体办学的法制完善可以从明确社区教育多元主体办学的价值取向、细化社区教育多元主体办学相关配套制度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公平正义是教育一直所追求的,教师作为教育中的主体,更需要公平正义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评价的公平正义关系着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科研热情,关乎学校管理的合理有序。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评价制度等不公平因素制约着教师评价实现公平正义,所以需要寻求公平公正的教师评价制度与体系,注重伦理道德在管理中的价值,尊重、关怀、关爱教师,承认教师的权益和发展空间,建立"以人为本"的教师评价的价值体系,促进学校管理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制度作为规范主体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规则体系,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形式都受着主体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的影响、指导和支配.教育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变革都有其教育观念前提,在现代社会确立教育制度的观念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基础上伦理道德秩序运行阶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伦理道德具有功效和人文双重价值,伦理道德秩序的性质和水平的深层基础是社会经济状况乃至政治法律状况,切近前提是人们经济利益冲突的丰富、尖锐程度和道德主体的范围以及发展程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轫、健全和成熟,社会伦理道德秩序将逐步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和层次:准制度伦理秩序、制度伦理为主秩序、超制度伦理秩序。三个阶段和层次先后更替、依次超越。由此,我国市场经济基础上的伦理道德秩序建设,必须在阶段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层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教育制度作为规范主体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规则体系,无论是其内容还是形式都受着主体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的影响、指导和支配.教育制度的形成、发展与变革都有其教育观念前提,在现代社会确立教育制度的观念前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虚拟社会对大学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影响。构建虚拟社会中的大学生伦理道德培育体系,既顺应了社会发展之要求,又保证了大学教育之质量。构建虚拟社会中的大学生伦理道德培育应以大学生这一主体为核心,坚持虚拟与现实、自律与他律、绝对与相对、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等原则,围绕基本伦理道德、道德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文化及法律法规等内容,从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合理运用科技手段、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养三个方面来构建虚拟社会中的大学生伦理道德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教育伦理学源于教育与道德关系的思考,形成于杜威的开创性工作。作为一种"教育的伦理探究",它主要是从伦理的视角对作为人类生活形式的教育进行经验的分析和价值的辩护。根据这种取向,教育伦理学需要选择和发展适合教育问题探讨的伦理概念和理论、伦理思维和方法,厘清和分析自身的基本范畴和问题,建构和完善自身的基本框架和体系。教育伦理学主要由教育的道德前提、道德要求和道德功能三部分构成。  相似文献   

12.
教育制度的道德性问题是关于教育制度的道德蕴涵和伦理价值取向的思考,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进程中,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对教育制度道德性问题的关注,并非是道德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导向功能的“越位”,它有其历史渊源及理论依据。研究教育制度的道德性问题,对于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发展与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领域,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教育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给教育伦理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和挑战。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导致的伦理困境和可能面临的伦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人工智能与教育主体的权利嬗变、算法推荐与学生个性的发展异化、人工情感与人机互动的情感危机、智能感知与教育数据的价值困境这四个方面。为了防范和消除这些伦理风险,“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法为界”是人工智能在教育应用中的理性选择,教育责任则是“可信赖的人工智能应该做什么”伦理准则的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14.
传统道德的偏执性及现代公民伦理的缺失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道德失落、环境失序以及人情腐化、行为失范的问题,久为人们所谈论。深掘历史根源———中国传统道德受制于君主专制私德人治、偏执于宗法血缘私情化、偏执于社会亲缘人情化的特质,仍然对现代伦理文化发育有着负面传承影响。揭示现代根源———现代社会缺失对公民概念的认知,缺失公民伦理的灌输教化机制,缺失公民道德规范的更为“基本”、更切实际的设计和更有效果的践履,必然使现代伦理文化建设滞迟乏力。这一切都不利于和谐文明社会的科学构建。  相似文献   

15.
徐朝旭 《教育研究》2007,28(4):79-84
先秦时期的礼是社会道德规范的载体,也是传承主流社会伦理思想的符号,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主要表现在道德内化、示范和传承等方面。礼的践履使人们逐渐养成遵守道德规范的行为习惯,形成道德观念,培育道德情感,使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的道德自觉。礼仪则以理想的模式向社会成员展示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和供他们效仿的行为准则。礼仪还通过礼仪活动、标准化的语言和动作,使社会道德规范成为可以习得的东西。先秦时期的礼教是与乐教配套进行的,并以政教合一的体制为保障,使礼的德育功能得以实现和强化。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播伦理即大众传播所应具有的道德性。大众传播伦理支撑体系是大众传播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综合系统。这一体系包括大众传播的道德外化体系和道德内化体系,前者重在强调大众传播的价值整合与观念表达;后者重在强调大众传播的价值渗透与观念内化。大众传播的伦理支点在于适度的道德限制。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学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不仅需要斟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也要考虑参与评价活动的个体或组织之间行为伦理的合理性、公正性问题。大学作为伦理性实体不仅自身存在着伦理关系,还要以自身伦理的实践为学生和社会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高校教师作为教育者担负伦理道德代言人和伦理道德教育家的角色,高校教师作为“学术人”也要遵循一套学术伦理规范。大学教学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所以大学教学内在地具有伦理属性。教学评价是对大学教师的教学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其具有特殊的伦理品格。在实践上,教学评价的目的应为师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在评价主体应包含教师本人,评价内容应该全面且侧重师德的发展性,评价过程应公开、公正、公平。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ddresses ethical issue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with a focus on the interplay between research ethics and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quality of research. Research ethics is divided into three domains: (1) ethics within the research community; (2) ethics concerning relationships with individuals and groups directly affected by the research, and (3) ethics related to the external value and rol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for various user groups and for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The three domains represent different stakeholders and interests. The paper presents an ethical matrix method including three types of matrices. The method combines a systematic and a case-based approach to ethical problems and possibilities. The purpose of the matrices is to serve as a framework for identifying, reflecting,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ethical issues and balancing ethical dilemma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学校是一个教育共同体,一个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和德性生成的教育共同体。校园伦理要将学校作为一个“责任团体”和“教育共同体”进行伦理的审视,研究学校这个组织性团体应当担负的教育责任。教育责任的落实要通过校园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从关系伦理的视角审视群我关系和人我关系。所以,校园伦理包括相互融通的两大结构,即团体伦理和关系伦理。团体伦理所体现的是共同体的责任及其实现问题,关系伦理则是所有伦理必然涉及的人与人如何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问题。校园伦理首先关注的是教育责任的落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法律与伦理之间的冲突一直是理论研究者最敏感的话题,站在伦理的角度评价法律的价值,只有设想一个秩序是"委托"另一个秩序的,才有可能从完全相同的观点把法律和道德看作是同时有效的。法律在伦理上究竟是"善"的还是"恶"的,当法律进入道德的领域,对于那些批判则显得无辜。通过法律可以减少社会上的罪恶,可以稳定人心,可以得到伦理上的"善"和"快乐",使得法律的工具价值得到了充分的肯定。然而多数情况下,法律与道德发生了冲突,人们更倾向于不确定论。法律在伦理上的功能分析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法治与德治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