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许多优点。它有利于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进行系统训练,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但是初中学生英语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很普遍,常如人所说的“初一兴趣大,初二便分化,初三见了怕。”旧教材出现分化后差生有的成了“瞎子。”而新教材出现后可能产生一些“瞎子与聋子”。为此怎样有效地防止初二学生尤其是一般校的学生的两极分化问题成了我们英语教师面临急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防止两极分化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
有句顺口溜形象地描绘了初中生英语学习状况:初一朵朵红花,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现在两极分化期有提前到来之势。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状呢?现代教育学认为,语言  相似文献   

3.
大量遗忘,大量放弃,大面积歉收,大班人多而个人活动少等都是外语教学的“老大难”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初一新鲜有趣,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多数放弃”.其原因我认为有这几点:1.学生水平低而教材交际能力提高了,难以跟上;2.教材容量大,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英语基础不扎实,“两极分化”严重,有“初一朵朵红花,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之说。出现这一现象有生理、心理、环境、教法、学法等诸多原因,从而导致学生大面积掉队,突出表现为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丧失。  相似文献   

5.
一、两极分化,不容忽视 1.所谓分化,是指相同的事物向不同的方向变化、发展农村初中生英语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真所谓“初一兴趣大,初二便分化,初三见了就害怕”。所以分析和研究英语教学中的分化现象,有利于农村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教师把握时机,抓住关键,  相似文献   

6.
学生从初一升到初二,英语成绩极易出现两极分化。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出现两极分化有如下三方面原因:一是由于初二课本较初一课本有一定的难度及深度,基础太差的学生,已跟不上教学进度。二是逆反心理干扰了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三是部分学生认为学英语没用而自行放弃。那么,如何缩小英语成绩的两极分化呢?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生物学学习兴趣转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有一定差异,初二阶段比初一、初三阶段高(p&;lt;0.05),初三男生比女生高(P&;lt;0.05),初一、初二阶段对“问5”比初三阶段高(P<0.01)。学生从初一阶段至初三阶段学习生物学兴趣有不同程度的转移。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兴趣转转移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望能对生物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和综合理科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多数初中语文课堂的现状是:初一的课堂气氛还算活跃,初二的课堂日趋沉闷,初三的课堂基本上就是一片寂然。学生有的想说却不敢说,有的因为教师“滔滔不绝”而没有机会,有的不知从何说起,有的习惯听……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角色,为学生创设说的环境,提高学生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初中阶段,初一是基础,初三面临毕业和升学,而初二则处于整个初中的承上启下期,却又是产生两极分化和流失的高峰期.掌握学生这一时期的特点,认真抓好初二工作.对于全面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完成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今天,在初中英语教育过程中出现"初一有兴趣,初二严重分化,初三跟不上"的现象,致使有一些学生产生自卑心理。教师一筹莫展,认为这是学生自身素质差异造成的。于是在课堂上只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灌输知识。忽视对  相似文献   

11.
我们学校从初一到初三都开设了珠算课,初一每周三节课,初二每周两节课,初三每周一节课。各年级教学要求是:初一要求学生学会加、减、乘、除的基本打法,初二学生练习技能技巧,要求达到正确、迅速;初三学生,要求能用珠算来计算帐目以及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中可以用珠算解决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初一多讲指法、运算方法、口诀及其原理;初二着重多练,学习速算法;初三着重解应用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掌握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的原则,讲清珠、档的用法,口诀的原理,指法等;加强课内外练习,要求由正确逐渐达到迅速。每教到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我们十  相似文献   

12.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十分普遍,从初一到初三,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两极分化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更加可怕的是,以前的"初二现象",现在在初一阶段已经凸显出来,甚至到了小学的第二学段,差距就开始慢慢拉开了。初中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是怎么形成的?怎么才能改变或减轻这种现象?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初级英语学习中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是一个比较普遍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到了初二年级,学生的英语成绩出现较大程度上的下滑趋势,差生的比例急剧上升,产生了大面积的掉队。产生两极分化、差生数量增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我们英语教师应该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以前提过不少,可谓老生常谈了。但我认为,这个问题一天没有解决,就有必要重新提出来探讨。现试结合我县英语教学实际谈谈两极分化情况。以下是我县英语教学水平较高的一所中学,在初一、初二第一学期期中统考中的英语成绩报告表: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教师,我们不难发现,中学生从初一到初三在课堂上主动提问或课后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本人就2003届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调查,“没有把握就不举手”者,初一占45.5%,初二占52.3%,初三占78.6%;“知道也不举手”者,初一占12.5%,初二占24.1%,初三占56.8%;数学课堂上提问时,学生从不对教师讲解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困惑者高达93%,学生越来越不敢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观点、看法。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也曾这样描述中国的学生:“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都差不多;而在国外,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答案。”现在大部分的…  相似文献   

15.
某校“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小组对初中三个年级900名学生进行了书面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上课不能专心听讲的比率分别为:初一64%,初二68%,初三67%;平时有心理问题的比率分别为:初一53%,初二58%,初三56%。值得提出的是,上述问题89%来自于后进生。其心理  相似文献   

16.
2002年以前的中考政治试卷,存在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范围比较狭窄,有的仅考初三一个年级的内容,有的考初三和初二的部分内容。缩小范围据说是为了给学生“减负”。但笔者以为,这种任意缩小考试范围的负面效应却是十分明显的,最直接的就是导致有部分学校对初一、初二的内容忽略不教。这一方面不利于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因为初一的心理品质教育、初二的法律常识教育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中是个重要的奠基工程。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为解决这一冒充“减负”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像高考政治那样,三个年级按一定的比例,如20%、30%、40%,另加时政10%列入中考,同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发展,每年调整部分考点,从而使师生对三个年级的政治课都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初中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有一定差异,初二阶段比初一、初三阶段高(p<0.05),初三男生比女生高(p<0.05),初一、初二阶段对"问5"比初三阶段高(p<0.01).学生从初一阶段至初三阶段学习生物学兴趣有不同程度的转移.本文从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对兴趣转移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望能对生物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和综合理科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两极分化问题,是教师在教学中感到棘手的问题。一般从初二上学期开始,分化面日趋扩大,到了初三更为严重。这种分化严重影响着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如何控制和缩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几年,笔者进行了一些教改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和缩小了两极分化面。下面就是我的一些做法。一、字母、音标、单词并步进行初一年级的学生,刚跨进中学大门,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此时,教师应把握时机,抓好启蒙阶段的英语教学,防止两极分化。如从初一年级开始,采取字…  相似文献   

19.
纪迎庆 《考试周刊》2012,(60):85-86
在初中阶段英语教学中,初一的入门英语是三年中关键的一年。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初一下半年分化现象就开始出现,而后十分突出。整个初中阶段存在“初一上红花朵朵,初一下和初二两极分化以致掉队;初三天上地下”的现象。这是当前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主要障碍,如何防止分化和掉队.消除学生厌学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兴趣,使学生在三年中获得较好的成绩,是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不断探讨并致力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内因(主观)、外因(客观)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高伯苗 《特区教育》2011,(12):19-20
差不多每所初中学校都在演绎"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的真实故事.如何前瞻性地预防或者尽可能地减少初二初三的极度分化?就数学教学而言,在初一新生阶段,新班级的学习风气尚未确立之前,极力强化学生的数学情感态度的培养是一条积极的应对措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之一,良好的数学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