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涂艳艳 《新闻窗》2007,(4):91-91
所谓“视读规律”,是指读者在一张报纸版面语言的引导下,获取对报纸的初步印象后产生的一种求知欲,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做出相应的阅读行为。这种由视到读之间的内在联系,称之为“视读规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要办好一张晚报,首先会面临一种两难的处境。一方面,晚报的读者对晚报的普遍期待是“好读”。晚报是带人家庭阅读的报纸,读者希望在晚间的休闲时光中了解信息、获取知识、放松精神、娱悦性情等等,总而言之,是希望读到较“软”的内容。但是另一方面,这种“软”是有限度的。“好读”是读者对晚报的要求,同时应该看到,“好读”也是晚报的一个误区。晚报是一种以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报纸,如果以为市民只喜欢读那些轻松的、消闲的、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无关痛痒的内容,从而一味地迎合有些人的趣味,那么,这样的报纸是没有分量的,只能以“街头小  相似文献   

3.
增强党报可读性湖北日报总编辑杨仁本报纸的对象是读者。报纸是办给读者“读的”。报纸的作用要在读者阅读后才能产生,如果一张报纸没有人读,那就比废纸还不如。因此,提高报纸的可读性是报界同仁努力追求的目标,不少报纸在这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当今中国报坛,可谓繁...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一种习惯,养成了这种习惯的人一生都会是报纸的忠实读者。所以,报纸维护和扩大发行量的焦点,在于争取和培养年轻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一、研究读心理,树立读意识 编辑必须懂得读心理,如阅读动机和求新、求实、从众心理等等。 其一,读的阅读动机。这是编辑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应贯穿在编辑工作的全过程中。需要是人在生活中缺乏某种东西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报纸编辑的任务就是要设法使所编的报纸能诱发、维持和强化特定读群的阅读动机。而要诱发阅读动机,必须引起读对报纸的注意。注意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对象的占优势的指向与集中。  相似文献   

6.
报纸所展现的实际上是版面语言的不同组合。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报纸先后经历了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介传播方式的冲击,已经从“读文时代”进入了“读题时代”和“读图时代”,并正因为报纸的二元化而呈现着进入“图景时代”的趋势。能否把握住受众的阅读习惯甚至是阅读习惯趋势,并对症下药,是一份报纸能否保证其生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准确定位是办好栏目的前提为什么有的读者喜欢看这种报纸,而有的读者却喜欢看另一种报纸我想,受读者青睐的报纸,除了好的标题、好的文章、好的版式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报纸的定位问题,即你这张报纸是办给什么人看的,它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哪些人我们必须首先具有这种定好位置的意识,才能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及其不同的阅读口味,设置出一些好的栏目去吸引读者、去占有市场。《语文报·初中版》是一份面向全国广大初中生,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的专业性较强的学习辅导类报纸。多年来,它一直紧紧围绕着“读”“写”“说”“想”“练”“…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题好一半。好的标题是章成功的一半。一报在手,读头一眼肯定先看标题,标题吸引了“眼球”,才会继续往下读。标题抓不住人,章再好也起不到该起的作用。现在报业竞争激烈,读在选择报纸的时候,目光停留在一张报纸上的时间往往只有几秒种,要想在这几秒钟内抓住读的阅读心理,好的标题无疑是吸引读眼球的第一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现状需要新的“观看之道” 随着大众阅读习惯从“深读”向“浅读”转变.阅读趣味从“读文”向“读图+读标题”转变,“报纸信息的视觉化和利用影像来构成版面刺激阅读”已经成为新的办报理念。  相似文献   

10.
高欣 《记者摇篮》2006,(6):38-38
就报纸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由“读文时代”进入“读图时代”和“读题时代”,“读书看皮、读报看题”,这不是对新闻出版人的挪揄,而是人们多年形成的一种阅读习惯定势,是我们必须直面并要认真作答的一张试卷。在“注意力经济”大背景下,我们必须完成的作业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对报纸一往情深读者的阅读需求。新闻标题当然不可能肩负这么沉重的担子。因为这与一张报纸的历史、现实、操守、口碑、综合实力……等N个元素正相关。但新闻人还是有将自己的“孩子”——新闻产品一一打扮一番以示人的责任和义务的。不管你的孩子是“浓眉大眼”…  相似文献   

11.
“厚报”时代的报纸版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芳 《新闻前哨》2005,(2):107-108
随着“厚报”时代的到来,读的阅读方式也转变为速读状态。如何使可读性信息不至于淹没在大量的报纸版面中,是报纸版面设计工作必须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刘良龙 《新闻知识》2004,(12):67-68
随着媒体竞争的不断加剧和读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我国报纸由传统的“读时代”进入“读图时代”,这既是对读已经变化了的阅读习惯的主动适应,同时也是发挥新闻照片的视觉优势,更好地实现视觉传播的要求。新闻照片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以视觉艺术的魅力吸引着读的“眼球”,在报纸版面上的地位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
张玲 《青年记者》2007,(10):63-63
版面,是一张报纸的“脸面”,是吸引读阅读的第一个“信号”。那么,党报副刊以怎样的装扮呈现在读面前,党报副刊的理性原则和艺术实践如何相辅相成,是决定报纸社会魅力大小的重要前提条件。笔认为,版面设计作为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应遵循四个方面的原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子网络技术的成熟,手机已经越来越成为被现代人广泛应用的电子阅读显示器,并可能逐渐成为人们未来获取新闻资讯的一种主要阅读终端。用手机收看电视、读报纸、读书、欣赏音乐都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从电子书到数字报纸,从电脑阅读到手机阅读,未来将在手机上形成随身“书报亭”。  相似文献   

15.
版面作为报纸内容的整体表现形式,是报纸的脸面,是帮助吸引读阅读的手段。一张报纸是否吸引读,虽然内容是根本性的因素,但最先影响读的,却是版面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版面是报纸内容的整体表现形式,是报纸采访、编辑工作的最终产品。它是报纸的脸面,是帮助吸引读阅读的手段。一张报纸是否吸引读,虽然内容是根本性的因素,但最先影响读的,却是版面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一瞥之间彰显魅力——关于读题现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报读个题。”这句话在过去大致有三层含义:一是对读者在读报时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态度作某种讽刺;二是对读者没有过多的时间认真阅读和品味报纸表示谅解;三是对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提出严格要求。现如今,“节奏加快,时间金贵,读报读题”这种新的说法,主要含义则是对读者的理解和谅解,它形象地道出了“读题现象”是人们阅读习惯发生变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读报读个题。”这句话在过去大致有三层含义:一是对读者在读报时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态度作某种讽刺;二是对读者没有过多的时间认真阅读和品味报纸表示谅解;三是对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提出严格要求。现如今,“节奏加快,时间金贵,读报读题”这种新的说法,主要含义则是对读者的理解和谅解,它形象地道出了“读题现象”是人们阅读习惯发生变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军区、军兵种报纸都是指令发行,要求必须订到每一个班或相当于班的单位。也就是说,任何一种军区、军兵种报纸都能“覆盖”本军区、本兵种范围内的每一个官兵。那么,在社会媒体“读争夺战”此起彼伏的今天,军内报纸的读群体有无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刁杨 《新闻世界》2004,(10):59-59
版面是一张报纸的“脸面”,是报纸给读的直观形象,它作为一种表现形式,与内容紧密相联,但报纸版面的设计特征却随着报业的发展在不断演进。1905年2月13日这一天,《申报》将“页”改为“版”,其他报纸纷纷仿效,并一直沿用至今,这为报纸“版面”一说奠定了基础。1955年至1956年,《人民日报》等27家全国性和省级报纸由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