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原子知识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知识,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遇到的拦路虎。它不仅能带领学生走入神奇的微观世界,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事物,探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还能为学生们进一步学习原子的结构、元素、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它看不见、摸不着,很抽象,所以很多学生都觉的这部分知识难学、难理解。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攻破这个难点,轻松的走进微观世界。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复杂的宏观物质世界,都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大家刚刚接触微观世界时常常由于这些粒子的微观性,感到无所适从,无法与具体的物质相联系,各种粒子问的关系容易弄混。因此,觉得化学很难。要学好这部分知识的最好方法是注重基础知识,理清粒子之间的关系,比较相关概念,搭建抽象与具体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在中观世界生活的人,很难建立物质微粒的概念。对微观物质世界的想象,特别是要从微观的角度去认识物质及其物质的变化规律,是九年级化学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核心。在新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过分追求概念描述的完整性和言语表达的严谨性,而忽视了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和认识过程的渐进性。而本课例则是在充分理解以学为本的课程价值观的基础上,打破教材原有编排思路,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出发,体会宏观物质的微观世界,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编按]  相似文献   

4.
化学研究的是分子或原子等微观层次的物质性质和变化规律。如果只靠理论描述,学生无法形成形象认知,甚至可能产生认知误区。要想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教师就要整合教学内容,以形象的方式展现知识。结合教学实践,对怎样展示微观化学形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王宁 《化学教与学》2013,(10):79-80
有关《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节的学习一向是我校学习基础差和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虽然我每次都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但从学生课后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由于学生缺乏归纳、整理的概括能力,另一方面教师枯燥的讲解和微观世界的抽象、陌生让学生产生了畏难  相似文献   

6.
广袤而深邃的星空,隐藏着无穷的奥秘.自古以来,人们一直试图用各种方法探究宇宙.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并成功地登上了月球.现今,人类的宇宙探测器已探访了太阳系的各大行星,同时,正向太阳系外更遥远的星球跋涉.同时,宇宙万物的原始组成,自古以来在世界各地都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复习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使之条理化的过程。师生双方紧密配合,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以古诗词或俗语为载体命题考查 例1 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灭.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是实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请你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物质不灭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陈锦 《化学教学》2010,(2):40-43
[设计说明]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九年级化学的这一节课是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进一步学习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定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本教学设计是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的课题2。  相似文献   

12.
分子和原子的溉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①分子只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它既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也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微粒当物质由分子构成,则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当物质由原子构成,则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一、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分子、原子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2.学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能正确区分分子和原子,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化学唯一集中介绍基本概念的一章,其概念具有一多二广三联四混等特点,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果借助列表和制图,找出这些概念间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杨海燕 《化学教与学》2023,(8):43-46+7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设计了初中“分子和原子”课堂教学,创设了三个驱动型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从日常生活、课堂实验、科学史和其他学科已学知识中寻找证据,通过分析、归纳等推理活动得到结论,最后建构认知模型。  相似文献   

19.
20.
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教学价值和学生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案例阐释了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的方法。认为教师要根据实验探究环节提炼出符合学科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的问题线索,然后在问题线索的基础上生成出实际的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