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脉冲式电流直接刺激离体蟾蜍腓肠肌作为疲劳模型,探讨黑木耳多糖体外抗疲劳作用。结果:1mg/ml浓度的黑木耳多糖能够延长肌肉收缩幅度降到最大收缩幅度的10%的时间(P<0.01);0.1mg/ml浓度组能延长肌肉收缩幅度降到最大收缩幅度的90%,50%,10%的时间(P<0.05或P<0.01),显示了其抗疲劳的作用;0.01mg/ml浓度组能延长肌肉收缩幅度降到最大收缩幅度的50%,10%的时间(P<0.05或P<0.01),显示了其抗疲劳的作用。认为适宜浓度的黑木耳多糖具有抗疲劳作用,而较高浓度的黑木耳多糖具有促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2.
pH值对蟾蜍离体腓肠肌收缩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pH值对赡蜍离体排肠收缩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D951生理实验教学系统,记录分析了置于PH值为6.2、6.4、6.6、6.8、7.0、7.2、7.4、7.6、7.8任氏液中的赡蜍离体腓肠肌(n=94)的单收缩曲线。结果:①赡蜍腓肠肌收缩能力最佳的pH值为6.8—7.2;②pH值在7.4—7.8时,肌肉在初期出现强直收缩,且pH值越高,强直收缩的持续时间越长;③随肌肉收缩的不断进行,舒张期时间逐渐延长,缩短期时间不变。结论:赡蜍腓肠肌在pH6.8—7.2之间收缩能力最佳,PH值过高或过低都将导致肌肉的收缩能力下降;肌肉舒张能力的降低是肌肉疲劳的主要特征之一。提示:为防止肌肉疲劳应提高人体对政的缓冲能力,但碱性物质的过量补充也可导致肌肉收缩能力下降,且易导致运动初期肌肉的强直性收缩。  相似文献   

3.
黄琰 《体育科技》2002,23(1):37-39
以蟾蜍为实验对象 ,对蟾蜍腓肠肌标本进行电刺激收缩达到一定的疲劳程度后 ,分别采取休息和针刺方法恢复 ,观察整个过程中的肌肉收缩曲线并分析。实验结果显示 :针刺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肌肉在疲劳后恢复中的最大用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补充磷脂对大鼠腓肠肌钝挫伤恢复效果,采用重物下落装置建立急性骨骼肌钝挫伤模型,并于损伤后补充磷脂,检测补充磷脂对损伤肌肉的收缩力及松弛特性、自由基清除等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鼠腓肠肌在受到钝挫伤后的第10天及第17天的收缩力,补充磷脂组收缩应力显著高于自然愈合组;损伤后第10天,补充磷脂能使应力松弛恢复接近正常肌肉水平,而自然愈合组仍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损伤后第2-10天,补充磷脂能显著提高腓肠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同时显著降低腓肠肌中丙二醛的含量。因此,补充磷脂能明显改善大鼠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后的收缩力和恢复应力衰减,提高骨骼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腓肠肌中丙二醛含量,更好地促进自由基的清除,促进损伤肌肉修复。  相似文献   

5.
间歇性训练和持续性训练对大鼠腓肠肌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丽萍  冯照军 《体育与科学》2004,25(1):64-65,72
对大强度间歇训练和持续训练大鼠腓肠肌肌球蛋白Ca2 + -ATP酶活性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 :1) 6周训练后 ,两训练组在安静状态下 ,腓肠肌肌球蛋白Ca2 + -ATP酶活性均显著升高 (P <0 .0 1) ;2 )运动后即刻 ,与运动对照组相比 ,两组腓肠肌肌球蛋白Ca2 + -ATP酶活性显著下降 (P<0 .0 1) ;3 )在安静状态下 ,持训组肌球蛋白Ca2 + -ATP酶活性略高于间训组 (P >0 .0 5 ) ,而运动后即刻间训组显著高于持训组 (P <0 .0 5 )。研究结果提示间歇训练的效果优于同等强度持续训练。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补充磷脂对大鼠腓肠肌钝挫伤恢复效果,采用重物下落装置建立急性骨骼肌钝挫伤模型,损伤后补充磷脂。在损伤后取样测定和计算腓肠肌SOD、CAT、GSH-Px活性及MDA含量变化。与自然愈合组比较结果发现,损伤后第2-10d,补充磷脂能显著提高腓肠肌SOD、GSH-Px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对CAT活性影响未出现显著变化。因此,补充磷脂能明显提高大鼠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后的腓肠肌中SOD、GSH-Px活性,降低腓肠肌中MDA含量,对于清除大鼠受损腓肠肌氧自由基,加快消除损伤后发生的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急性骨骼肌钝挫伤恢复效果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运动性疲劳一直是困扰提高运动成绩的一大难题,在训练中,愈是加大运动量、运动强度,就愈使运动员机体疲劳程度加深,就愈影响训练的质量。在消除疲劳的研究方面,虽说有不少方法可取,但是,疲劳仍然存在,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以。试想,倘若把训练的强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RM-6000型多道生理记录仪等现代医学手段,对74只大鼠正常运动训练和过度负荷运动后时心血动力学改变进行研究。首次发现:气功外气对过度负荷运动后心肌收缩性能和舒张性能损伤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可使正常和运动训练大鼠在无负荷状态下的心肌耗氧量降低,舒张功能增强;气功外气对心肌舒张性能的提高和恢复作用明显。从而为气功外气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BLA20F生物电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干进行动作电位引导,分别记录在不同温度和pH值任氏液中浸泡5min后动作电位的潜伏期、时程和峰值变化,结果显示: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干机能水平在20~30℃时处于适宜范围内;在pH6.8~7.2动作电位的电位幅度和传导速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运动对骨骼肌收缩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海 《体育科学》1993,13(3):58-60,65
本文观察运动和不运动组小白鼠骨骼肌收缩蛋白含量,Mg—ATPase 活性以及对 Ca~(2+)感受性的生理特性。我们发现:运动不仅可以使骨骼肌收缩蛋白含量增加,而且活性化高的蛋白同时合成,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收缩反应说明运动可使骨骼肌对 Ca~(2+)的感受性明显改善,肌动球蛋白 Mg—ATPase 的活性增高。结果表明:骨骼肌收缩蛋白在质和量的变化,可能是由肌动球蛋白 Mg—ATPase 的活性增高而引起。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模拟不同海拔高住低练的应激对大鼠红腓肠肌保护性蛋白热休克蛋白70 的影响。方法:将60 只SD 大鼠按体重随即分为6 组,高 住低练模型是采用在14.5%和12.7%两种低氧浓度模拟高原居住然后常氧以35 m/min×30 min(每3 天递增5 min)训练模型,共4 周。取大鼠红腓肠 肌进行RT- PCR 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SP70 的表达。结果:单纯训练、低氧暴露和低氧训练均能诱导HSP70 表达;与单纯训练组比较,单 纯低氧暴露和低氧训练组的HSP70 表达增加(P<0.05),其中低氧14.5%和低氧训练12.7%两组表达增加显著(P<0.01)。结论:低氧和训练或低氧训练均诱导热休克蛋白70 表达增加,低氧训练对热休克蛋白70 表达影响比单纯低氧暴露或训练的刺激方式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2.
肌音研究虽然起步较早(1630年),而其真正引起人们注意则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学者纷纷借助先进的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探讨肌肉收缩的发声原理、频谱特征、肌力、肌疲劳等关系,取得了很多共识。但如何将这一新的无创伤检测技术运用于运动实践,至今国内外未见报道。将这一技术运用到运动现场,进行实际测试。结果发现:负重提踵对腓肠肌内外两侧头的刺激是不一样的,以发展内侧头为主。旨在为肌肉力量研究提供新的测试方法,推动运动肌声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动性肌肉疲劳和细胞pH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近有关运动疲劳时肌肉细胞和亚细胞机制的研究表明,细胞内pH下降是产生肌肉疲劳特征的重要因素.细胞内pH的下降能引起最大收缩力下降,收缩和舒张期延长,最大缩短速度下降以及最大收缩力和最大缩短速度同时下降所导致最大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改进非稳态sEMG信号的分析方法,探讨动态肌肉疲劳表面肌电信号变化特征。方法:12名男性被试进行40次180°/sec肘关节等速屈伸运动,记录肱二头肌sEMG信号,将主动收缩期和拮抗收缩期信号进行分离和重组处理,计算并观察未处理前原始信号、处理后主动收缩期及拮抗收缩期信号的线性指标AEMG、MPF和非线性指标C(n)、DET%变化。结果:处理后的sEMG信号基本符合稳态信号的特征;处理后主动收缩期sEMG信号指标MPF、C(n)和DET%与屈肘峰力矩之间的相关性较之处理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DET%与屈肘峰力矩相关的增加非常显著;主动收缩期和拮抗收缩期MPF、C(n)与DET%变化趋势一致,肱二头肌作为主动肌收缩时sEMG信号的C(n)较低,而作为拮抗肌收缩时C(n)则较高。结论:传统对静态sEMG信号进行连续分析的方法不适于动态sEMG信号。对动态sEMG信号进行适当的分离组合处理,可获得更为准确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肉疲劳后,被动(Passive Recovery,PR)、主动(Active Recovery,AR)、振动(Vibration Recovery,VR)和冰敷(Cryotherapy Recovery,CR)等不同恢复方式对肌肉表现(最大肌力MVC、爆发力MP、肌肉激活程度sEMG)和力学特性(肌肉硬度MS、肿胀程度SD)的影响及差异。方法:20名身体健康的普通男性大学生为受试者,平均年龄(20.4±2.3 yrs.),平均身高(173.5±3.4 cm),平均体重(68.7±3.9 kg)。先测量非惯用手肱二头肌的SD、MS、MVC和sEMG,之后进行肘关节屈曲45°/s向心与离心收缩运动直至疲劳,再进行后测。其后以随机方式进行其中1种恢复,10 min恢复后立即进行后测,各恢复方式间隔7天。以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SD、MS、MVC和sEMG在不同检测时间点的差异及恢复效果。结果:10 min VR和CR均有约15%的力量恢复效果,其中VR介入后sEMG的恢复效果显著高达(32.50±16.10%)。另外,CR可以缓解疲劳后的SD,但AR后SD(28.51±2.79 cm)显著高于疲劳前(27.93±2.93 cm),且MS(11.14±1.58 mm/2kg)相较于疲劳后(11.59±1.40 mm/2kg)也显著下降。结论:CR与VR均可有效帮助疲劳后的肌力恢复,2组间恢复效果无显著差异;同比之下AR则无法改善肌肉疲劳的恢复,甚至造成SD增加且MS降低。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肌肉疲劳的表面肌电非线性信号特征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王健  方红光  杨红春 《体育科学》2005,25(5):39-43,64
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不同强度等长运动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s EMG非线性信号变化特征及其与肌肉运动耐力的关系。10名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参加本次实验。采用4 0 %、6 0 %和80 %MVC强度的等长运动试验诱发肱二头肌疲劳,同步采集该肌肉s EMG信号并进行非线性C(n)和% DET和线性MPF分析。研究发现1)肌肉疲劳过程中s EMG信号的MPF和C(n)呈单调递减型变化,而% DET呈单调递增型变化;2 )不同强度运动负荷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MPF、C(n)和% DET变化率具有明显的运动强度依赖性并与肌肉耐力运动成绩高度相关;3)以% DET变化率反映运动性肌肉疲劳的敏感度明显高于MPF和C(n)。  相似文献   

17.
采用分组实验方法,观察长时间下坡跑对大鼠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离心收缩)肌动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监测血清CK、LDH的变化。结果显示,C组大鼠腓肠肌及B组大鼠比目鱼肌肌动蛋白基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血清CK、LDH也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一次长时间离心运动可造成骨骼肌的损伤,快肌更为明显;1周连续运动,机体可对其逐渐产生适应,但损伤的修复需要较长时间,尤其是收缩蛋白的修复。  相似文献   

18.
一氧化氮和活性氧在骨骼肌收缩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大川 《体育与科学》2003,24(2):49-52,55
在运去的几年里,一氧化碳和活性氧作为骨骼肌收缩新的调节者已经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本文综述了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讨论了以下三个问题:(1)内源性一氧化氮影响骨骼肌收缩的机制(2)内源性活性氧对未疲劳骨骼肌的调节过程(3)活性氧在疲劳肌肉中的作用部位和活性氧作用的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