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答:《波茨坦公告》的产生过程如下: 1945年7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出席波茨坦会议时,美国总统杜鲁门曾携带一份促令日本投降的最后通牒的草案,想作为美国、英国和中国的政府首脑的联合公告发表。丘吉尔和杜鲁门都渴望苏联参加对日作战,认为苏联参战将加速日本的溃败。但斯大林不能参加发布这项公告,因为苏联同日本于1941年4月13日签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二战后期,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举行了第三次首脑会议。会后发表了《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那么,签字国为什么没有苏联呢?1945年5月9日午夜,在柏林东郊的一座小楼里,纳粹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元帅向红军元帅朱可夫和盟军远...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一节时,教材有这样一段表述:“这年(1945年)夏天,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在德国的波茨坦会晤,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问,以中、美、英三国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在学习这一内容后,同学们便问:波茨坦会议是苏美英三国首脑会晤,而《波茨坦公告》却以中美英三国名义、而不是以苏美英三国名义发表,其故何如?  相似文献   

4.
1946年初,在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沉重打击下,日本政府预感到末日来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无条件投降.世界局势如此冷酷的急剧变化,加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危机.是接受投降.还是顽抗到底?围绕着对待波茨坦公告的态度,日本内阁成员间展开了激烈的争论.8月8日,苏联出兵,对日宣战,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投掷了二颗原子弹,时局迫使日本政府赶快决择.东乡茂德外相向天皇详细报告了关于苏联出兵和美国投  相似文献   

5.
1945年5月2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同年8月15日,日本政府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代表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美国于8月6日在日本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9日又在长崎投下一颗原子弹。同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枣园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令:“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万里敌后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向日寇展…  相似文献   

6.
现行人教社中学历史教科书中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世人也认为二战的亚洲法西斯国家日本是无条件投降的。日本真是无条件投降?1945年7月26日,以美、英、中三国名义发表了《波茨坦公告》,劝告日本停止无意义的抵抗,铃木贯太郎首相本人虽倾向于接受,却因内阁意见不一致,于7月28日决定宣布“不予理睬”。8月6日8时15分,美国向广岛投下了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日本未作反应。8月9日下午3时,美国向长崎投下代号“大胖子”的原子弹,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下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一节中,提到"1945年夏天,斯大林、杜鲁门、邱吉尔在德国的波茨坦会晤,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对此,很多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何苏联参加了波茨坦会议,而公告却没有以苏联的名义发表呢?中国没有参加波茨坦会议,为何却成为公告的签字国之一呢?出现这种与会国与签字国不一致的原因究竟有哪些?下面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8.
教学中,很多同学往往把《波茨坦公告》当成1945年波茨坦会议的唯一成果,其实,这次会议还通过了另外一个重要文件《波茨坦会议议定书》。  相似文献   

9.
课本第 5 2页“( 1945年 ) 8月 15日 ,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 ,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 2日 ,在东京湾美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正式投降的签字仪式。”实际上 ,当时的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是基于“帝国对最近苏联参加波茨坦宣言的条款准备以不变更天皇统治大权的条件 ,予以接受”(冈村宁次 1945年 8月 12日从大本营接收的密电 )。日本投降有无“条件”?$云南省宣威市第五中学@王才清  相似文献   

10.
“波茨坦会议”是苏、英、美三国首脑会议,而《波茨坦公告》却是中、美、英三国联合发表的。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呢?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国柏林西南约27公里的波茨坦塞西林宫(德国前皇太子威廉的行宫)召开。会议共分为两段,第一段是7月17至25日。率领代表团出席会议的苏、美、英三国首脑分别是约·维·斯大林;哈·杜鲁门;温·丘吉尔。中间休会两天,7月28日至8月2日是会议的第二阶段。由于会议  相似文献   

11.
一九四五年八月六日、九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先岳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八月八日:苏联宣布对日宣战。九日,苏联红军进入中国东北。十日,日本政府决定投降;十四日正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怎样评价美国原子弹的投掷和日本投降的关系,长期以来国内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国历来流行的观点是:一,美国原子弹的投掷在军事上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美国为了贬低苏联参战的政治影响并为了在战后进行原子讹诈,急忙于八月六日和九日把仅有的两枚刚试制成功的原子弹,分别投到日本人口稠密的广岛和  相似文献   

12.
1945年5月2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同年8月15日,日本政府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代表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日本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美国于8月6口在口本广岛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9日又在长崎投下…颗原子弹。同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枣园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令:“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万里敌后战场上,巾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向日寇展开最后一战。中国战场上全面反攻,苏联红军出兵东北重击日寇,美国原子弹的震慑,日本政府彻底绝望,日本天皇裕仁终于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下转封三)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学界和媒体一直称日本接受《美英中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是"无条件投降",甚至称"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如此认识和表述,或更能彰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完全彻底的胜利,但并不完全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选修)下册,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一节中,提到“1945年夏天,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在德国的波茨坦会晤.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对此,很多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何苏联参加了波茨坦会议,而  相似文献   

15.
约以签署《和平协议》陈佩明7月25日,约旦与以色列在经历46年敌对状态之后终于和解,发表了结束战争状态、开始双方关系正常化的《华盛顿宣言》,不久,又宣布签订两国间的正式和平条约。这是中东和平进程他又一重大成果,巩固了中东现有的和平,使阿以矛盾进一步缓...  相似文献   

16.
波茨坦城市虽然不大 ,却因二战时召开过“波茨坦会议”并签署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而闻名于世。波茨坦大学的前身是卡尔·李扑克纳西高等师范学校。 1990年两德统一以后 ,波茨坦市更重视师范教育 ,专门成立了师范教育委员会 ,1992年 9月制定了《波茨坦师范教育模式》草案并加以实施。它竭力培育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 ,适应中小学教育实际的 ,具有高素质、能力强的师资 ,独具特色 ,值得推崇。   首先 ,是课程设置与结构。课程分为三大学科群 :执教学科部分、教育科学学科部分及学校实践课程。执教学科部分有两门执教学科课程…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是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台湾第二次回归祖国(1945年)60周年,是著名诗人闻一多写《七子之歌》80周年,也是台湾建立行省(1885年)120周年。  相似文献   

18.
1945年春,日本当局已经清楚地知道败局已定。7月26日,日本人得知波茨坦公告的内容后喜出望外,因为那些条件比他们想象的要宽大的多。波茨坦公告最后一条是要求日本政府宣布军队无条件投降,而不是要求政府投降。公告还答应日本作为一个国家保持完整,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2012,(19):26-27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马关条约》随即废除,钓鱼岛作为台湾的附属岛屿与台湾一并归还中国。翻开尘封的档案,通过历史材料的蛛丝马迹,在1945年9月2日日本受降仪式上抽丝剥茧,我们可以看到各国在投降书后的博弈和秘密。重温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今天。  相似文献   

20.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主要内容是什么继不久前签署《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之后,我国政府又宣布,正在研究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问题。《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由联合国大会于1966年12月16日通过,同年12月9日在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