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霞 《早期教育》2004,(7):10-12
个性化的艺术教育是<纲要(试行)>所倡导的幼儿艺术教育思想.它强调给予每个幼儿平等的艺术教育机会;关注和尊重每个幼儿的独特个性及生活经验,相信并承认每个幼儿具有各不相同的艺术潜能;视幼儿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主张激发幼儿在艺术学习中的主动性;鼓励幼儿积极实践,并运用自己喜欢的、独特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从而获得个性化的艺术感受力,使自身个性化的审美情趣、艺术潜质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在个性化的幼儿艺术教育中,每个幼儿将形成和发展自己独特的艺术能力,他们将喜欢,而且能够用自己手中的五彩画笔、用他们稚嫩的声音、用并不标准却颇有感染力的身体动作,为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火用分析法 ,对冷轧带钢的罩式炉热处理系统进行了能量分析 ,计算了热处理过程中的各种火用值、热量及系统火用效率 ,指出了系统用薄弱环节 ,并分析了用能薄弱环了的火用损失分布情况。分析结果为工艺用能改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12,(10)
人工取火 人们在学会了人工取火以后,才第一次迫使某种无生命的自然力替自己服务.——马克思 人工取火,是人类从野蛮走向文明的第一步. 我们称最初的火为天然火,如天火(雷击火或陨石火)、地火(火山喷发或植物自燃).人类在偶然的情形下发现,让他们恐惧的火苗能给他们带来温暖和美食,甚至安全.于是人们逐渐摸索出了用火、保存火和取火的技能. 刚开始人们保存火种的方法是采用篝火或炭火,即不断地往燃着的火堆中投放木柴,让火焰燃得高些,不用时用灰土盖上,使其阴燃,或用炭慢燃,以保存火种,用时再扒开灰土,添草引燃.慢慢的,人类学会了通过钻木或者敲击石块的方法取火.  相似文献   

4.
孟华 《甘肃教育》2008,(23):15-15
教师只有把生命之火、赤诚的心、真挚的爱全部献给学生,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点燃学生的生命之火,用自己赤诚的心赢得学生的心,用自己真挚的爱换取学生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爱,这才是真正的教师。——题记  相似文献   

5.
一个真诚的艺术家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灵去看自然和社会生活;不是用手,而是用心灵去表达作品的内容;不是用色彩,而是用心血去勾画出自己的作品.艺术家的作品就是他的生命,他的喜怒哀乐,他的世界观、道德观和艺术观.  相似文献   

6.
“火”是一个鲜亮的字眼。从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发明钻木取火时起,火就在人类生活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火,能在黑暗的地方为人们带来光明;火,能在寒冷的时候给人们带来温暖;火,能使血腥生冷的食物变成香味扑鼻的熟食……火,不但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艺术是洞察作为活生生的社会整体的人的特殊智慧.这样的对象要求用生活本身的形式加以再现(活生生的、完整的人,这始终是性格、感受、行动);与之相适应,人的周围世界(典型环境)也是用生活本身的形式再现出来的,因为,作为一个活生生的整体,人只能同活生生的世界打交道,而只有活生生的对象世界才能成为人的生活的典型环境,成为有助于了解人的积极的背景.对象世界在艺术中的艺术意义越大,那它就越要服从于这一辅助任务,这决不是偶然的.在艺术中,作品的逻辑以人的性格的逻辑为转移,这决不是偶然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们曾不止一次地指出过这一点.托尔斯泰曾说:“……同所描写的人物同命运、共呼吸,用形象来描写他们的内心感觉,那末,人物本身就会按照他们的性格所需要的那样行动,也就是说,结局会按照人物的性格自然而然地被想象和表现出来.”高尔基也指出人的性格在故事发展中的这一主导作用:“……决不能向人物暗示应该怎样行动.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物的和社会的行动逻辑,都有自己的意志.作者把他们连同这些特质一起从现实中吸取过来,作为自己的材料,不过只是‘半成品’.其次,作者对他们进行‘加工’,以自己的亲身经验和自己的知识来琢磨他们,替他们说出他们所没有说出来的话,完成他们没有做、但是根据他  相似文献   

8.
艺术之火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双手烤着艺术之火取暖, 火熄了,我也该走了. 我向来是不喜欢外国诗歌的,而这首诗却例外,它不是很有节奏和韵味,却渗透着诗人的睿智和豁达.  相似文献   

9.
<正> 一、教学艺术在外语课中的具体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艺术性构成传统教学的艺术性,它是保证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基础。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首先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学习兴趣是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学习意向,是推动、激励学习最有效的动力。有了浓厚的外语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中就能全神贯注、全身心投入。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1.创设情趣情境教师应营造一种教学情境,即教学中的感情境界,正如舞台需要布置才能吸引观众,增强艺术效果。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没有感情上的变化,就没有认识上的变化."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对学生的爱,对外语教学工作的爱去唤起学生对外语学习的热情,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和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去感染学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工作要讲求艺术,更要有"点"的艺术.文章从班主任工作要通过点亮家长的眼睛、点击名人,点化理想与现实的距离、点燃后进生的希望之火、点醒自己等四方面论述了班级管理工作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古代赫哲族的社会发展落后以及受生产方式的制约,使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赫哲族对火的认识是很蒙昧的。由于火的威力强大,赫哲族对火产生了崇敬信仰,尊其为火神;同时由于火的破坏力强,赫哲族对火又产生强烈的敬畏之情,因此对火产生了许多禁忌。为了更好地使用火,赫哲族学会了如何取火和存火,用火更为方便。由于掌握了这些用火技术,使赫哲族对于火的使用范围更加广泛,这对促进赫哲族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 人类用火究竟起源于何时?这一命题至今仍一直引起很多学科的关注.在中国,一直普遍流行着关于上古人类通过"钻木"去取得火种的火的起源的传说.这个传说在先秦的很多典籍中都有记载.自古以来,很少有人对这个传说提出过疑问.人们都普遍认为,通过这个神话传说证明,上古人类最早用人工的方法取得的火  相似文献   

13.
飞翔的翅膀     
面对一片火,我感到像面对自己的血自己的生命一样。人的一生就是面对一团火的过程。生命把泪烤干,火把痛苦烤干,火也会把自己的生命烤得分外芳香,让万世去咀嚼这个中滋味。——梅朵《面对一堆火》昨天的过去了,就像海浪撞击产生的火花,倏地消失成了空白;明天的还未来,就像冬天的枝桠,想着  相似文献   

14.
素朴既是艺术的一大流派,同时也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素朴艺术提倡艺术家要客观地用自然的方式来把自己对外界的感受清晰地表现出来,强调艺术家要专注于自己的感受而不能出于其他的外在目的.文章在分析素朴艺术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概括了素朴艺术的几种重要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2800--2300年,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祖先,用自己辛勤的汗水与超人的智慧,创造了著名的龙山文化,宣告了新石器时代的到来.作为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济南东郊龙山镇一带,更以善于建窑烧陶而为龙山文化增添了熠熠光辉.沧海桑田五千年.今天,沿济南东郊龙山镇车行数里,济钢耐火材料厂,这座现代化的耐火材料生产基地平地崛起.秉承祖先能冶善炼之传统,他们取土为源,以火为伴,为一座座现代化熔炉锻造着御火盔甲.  相似文献   

16.
美国职业篮球协会最佳新秀杰森·基德,谈到自己的成功历程时说:’‘,卜时候,火亲经常带我去打保龄球。我打得不好.趁是找借口为自己辩护。父亲就严肃地说, 别再找借口了,球打得不好是因为你不练习。’他说得,反对。现在我一发现自己的缺点便努力改正。”于是.他她弃了找借口搪塞的坏习惯,用拼搏和奋斗来证明自已存在的价值,终于功成名就l 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碰到类似的情况。每当遇到自己不愿干或是不想干的事情,总是千方百计为自己寻找借口加以推托;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或是新的扒战,总是想方设法为自己制造借口加以摆脱。 许多人…  相似文献   

17.
石鲁的一生,是不幸的甚至是灾难的,他拼死抵抗着命运对他的不公,用画笔蘸着生命的激情与鲜血作画.他是那么热爱生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生活折磨得死去活来,甚至精神分裂.他像一块在火中烤炼的炭,火愈烈,光愈强,强到夺目,强到震撼人心的惨烈.石鲁去世时只有63岁,是死在了他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地琢磨他的艺术的时代.他不舍得离去,因为他心里怀着多少不舍与不甘——有那么多关于中国画的思考没来得及去尝试,去实践,去实现……然而,他却再也没有力气了.  相似文献   

18.
<正>恐龙这种充满神奇色彩的大型动物,深受很多小朋友们的喜爱,也是儿童作品中高频出现的题材。我们用树叶创作了一些恐龙作品,相信能让小恐龙迷们有更棒的构思!巧构思由火开启联想,比如火的颜色、属性。通过这些联想再去构思喷火龙的形象。你可以从自己对火的联想出发,也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激发新的灵感。在此,我们采用色彩对比的方法开启创作。  相似文献   

19.
苏珊.朗格曾经十分详尽地区分了"艺术符号"与"艺术中的符号"的界限,然而这种区分既不明智也不严密。首先作为论题的前提是不存在的,苏珊.朗格以为只有艺术符号才有完整的体系,实际上艺术中的符号也有自己的完整体系;其次艺术中的符号也有非指称性、表情性等功能。其实,艺术中的符号与艺术符号之间并没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在意向性的创造活动中,功能变异艺术中的符号亦可以演变成艺术符号。  相似文献   

20.
火的传说     
在连绵不绝的大凉山中有一个火的民族——彝族。他们生于火中,祈福的火围绕着每一个新生婴儿;他们归于火中,火葬的习俗让生命结束得如同凤凰涅槃般美丽、灿烂。火伴随着他们的每一个子民从生命的开始走到生命的尽头,他们甚至成为了这个地球上少数为火设立自己节日的民族,这是整个民族对生命的崇敬。就让我们走进火把节,走进美丽的月城西昌,去感受彝族火的文化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