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卢军菊 《快乐阅读》2012,(25):82-83
《西地平线上》是一篇散文,吻合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文体特点,多数人解读它习惯从对三次落日的描写入手去理解课文主旨,这样做虽然可以把握这篇散文大部分的内容,但却无法将景物描写和人文历史的联想部分统一起来理解。其实这篇散文有另一个更好的解读抓手,那就是课文开头和结尾都出现过的一句话:"世间有大美"。解读本文,从这句话入手就能提纲挈领,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主旨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或许是原文太长的缘故,苏教版在选人作家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时,做了一些修改,最重要的改动是删去了两个部分。这两部分分别是:  相似文献   

3.
西地平线上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高建群先生的那篇文章.我的西地平线不过是车上的匆匆一瞬,有落日,但还来不及细想,便又匆匆消逝. 那是从张掖到敦煌的路上,晚上八九点钟的西部,太阳还高悬着,如同南方的正午,只是光芒温和了许多.车行在高速公路上,两旁是莽莽荒原,有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荒漠,有的间杂着几丛杂草,几乎看不到水源...  相似文献   

4.
西地平线上     
<正>这几年,我每年都要去一趟新疆。中亚细亚地面上独特的地貌,奇丽的风光,每每令我惊骇,叫我明白了世间有大美这句话,决不是一时偶然而发的诳语。而在所有雄伟的风景中,落日大约是最令我震撼的了。我见过许多次的落日,这里只简约地记述三次。我们的车在甘肃的定西高原盘旋。天已经有些暗淡了,头顶上甚至隐隐约约地有几颗星星。汽车转过一个垭口。这时,眼界突然开阔  相似文献   

5.
韩愈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谓的授业、解惑属于学业指导层面,而传道则属于涵养性灵层面。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做一个“教书匠”,更要把自己看成一个“育人者”。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注重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6.
Ⅰ教材把握 《西地平线上》是新课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第四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第一版块“欣赏自然”中的第二篇。  相似文献   

7.
Ⅰ教材把握《西地平线上》是新课标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本第四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的第一版块“欣赏自然”中的第二篇。整个专题的内涵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审美韵味的把握中欣赏、感悟自然,思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与上一个单元相比较,从文本表面特点看,笔者认为应该与上一专题“月是故乡明”调换一下位置,因为上一专题思考较多的是人与社会,而本专题思考较多的是人与自然,这是基础性的东西。也大概是因为偏重对自然本身的思考的关系,本专题所选课文另有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唯美”特性。这种“唯美”使得“…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高中语文有一篇来自西部作家高建群的散文《西地平线上》,该文通过描写西部三次落日之美,来展现西地平线上的风景美和历史人文之美。很多人读过本文之后都会认为这种美是一种雄壮之美。的确,"壮"是本文"世间有大美"的主旋律,但我们也不可忽视这种"壮"周  相似文献   

9.
【背景介绍】《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线上》是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中的两篇文章,作者分别是郁达夫和高建群。第四专题共分三个板块,分别是“谛听天籁”“感悟自然”和“湖山沉思”。第一板块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第二板块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然风物引起的人生感怀,第三板块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教学设想】这两篇课文都是写景散文的名篇,有许多共同点。在《江南的冬景》中郁达夫将自然景物描写和民俗描写结合起来,用简约的文笔勾勒出了富有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10.
<西地平线上>是高建群 又一篇充满西部风情的散文.这位名重西北的大作家对西部有着深厚的情感,这种情感的发酵在他面对胡羯深处的夕阳时便再次成了可能.他把心中的梦想投注于现实中西地平线上的三次落日里,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富有激情的文笔描述了这种"世间大美",在那辽阔、奇美的自然气象背后,传达出作家本人的审美体验和生命意识,这就是西地平线上的落日折射出的人文之光.  相似文献   

11.
《西地平线上》一文中的典故通常被单纯地认为是增加了“日落”的人文、历史内涵,使得“落日”拥有了特殊的美感。这只是停留于自然观察层面上的感觉。实际情况应该是,作者以“日落”的描写为载体,主要表达对“大西北”积蓄的人文历史的思考,表达对大西北所具有的英雄精神和为人类发展作出的伟大贡献的礼赞。  相似文献   

12.
《西地平线上》一文中穿插的相关史实的联想,不仅增加了文章的文化韵味,更是对主旨“世间有大美”的“大美”之本质面目的注解和深化,是诗意、激情与哲理的深度交融。  相似文献   

13.
<正>周敦颐的《爱莲说》言简意赅,明白如话,被称为千古奇文,也一直被各种版本中学语文教材选录。但是,通过各种版本的教材对比,笔者发现教材中有两个问题一直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探讨。1."盛爱""甚爱"哪一个更好?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爱莲说》教材文句是"世人盛爱牡丹"。而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专题《爱莲说》教材文句却是"甚爱"。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版《古文鉴赏辞典》所选的《爱莲说》  相似文献   

14.
《西地平线上》是一篇个性鲜明而不失厚重感的散文,也很好地体现了高建群文学创作风格,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文本审美韵味的把握中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很喜欢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这篇文章的原名是《西地平线上的落日——“雄伟的风景”之一》,在编入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时候做了改动。这确实是一个高明之举,原名(洒地平线上的落日——“雄伟的风景”之—谚把内容交代得太清楚,显得太实。改成(洒地平线上》后,更具一种含蓄美。  相似文献   

16.
《地平线》     
<正>他感到自己走到一生中的一个十字路口,或者不如说是一个边界,他在那里可以冲向未来。他脑子里第一次想到"未来"这个词,以及另一个词:地平线。那些晚上,这个街区的条条街道上空无一人,十分安静,是一条条逐渐消失的线条,全都通向未来和地平线。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给出了王国俊教授在《模糊拓扑学》中提出的两个公开问题的解答,得到了一些相应的结果。并附带讨论了 K.K.Az ad 在(2)中定义的 fuzzy 半开集与恽自求在(3)中引入的fuzzy 半开集这两个定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篇》.历代注释研究《列子》的人,据《四库全书总目》及《丛书综录》记载,有晋代的张湛、唐代的卢重元、殷敬顺、宋代的江?、陈景元、明代的焦竑、清代的卢文绍、任大椿、俞樾、陶鸿庆等人.近人杨伯峻汇集前人和近人王重民、王叔岷等人的研究成果作《列子集释》,可以说是一本集大成的著作.以我国文化渊源之长、学术研究之盛,而历代研究《列子》的仅这几个人,可以说是不多的.但作为《列子》中的一段——《愚公移山》,则因为它被各种选本所收录,多少年来一直充作大中学校的教材,注释的人则非常之多.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爱莲说》中的“……之……者”结构分析和“莲之爱”中“之”的作用的分析,得出:对于初中生,讲授古文应从整句解释,才能全面准确地传达文意;教师要正确把握古汉语语法,才能透彻地讲解古文。  相似文献   

20.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中的名作,也是中学语文的一篇传统教材。近几年来,报刊上发表了不少研究这篇作品的文章,其小许多见解使人一新耳目,但也有一些观点值得商榷。本文仅就两个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教于读者。第一、如何分析孔乙己和丁举人的关系?有一种意见认为,孔乙己和丁举人同属地主阶级,他们之间的矛盾是饱狗与饿狗之争。笔者对这一分析是不敢苟同的。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判定一个人是剥削者还是被剥削者,主要看他的经济地位。如果是知识分子,则要看他附在哪一个阶级的“皮上”。孔乙己的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