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新的现代化教学形式,它是在现代化教学理论指导下,将教学信息通过多彩的图像、声音、图表、文字等直观形象生动地作用于学生感受器官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作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写作信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现就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笔者谈几点看法。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长期以来,学生怕作文,每每“谈文色变”,尤其是后进生,一到作文课就感到头疼,搜肠刮肚,绞尽脑汁,还感到无话可说。要么就胡编乱造,要么就…  相似文献   

2.
张瑜 《教师》2013,(19):91-91
习作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广大语文教师愈来愈认识到习作教学对于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性,同时,学生的习作教学也几乎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耗费了教师和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反观我们的习作教学,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学生的习作要么内容空洞,语言无味,千人一面,要么是绞尽脑汁,挤牙膏式的"流水账",更有部分学生对习作了无兴趣,厌恶作文,抵制作文。那么,如何突破习作教学的这种状况,让学生喜欢上作文?实践证明,运用现代多媒体,优化习作教学,可为作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正>农村学生普遍怕作文,作文内容枯燥,要么是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要么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究其原因,是农村学生生活单调,知识面狭窄。学生手中"无米",只能"喝白开水"或"偷窃"。其实不然,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认识生活,挖掘素材,开发资源,为学生的作文开辟一条通道。一、热爱生活,激发习作情趣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一向是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难点,特别是中年级习作指导,由于学生词汇不多,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差,所以遇到写作文课就提不起兴趣,要么东拼西凑应付了事。"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这句话启迪了我指导中年级作文教学的思路,那就是把习作和活动相结合,借此激起他们习作的兴趣,学会了在玩中观察,敢于大胆说,乐于动手写,喜欢互相评一评,大大提升了他们的习作能力。本文就这"四部曲"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5.
习作讲评是习作指导的后续环节,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或他人的习作中发现问题,不断修改,从而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在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讲评。一、精心批改,有备而评习作讲评,不只是简单地将作文讲一讲,评一评。"一言堂"的讲评收效甚微,也许对读到作文的学生会有一些触动,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没有多大收获。讲评前要先研究学生的作文,好好地读学生的作文,  相似文献   

6.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可是大多数学生一提到写作,就愁眉苦脸,要么无从下手,要么就是习作质量平淡至极,仿佛学生得了"习作综合征"。其实,"习作综合征"的"病因"在于没有好的习作素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来帮助学生有质有量有效搜集习作素材是解决这一病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正>[案例背景]习作教学一直是所有师生的痛,教师怕教、学生厌写,现今常态下的习作教学要么有些学生抱着作文选在那儿认真"借鉴",要么就是咬着笔头皱眉深思;要么苍白无力地想象所谓的过程,真是苦不堪言。最近读了《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深受老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启发,在我的习作教学中让学生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那么,怎样才能让我的学生成为习作的"乐知者"呢?首先,激发诱导学生的作文兴趣;其次,从周记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再次,通过趣味点评,让后进生也敢写;最后,形成一本班级作文集。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提倡学生“写真实的作文,表达真情实感”,可学生的作文要么有真实却干巴巴没有一点血肉,要么是假话、空话连篇.在作文中,如何让习作体现“真”,散发真情的魅力?这里我们先看看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左眼瞎、右腿瘸的国王.一天,国王请画家给他画一张像. 第一个画家画了眼瞎腿瘸的国王端坐在宝座上,那国王画得可真是与真人一模一样.国王一看画像大怒:“这是我吗?把画家推出去斩了.”  相似文献   

10.
在翻转课堂下设计作文"微课"很重要。"微课"是学生进行作文先学的重要资源,有效运用能够为学生习作素材的撷取提供思路,为学生习作方法的优化提供方向,为学生习作语言的运用提供典范。  相似文献   

11.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作文教学似乎无章可循,难究其理.学生每每感到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理可寓,故为文要么无病呻吟,要么生拉硬拽,要么胡乱拼凑,缺少写作素材,写作技巧,缺少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2.
一、借鉴:"我的课堂"引进"管氏作文教学法"2011年,我第一次读到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课例》一书,发现他的作文教学重在写作之后的点评。他独树一帜的作文教学方法,吸引着我细细研读下去。他让学生先勇敢、自由地写作,不受"有意义"的限制,不受"写景叙事"的约束,让习作真正成为学生心声的流露。管老师批阅学生的习作时,总用一双"欣赏"的眼睛去发现闪光点,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发现习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和家长交换意见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害怕过星期二,因为星期二有作文课。他们写的作文要么是记流水账,要么是觉得无话可说,他们已经对作文产生了恐惧心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必须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而消除这种心理的最佳方法就是把作文分解成随堂小练笔,降低作文习作的坡度。所谓的"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随机让学生围绕一个内容写小片段。这种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题。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一提到写作文,他们就叫苦连天,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不知如何下笔,勉强挤出来的文章要么内容空洞,要么离题千里,有的学生甚至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作文课堂教学十分低效。那么如何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短短的两节作文课中能比较高效地按要求完成习作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很多小学生要么不愿意写作文,一堂课下来,捧着作文本无从下手;要么写出的作文空洞无味,不具体,不生动,习作后看着老师批注的只言片语草草而过,提不起修改的兴趣,毫无成功感,习作变成了一种负担。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已成当务之急。叶圣陶先生等多位语文专家历来倡导“大语文”教育,主张语文能力训练应课内外结合。  相似文献   

16.
叶桂玉 《师道》2009,(4):36-36
语文教师都有同感:作文批改的压力太大。教师每每要对几十篇习作进行认真阅读,从字词句段到布局谋篇都要精批细改,先眉批后总批,在作文评改上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可学生拿到老师辛辛苦苦批改的作文往往只关心分数,而不在意老师的精雕细琢,教师的繁重劳动常常收效甚微。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作文评改方式,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自主地评改自己的习作。  相似文献   

17.
当下,在小学教学一线的教师工作繁重,身兼多职.尤其是中高年级的教师,更要面临着多名学生的习作评改工作,可谓"苦不堪言".叶老说过:"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的确,学生对教师的劳动成果要么看不懂,要么不想看,不爱看.针对这些,笔者对学生的习作评改工作进行了一些尝试:让学生也来评一评.  相似文献   

18.
习作是大部分学生语文课业负担中难以承受的负担。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习作的"动力系统",为学生的习作开启强劲的发动机。该系统主要由三大块构成:帮你发表——办一份作文周报;引你考级——订一套考级制度;助你练兵——抓"三点"评改作文。  相似文献   

19.
谢晓燕 《陕西教育》2010,(10):32-32
每每给学生布置作文,大部分学,上都要哀呼一声:“又要‘榨文’!此苦何时才能了”!学生参与习作存在着较为普遍的应付现象,导致习作过程与习作本身的意义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20.
1.赏识学生习作,满足其自尊心的心理需要。教学中,学生最珍视教师对习作的评价,教师赏识性评价有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思维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批阅习作时应坚信"习作没有失败"的赏识理念,善待学生的每次习作。赏识的前提,教师必须明确两点要求:一是不擅自提高作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