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它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Y射线、超声波等,与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一同围绕人体的某一部位做一个接一个的断层扫描,具有扫描时间快,图像清洗等特点,现多用于对疾病的检查,我们也通过射线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种类。如今,CT设备已经被大量的应用,几乎所有的医院里都有CT设备,已经成为了医院检查的常规机器。本文将对螺旋CT故障原因以及维修对策分析做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核磁共振扫描成像技术是 70年代末随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超导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项新颖医学诊断技术 ,简称 MRI,又称核磁共振 CT。它与 X射线断层的扫描 ( X— CT)相比 ,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明显优点。目前核磁共振CT早已实施了商业化生产及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据美刊《当代人物志》载文报道 ,当今核磁共振扫描成像系统在检测人体肿瘤及组织异常等病变领域居检测手段“霸主”地位 ,生产此类设备的产业年创利额已达 2 0亿美元 ,世界几乎每个重要城市都已至少设立了一个应用核磁共振 CT技术的医疗扫描测检中心。然而 ,做为核…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6,(7)
CT为临床常用设备仪器,是当前临床检查人体内部组织器官解剖形态结构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在形态变化或有密度的疾病敏感病灶中应用十分普遍,它的出现大幅度推动了医学技术的发展。CT机主要组成包括信号接收系统、X线发生系统、照相机与监视器等辅助设备以及电子计算机处理系统,CT球管为其核心装置。为延长CT机使用寿命,使其更好为临床服务,需找出影响螺旋CT机X射线球管寿命的因素,并及时排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双期扫描对胰头癌的应用及影像表现特点,进一步提高对胰头癌CT检查的技术及诊断。资料及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几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胰腺头部癌的CT影像特点及双排螺旋CT双期扫描中的应用;方法:患者仰卧位,采用PROSPEEDAII 1.5秒双排螺旋CT机配合NEMOTO高压注射器及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对患者进行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层厚及层距:7mm螺距:1.5∶1。结果胰头癌中CT平扫显示肿瘤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螺旋双排CT双期增强扫描在动脉期显示肿瘤边缘均出现类似环状强化,门静脉期边缘较为模糊且呈相对低密度。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内外胆管扩张和胰管扩张。结论螺旋双排CT双期增强扫描对胰头癌检查应用技术更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掌握好良好动态扫描可以更好的观察胰腺病变的密度变化提高CT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范围内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利用X射线进行人体安全检查已成为目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掌握X射线人体安检仪应用对受检人员的辐射影响,笔者对某采矿企业应用的此类设备进行辐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X射线人体安检仪应用对受检人员的辐射影响满足国家标准剂量管理规定和审管部门的剂量管理要求。在监测结果评价的基础上,笔者对X射线人体安检仪应用的正当性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此类设备应用上的一些建议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医用CT机是现代医学常见的医疗设备,主要通过发生X射线进行影像诊断。对于X射线需要进行有效的屏蔽防护以保证职业操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本文主要介绍了医用CT机房的各墙体及防护门的屏蔽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对高原颅内结核肉芽肿诊断分析及价值,进一步提高对高原地区脑结核肉芽肿CT影像诊断及认识。方法回顾分析几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脑内结核肉芽肿患者的CT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我院采用PROSPEEDAII1.5秒双排螺旋CT机配合NEMOTO高压注射器及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对患者头颅进行以层厚为4~10mm;层距为4~10mm;采用仰卧轴位进行平扫+增强扫描;必要时需薄层靶扫描。结果脑内多数病例病灶大多位于皮层及皮层下,均出现明显强化呈环状或实性强化。均出现明显水肿现象。结论西藏高原地区为结核多发地区,颅内结核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病变因此在CT影像表现上具有一定特殊性特点了解此病的影像特点有助于本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的X线平片、CT扫描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56例腰椎滑脱病人均行X线正侧位及左右斜位摄片、CT定位扫描。对比分析X线平片、CT扫描征象。结果:X线平片在显示腰椎滑脱、狭部裂、小关节增生方面与CT扫描相仿,在显示椎体和椎间盘形态及密度改变、狭部裂隙处骨质改变或纤维组织增生、椎间孔变形和侧隐窝狭窄以及椎管形态方面不及CT扫描。结论:X线平片可明确椎体滑脱、CT扫描对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尤其为手术及术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李积元 《青海科技》2009,16(6):83-86
对于不同的人体,内部脏器的大小差别比较大,这是对CT图像进行内部脏器分割处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之一,为了避免这一问题,一般采用以下方法,以一定患者的CT扫描图像作为基准图像,然后以患者的CT扫描图像作为输入图像,为了与基准图像保持一致,必须对输入图像进行变形处理。为了提高对输入图像进行变形与匹配处理的准确性,本文应用TPS变形方法,对于每个内脏器官形状的控制点的大小、位置和检索范围的精确检测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核医学功能代谢显像是现代影像医学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显像原理截然与X线、B超、计算机体层摄影(CT)和核磁共振(MRI)等检查不同(表1),它通过探测器接收并记录引入体内靶组织或器官发射的γ射线的放射性示踪物,并以显像的方式显示出来,为我们提供生理、生化功能信息,因而具有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显像之称,对疾病可进行早期诊断和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而X线检查则通过人体的穿透式X线辐射为基础,所获得影像为解剖结构成像,图像清晰。  相似文献   

11.
德吉 《西藏科技》2014,(3):45-46
目的探讨螺旋CT增强扫描当中的高压注射器的使用经验及护理体会,提高CT增强扫描的准确率及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的毒副作用。方法对我院放射科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间351例肝脏分期CT增强扫描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1例肝脏分期CT增强病例当中一次性成功310例,通过补救措施后成功35例,失败6例。有11例轻度反应,1例为重度反应,1例为重度反应。结论正确熟练掌握使用高压注射器可以提高CT增强扫描的准确率及成功率,减少造影剂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与疾病抗争的脚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而今,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医学研究的事业中来。东南大学年轻学者杨芳就是其中一员。手持"利刃"开启生物医学研究大门新科技、新手段的应用总是能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以医学诊断技术为例,从198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并将其用于人体疾病检查以来,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成像(US)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诊断技术相继诞生,数字射线成像和放射性核素成像等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探索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诊断与脑电图、头颅CT形态学改变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人民医院对131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采用国际10/20系统电极进行脑电图检查,并用螺旋CT常规颅脑扫描,对比两种扫描结果。结果131例患儿中脑电图异常83例(异常率63.4%),CT异常104例(异常率79.4%),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脑CT异常率高于脑电图异常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电图和脑CT都是小儿脑性瘫痪中不可或缺的检查手段,两者结合具有互相补充的作用,对脑瘫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逆向工程已经广泛应用到产品开发、设计、以及还原领域,主要可以缩短产品的设计和还原周期,加快产品的复原速度。目前常用的PCB逆向方法有直接手动工具测绘,相机测绘,3D扫描仪扫描等手段。对于复杂结构工件表面及内部结构的逆向,最近几年在X射线锥束CT扫描逆向方面有了新的研究。在锥束CT的扫描下,可以得到产品的二位截面图和三维立体图像,在被测工件内部结构展示、尺寸测量等方面有了更加精确的展示。  相似文献   

15.
目前某市两家市级医院均配备四维128层螺旋CT扫描机,作为新一代的4D螺旋CT,扫描范围更大,单圈(360°)扫描可采集128层图像;扫描范围更快,实现了0.30秒的旋转速度,8秒可完成一次全身扫描,图像质量精准、稳定。为肋骨轻微损伤的定性诊断提供了更加客观的依据,从而能够更好的反映肋骨损伤的原始状态,为案件定性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骶髂关节多排螺旋CT扫描,根据图像征象进行分级,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本组52例,无0级表现,Ⅰ级7例(13.5%),Ⅱ级22例(42.3%),Ⅲ级15例(28.8%),Ⅳ级8例(15.4%).CT表现为关节面骨质增生硬化、囊状或毛刷状骨质破坏、骨质疏松,关节间隙正常、增宽、狭窄、消失和积气.结论:多排螺旋CT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做出正确的诊断及临床分期.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与疾病抗争的脚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而今,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医学研究的事业中来.东南大学年轻学者杨芳就是其中一员.手持"利刃"开启生物医学研究大门 新科技、新手段的应用总是能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以医学诊断技术为例,从198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并将其用于人体疾病检查以来,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成像(US)等大家耳熟能详的诊断技术相继诞生,数字射线成像和放射性核素成像等新技术也得到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影像诊断已从单一依靠形态变化,发展成为集形态、功能和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诊断体系.  相似文献   

18.
医学成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直接观察疾病和损伤,而不必再做额外的探查手术.数种X射线体层摄影术(CT)已获得了广泛应用.检查时,病人平卧于环形机器内的床上,机器内的摄像机摄取许多幅人体的二维薄层图像,再通过计算机将其合成一张3维立体图片。  相似文献   

19.
CT系统的安装误差以及各部件之间的误差会影响各项参数和指标的准确性,降低成像质量。本文针对CT系统成像的规律和特点,基于平面几何和反投影法,对未知介质在CT系统中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图像和成像数据,确定CT系统探测器单元之间的距离、旋转中心在正方形托盘中的位置以及X射线照射角度,对各参数进行重新标定。  相似文献   

20.
《科技新时代》2007,(8):39-39
在提到“超级X射线图像”这个短语的时候,估计很多人都会认为这只不过是一种更清晰的X射线片子而已。但实际上,由美国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来的这种系统综合运用了计算机X射线断层摄影术(CT)、X射线视频和电脑软件,能为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运动状态的骨骼的三维图像。[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