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调查了解了一些学校教师备课、编写教案的情况,发现在教案的内容与形式、教案的使用与检查诸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蓝图——教案,也必须改革。重复性的、形式主义的教案应当废除,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教案应当提倡。目前,教案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不少教案只是“知识型”教案。这种教案的内容是语文知识的汇集,或是教学参考资料的摘录。形式往往相似,内容年年雷同。这种教案只写了“教什么”,没有写出“怎样教”,因此,不能结合教学实际,不能反映教师的教学个性,不能适用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实用价值不大。写这样的教案,只能是一种重复性的劳动,不能反映教师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2.
所谓副教案,指在教案正文旁留下的一小片空白内,撰写适当内容,作为对教案正文中教学材料、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的修改、补充、提醒、强调、解释,以辅助教案正文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教案的检查与评比作为教育行政人员督促和考核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招致很多教师的非议。个中原因,除了对教案的形式主义的要求外,按传统方法编写的教案来组织教学本身也存在许多问题,它包括:一是形式的僵化。对教案编写的要求包括格式、份量、外观等,导致广大教师在制度刚性的约束下,陷入“教案八股”编写的泥淖中,追求环节的完备、份量的厚实…  相似文献   

3.
张伟 《广东教育》2003,(4):22-23
在新一轮课改实验中,我们的课堂教学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师生角色有了很大转变,教师成了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更重要的是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教师的讲授式变为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式。教案的改革无疑要与时俱进,摆脱形式主义的羁绊,把着眼点投向其实用性、实效性、实验性。一、变“共性”为“个性”由于传统教学只强调备“教”,因此教案体现的是教师的“绝对权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一幅景象,教师通过编写教案,制订详尽周密计划,预设圈套,步步为营,使学生乖乖就…  相似文献   

4.
读了这个案例,我想表达三个观点。第一,支撑课堂教学质量的是常态备课。教学质量是在常态教学中一堂堂课地累积提高的。观摩活动要展示常态课,反对照抄名师教案,“拿来主义”;反对形式主义的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公开课实践的操作性要体现“绿色”特点:公开课要回归常态课,关注“素课”,避免失真、作秀.课力争上得自然平实,决不摆花架子,  相似文献   

5.
教案,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预设,是反映备课的一种书面语言。有人说:"编写教案是为了课堂教学。"有人说":编写教案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人说:"编写教案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不同的人道出了各自的心声。  相似文献   

6.
教案评估的“教案”主要是指课前教案,教案评估是对课前教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评判与估计。进行教学评估的必要性或重要性,概括地说,从教师方面而言它有助于教师把握自己课堂教学的准备质量与效果,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成功的可能性;从教学管理者方面而言,可谓履行自己对教师教学了解、促进与监督的管理职责,保障与促进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须要有预设。但这种预设并非是在上课前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完美"的设计,进而形成完美的教案,然后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将教案进行演示。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把学生看作学习的"对象"和"主  相似文献   

8.
最近,有幸拜读了《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形式主义教案批判》一文,感触很深。一言以蔽之,形式主义教案,既残忍又不科学。形式主义教案延续至今,其主要原因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误区。规定:一律不准使用旧教案许多学校规定:不准教师使用旧教案。且期末都要上交检查盖章印,防你下次重复使用。我觉得这些规定是不科学的。设想一下,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老师教一本书,教了几遍,十几遍,写了十几遍、几十本教案,他这一辈子又要重复多少无效劳动。再说,旧教案是教师长期积累的宝贵知识财富,有参考价值,它并非是一次…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中,大多数教师追求"教案效应",把顺利完成教案、达到课堂教学中预设的理想效果作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因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的"研究,扼杀了学生天真烂漫的习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教案,在推行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境地尴尬,多少教师千篇一律照抄教参、教材,多少教师把案头沿用多年的教案奉若珍宝,多少教师把教案看作"作业",教学与教案  相似文献   

11.
衡量与评价一份教案的态度应该是: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摒弃形式主义,反对坐而论道。一份教案的产生脱离不了教学的具体环境和历史背景,它总是带有浓厚的个人格调与环境特点的(虚假的抄袭的教案另当别论)。教师写教案,首先会想到他所教的学生,他所面对的教学环境,他所要努力的目标及他个人的条件与风格。教师的理论修养、学识境界、思维质量、教学技能、课堂经验等综合素质决定着一份教案的总体质量。面对一份真实朴素的教案,我们应该想到他的主人身处何种教学环境(设备、材料、资讯)之中,他的主人的条件怎样,尤其应该想到他的…  相似文献   

12.
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应是执行教案的过程,不应把课堂变成演出"教案剧"的"舞台"。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的仍然只是教师的"教路",而不是学生的"学路"。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传递知识的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共同过程。  相似文献   

13.
<正>一、问题提出随着课程改革逐步深化,一线教师围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如何落实?"这个问题探索前行.伴随着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一种以学案(也称导学案或学习单等)为载体的"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悄然兴起,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常态.学案是相对于教案提出的.教案是教师预设的方案,侧重教师的教,突出教师的作用;而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从学生的立场提出,侧重学生的学.从教案到学案这个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前,教师写教案有两种不良现象:其一是照搬教学参考资料;其二是照抄别人的现成教案。这两种作法,费时、费力,收效不大,纯粹是在搞形式主义,其目的是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我们认为:教师写教案,要讲求实效。教案的形式要有利于教学,教案的详细程度,也可以因教材和教师的素质而有所不同,不必强求一律。一、教案的形式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最适用的教案便是课本教案。所谓课本教案,就是教师用一套自制符号在课本上进行圈、点、勾、划、批,来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案。即在课本的无头地角,写出教学要点;在课本的字里行间,划出关键所在;在课后的附页部分,简明  相似文献   

15.
"课堂生成"是指师生在合作交流、思维碰撞的课堂教学中,现实生成的超越教师预设的教案之外的新信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处理好  相似文献   

16.
上级教学主管部门评估检查、学校内部开展各项教学评比导致了教案程式化直至形式化,它不仅浪费了教师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而且助长了教学中的不实之风。对形式主义教案的批判,旨在使教案的编写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给教师备课一个自由的空间,使教师真正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似文献   

17.
教案表达着教师的创新思想,"教"字成功,需要"备"字先行。我们在教学视导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行为随意,教学低效;在课后翻看教师的教案时发现,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模糊  相似文献   

18.
<正>任何一节课都离不开组织教学。教师能否把课堂教学组织好,直接影响教学过程能否正常有序地进行、教学计划能否有效地实施。组织教学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重要能力,是教师能否出色完成教学工作的关键。教师组织教学能力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课堂设计能力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授课前要做好"备书、备人、备法、备物"的"四备"工作。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编写制订严谨切实的授课计划,即一节课的教案。在教案中,教师要精心设  相似文献   

19.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教育是形式和内容的共同体,其形式和内容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统一关系。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就必然解决好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关系,尤其是要克服片面的不顾客观实际的形式主义。首先,教育的形式必须服从于教育内容。否则,势必陷入形式主义。例如在实施“双基达标”的过程中,由于部分部门的领导受到功利趋动,过分注重形式而轻视教育的内容,使教育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假大空的形式主义。验收只注重表册、档案、数据、成绩、作业及教师教案,而忽视课堂教学过程,忽视教师教学的实际水平。结果图表成册、规章上…  相似文献   

20.
目前,有很多教师被抄写教案困扰着,大多数教师都认为,教案与课堂教学是两回事:教案无非是应付检查,写教案纯粹是浪费时间:课堂教学是由教学目的、内容、手段等组成的,具有灵活性。其实不然,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主要是课堂教学,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是备好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