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窦娥冤》与历代改编本之比较王卫民《窦娥冤》问世后,历代都有改编本:明代有《金锁记》;清代有两本《东海记》;民国初年有皮黄剧《金锁记》(后改名《窦娥冤》。一九五八年是关汉卿从事创作七百周年,我国广大地区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许多剧种纷纷把《窦娥冤...  相似文献   

2.
有感于5000万"差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说我们教育带给家庭的情绪体验,我想只有两句话:“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未知其数,一定很多;愁的已有统计:5000万《北京青年报》2001年6月25日的一篇报道说:据全国少工委的一项统计,在我国现有的3亿学生中,被老师和家长列入“差生”行列的学生已达5000万人,每6个学生中就有一个差生。这一总数相当于1个法国或10个瑞士或100个卢森堡的人口总数。“差生”在学业上不再被认为有什么希望,而业已成为家长和老师的“问题孩子”,他们无法得到老师的青睐,成为了班级的“多余人”,也很少见…  相似文献   

3.
课例一 一、复习《鸟语》,导入新课 (1)出示《鸟语》中的一段话,学生齐读。 (2)师小结过渡:从燕子身上,我们明白了勤劳的町贵;从大雁身上,我们知道了守纪的重要性;从苍鹰那里,我们学到了勇敢。今天老师又将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天鹅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追求"唤醒"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有三个层次:一是告诉,二是启发,三是唤醒。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应努力追求第三个境界:唤醒。于永正老师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为了激发学生自告奋勇地读课文,这样说:“我课前在家中练习读《庐山的云雾》,当练到第十遍时,我以为不错了,便读给我儿子听,儿子听了后说,不行。于是我又练了五遍,再读给儿子听,儿子说,这回有点像赵本山了。下面谁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敢与赵本山比一比。”话音刚落,同学们兴趣盎然,争先恐后举手,读的氛围,读的效果不言而知。于老师不仅激活了学生内心深处读…  相似文献   

5.
《窦娥冤》之"桃杌"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也是关汉卿的代表作.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能代表关汉卿杂剧的杰出成就.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里面在对《窦娥冤》进行主题及其进步意义的分析时解释“桃杌”说:“剧中楚州太守桃杌是造成窦娥冤案的关键人物.他是地方官员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学生:老师,学习《电和磁》(一)这章,我们首先应该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呢?老师:首先应掌握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性、磁体、磁极及磁极的相互作用、磁化等知识.学生:磁性就是磁铁吸引铁的性质,磁体就是磁铁对吗?老师:应该说.磁铁吸引铁、钻、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像磁铁这样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学生;那么,磁极又是什么呢?老师: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条形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故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学生;条形磁铁的两个磁极有什么不同吗?老师;不同,这两个磁极一个叫做南极(S极),另一个叫做北极(N极…  相似文献   

7.
前几年某省高考作文的抽样调查显示,有40%的试卷出现了“在父母双亡的考验下战胜脆弱”的假话。报载一:武汉市某小学学生以《春天》为题作文。绝大多数学生写春天如何好,而有一学生写道:“春天细菌繁殖旺盛,夏季蚊虫都在这时孳生;春天易流行感冒,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很烦人;春天冷热不均,忽冷忽热……”结果老师不点名地批评说,有的同学写春天不好,是不听老师讲解,胡思乱想跑了题的结果。古往今来,文人们都夸春天好,说春天不好是动错了脑筋。报载二:牛牛上小学五年级,一天,妈妈下班带了两个小弟弟回家,对牛牛说:…  相似文献   

8.
李艳 《湖南教育》2002,(17):44-45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向爱迪生学习,爱科学,学科学,从小树立创新意识和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精神;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查找所需知识的意识和能力;4.训练学生给自然段分层,弄懂自然段的意思。教学过程师:(演示课件1:《大自然与星空》)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未知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索,你们能征服大自然吗?生:能!师:我们该如何去征服大自然呢?(学生讨论)生:多学本领,上课认真听老师教给我们知识。生:多动脑筋。生:不怕困难,还要不怕失败。师:同学们说得挺棒,老师…  相似文献   

9.
李凌 《师道》2002,(12):34
高中三年是在题海中挣扎拼搏的三年,所幸遇到的老师各异其趣,为枯燥的学习生活增色不少。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当属雷厉风行、火爆直言的化学老师———吴老师。记得三年前刚踏进高中校园时,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令人兴奋,连立在道旁的企鹅垃圾箱也让我们这些高中新鲜人倍感兴趣,而老师自然就更是我们的“集中研究对象”了。开学两天,任课老师的情况已被我们基本掌握了,并将老师们一一对号入座。语文老师,清秀飘逸,与《神雕侠侣》中不食人间烟火的小龙女颇有几分神似;英语老师,圆脸圆眼,扎着根一跷一跷的马尾巴,活脱脱一个芭比娃…  相似文献   

10.
甜品小段     
聪明的学生物理课上,老师正在讲振动和共鸣,为了让学生理解,老师提问道:“如果我朝鱼塘扔一块石头,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罚款5元!”退学教师:“你刚上半年高中,为什么就要退学呢?”学生:“因为考虑到我现在的学历,已经超过了华罗庚先生,用不着再上学了。”虚字眼有一天,老师给李刚和魏利讲《论语》。当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句话时,老师解释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悦,高兴;乎,虚字眼。”讲完,老师问道:“你俩听懂了吗?”…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的传统教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听着、答着犯困,便或玩、或打盹,或者思想开小差,于是大家在教改中大声疾呼: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改变学生学习的被动地位,改变被告诉、被灌输、被训练的地位。怎样改变 ?我们想出的一招就是:“换个思路备课”。比如教《太阳》这篇课文,老师备课不是像以往那样备自己讲的内容,也不是备自己“问”哪几个问题,而是想,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通读懂,还要提出自己乐于解决的问题。于是教师在备课时备了这样一个自学提纲在课堂上出示:   1自读课…  相似文献   

12.
评价一部作品的社会意义,应从创作者主客观两方面来谈。“客观”2字是我们是否实事求是评价《窦娥冤》以及一系列类似《窦娥冤》作品的关键所在.加上"客观"2字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评价,否则就有贴标签之嫌疑.  相似文献   

13.
在即将完成单元主题“有家真好”的语文教学时,我们备课组的三位老师在集体的创智下,有了一个大胆、新颖的教学构想:在课上教学生唱一首名为《让爱住我家》的歌曲,然后布置一份特别的回家作业:1.回家教自己的父母唱这首歌,然后把全家一起合唱的这首歌录制下来;2.以《我教父母学唱歌》为题,把这一亲身体验的过程写成一篇随笔;  相似文献   

14.
正第一次被吴何千凡的才华吸引,是在批阅他高一刚入学的一次随笔时。在那篇文章中,他深情怀念初中地理老师,把老师的风采写得活灵活现。让刚刚接手高一学生的我喜出望外。后来,吴何千凡成了班级语文课上、学校活动中的活跃分子:上高一《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一课的小老师.班级《雷雨》《窦娥冤》排练的主演,年级诗文诵读比赛《少年中国说》的领诵,学校新年晚会的主持人……今天他又给我们带来了两篇洋溢着青春活力的习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呢? 一、创设兴趣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我在教《24时记时法》时,首先出示一个3时的钟面,说: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时候.老师在做什么吗?生1:在批改作业;生2:睡觉。我接着说,老师凌晨 3时在睡觉.下午3时在批改作业.那现在到底指的是哪个3时.清楚吗?  相似文献   

16.
今天,老师给我们念了一则小幽默,题目是《先卖老师,再卖学生》,说的是这样一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17.
陈善云 《现代语文》2006,(2):120-120
《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所写的一篇名杂,被选入了各种版本的中学语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范。本人在学生时跟老师学过,当老师后也给学生教过,还听同行上公开课公开讲授过。本人非常清楚地记得:从本人当学生时的老师到当学生老师的本人及同行,为学生解释“大宅子”时,均异常一致地将“大宅子”解释为“比作化遗产”。有据可查的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第一册(2000年3月第2版)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变"职业倦怠"为"职业眷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曰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重复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乃至厌倦的心理,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人们称之为“职业倦怠症”或“职业高原期”。实际上,在我们教师队伍中,此种现象也并不鲜见:工作了几年的老师走进校园,孩子们一声清脆的“老师好”恐怕再也无法让你有丝毫的心动;当老师走进教室,学生那感情纯真的诵读有时也难以激起你心灵的共鸣;  相似文献   

19.
<正>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记录了这样一件事。他说自己曾收到一个10岁孩子母亲的信,信中写道:“我的女儿流着眼泪打开写满了两分的记分册,恳求说:‘妈妈,咱们搬到没有学校的地方去住吧……’”汪正贵老师在《教育从何处出发》一书中引述这则故事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学校,究竟是让学生依恋的地方,还是让学生想逃离的场所?对此,汪老师自己作了一个解答,他认为,学校是这样一个地方:除了教学,还有教育;除了学习,还有校园生活;除了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还有人格培育和身心的健康发展;除了自我成长,还有同伴交往、合作学习和社会化成长。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的周围,生活在瞬间万变着,我们每天耳闻目睹的新鲜事情太多了,可写入作文的新颖材料也是太多了。可是同学们在作文中陈陈相因、千篇一律的现象很严重,可以说这是学生作文的一大流弊。写《我的老师》:老师深夜批改作业,老师放学了不回家找学生谈话;男老师的外表是浓黑的头发,炯炯有神的眼睛;女老师的肖像是弯弯的眉毛,明亮的眼睛;在行动描写上连细节都差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