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新兴的一种文艺理论.它从读者理解与接受的角度研究文学.是典型的读者反应批评方法。它的一个基本理论是:渎者以其先有的期待视阈对文本进行接受。期待视阈指“读者在阅渎理解之前.对作品呈现方式的定向期待”.期待视阈有两大形态:“其一是在以往的审美经验(对文学类型、形式、主题、风格和语言的审美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较为狭窄的文学期待视阈:其二是既往的生活经验(对社会历史人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更为广阔的生活期待视阈”。这两大视阈相互交融构成具体阅读期待视阈。笔者试着从这个角度解读沈从文的《边城》。  相似文献   

2.
接受美学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新兴的一种文艺理论,它从读者理解与接受的角度研究文学,是典型的读者反应批评方法。它的一个基本理论是:读者以其先有的期待视阈对文本进行接受。期待视阈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作品呈现方式的定向期待”,期待视阈有两大形态:“其一是在以往的审美经验(对文学类型、形式、主题、风格和语言的审美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较为狭窄的文学期待视阈;其二是既往的生活经验(对社会历史人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更为广阔的生活期待视阈”。这两大视阈相互交融构成具体阅读期待视阈。笔者试着从这个角度解读沈从文的《…  相似文献   

3.
对沈从文《边城》的接受及其嬗变过程研究表明,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与接受环境、接受主体的期待视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教师》2016,(7)
<正>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四,有名著导读《谈美》。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教材没有正面答复。人教版必修二在《美的发现学习抒情》中,承认美迄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世界上有永远讲不清和永远无公认定义的事情吗?或许有,但美的本质当不在其中。谈美,依据高中语文教材来探究,笔者认为,如果破解二难推理,或许能有助于我们理解美的本质与人类一身而二任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对千古之谜美的本质的揭秘。课本必修四所举二难推理的理发师  相似文献   

5.
张丽 《语文天地》2013,(19):31-32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从2004年推出至今就以选文量的增加与呈现方式的大胆创新彰显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选择和创造的空间。教材编写组实际上期待语文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意在提醒教师,教材不是"圣经""法典",而是教学所凭借的资源。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人对教材的使用感受,谈谈对这一适应新课改而诞生的实验教材的整合运用。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材整合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教师要在实践中进行深层次探究,在有机整合苏教版语文教材的同时,将必修与选修、课堂内外等方面进行深度衔接,在发挥教材的最大化效能中真正驾驭教材与教学,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促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中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丽 《语文天地》2013,(10):31-32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从2004年推出至今就以选文量的增加与呈现方式的大胆创新彰显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广大师生提供了选择和创造的空间。教材编写组实际上期待语文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意在提醒教师,教材不是“圣经”“法典”,而是教学所凭借的资源。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人对教材的使用感受,谈谈对这一适应新课改而诞生的实验教材的整合运用。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描绘了诗情画意的茶峒风情,展示了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创造出闪耀着神性之光的理想人物,体现着人性中庄严、健康、美丽、虔诚的一面,歌颂了自然的人性之美,反映作者的理想之美。  相似文献   

9.
《边城》中直接描写虎耳草的地方不过六七处,实在不算多。但其作用可谓大矣。其一,将虎耳草融入有心魂的大自然之中,和其他景物,共同构成翠色逼人、安谧祥和、质朴浑厚的生存环境。那么,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种“边城”环境里的人们,将会历练着怎样的人情,呈现出怎样的人性?这无疑会成为读者殷切的期盼和深远的回想。其二,推动并发展着充满张力的故事情节。起先,爷爷借说笑话之名,探问翠翠:“梦里的歌可以使你爬上高崖去摘那虎耳草,若当真有谁来在对溪高崖上为你唱歌,你预备怎么样?”引出翠翠也当作笑话的回答:“有人唱歌我就听下去,他唱多久我…  相似文献   

10.
课本中有一篇<翠翠>,节选自沈从文小说<边城>.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们无不被湘西地方的风景美和人性美深深地吸引,尤其对天真善良、温柔清纯的翠翠那没有结局的爱情悲剧更是充满了深切的同情.但与此同时,却又对故事中多次出现的一个情节--翠翠摘虎耳草,感到十分不解.是啊,翠翠为什么要摘虎耳草呢?  相似文献   

11.
《边城》描写了湘西边地独有的风土人情和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凸显出湘西独有的风情美、人性美、爱情美。  相似文献   

12.
客观时间和主观时间是传统的时间二分法,以此为据,可以说《边城》里的人们跳出了客观时间的限制,活在自己的主观时间里。而正因为这种特殊的时间感,使得《边城》更具有了一种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看《边城》一定要记住沈从文的这句话: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背后蕴藏的热情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材存在的问题1.教材自身观点相互矛盾对于缺乏法律知识储备的教师来说,开设法律知识讲授课,无疑只能依赖教材。但是通览全书,我们发现《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中许多观点却相互矛盾。例如就业维权之道一框提到,劳动者合法的维权方法主要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四种。而且教材明确写道:劳动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不予受理的,申请人可以自收到不予受理通知书之日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所注重的是阅读者具有主观的积极能动作用,其将读者位于阅读的核心位置。应用接受美学指导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进一步树立学生的学习和阅读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开展个性化阅读。文章主要阐述接受美学理论在高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笔者发现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之一的《龙文鞭影》一书是不错的突破口,此书辑录了从上古到明代的两千多个典故,其中包括二十四史的大量人物典故和许多逸事传说,四字一句,两句押韵。它可谓掌握中国典故的速成之书,可解决学生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笔者在所查阅文章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思考,对《龙文鞭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尝试,旨在此文能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相似文献   

17.
现有的人教版教材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体布局,极具科学性。但一套完整的教材很难在各个方面做到完美,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教学时能够灵活处理,进行整体化调整。  相似文献   

18.
《边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分析人物形象,体味淳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2.鉴赏细腻生动的心理刻画和富有诗情画意的环境描写。学习侧重点体味人性美和人情美,鉴赏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解说:沈从文的中篇小说《边城》写于20世纪30年代,小说以湘西偏远的小城为背景,讴歌自然化的人性美,语言风格清新淡远。学生对课文内容可能有隔膜,再加上节选部分篇幅较长,这些都给自读增添了难度。因此自读要求不宜过高。小说最主要的特色在于表现普通生活中普通人的爱,展示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所以应据此确定感知和…  相似文献   

19.
《边城》出自于沈从文,著名文学作家之手,是沈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边城》,描写了一个普通小镇的社会状态。作者运用优美文字,将普通的小镇生活,以灵动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该部作品,围绕一位名叫翠翠的普通船家少女的爱情故事,展开文章的叙述。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切实反映出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边城》这部作品的展现,可以看出作者的内心是善良的,也清楚地展现出作者对于人性美的强烈诉求。但是,在我看来,作者所描述的人性过于偏向善良,而关于坚韧等方面的描写存在着一定局限。因此,本文主要结合《边城》与生活实际,就人性美进行全面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边城》     
<正>推荐者语《边城》的结构异常完美。21节,一气呵成;而各节又自成起讫,是一首一首圆满的散文长诗。这不是长卷,是21开连续性的册页。《边城》的语言是沈从文盛年的语言,最好的语言。既不似初期那样放笔横扫,不加节制;也不似后期那样过事雕琢,流于晦涩。这时期的语言,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选自《又读<边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