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明 《黑河教育》2014,(1):32-32
正作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不少学生畏惧作文,厌烦作文,导致写作时下笔无言,抄袭现象严重。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他们具有适应当前社会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一、向生活开放,课堂教学要充实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生活充实了才能写好文章,这充分说明了作文教学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的重要性。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全景  相似文献   

2.
李湘红 《辅导员》2012,(3):18-19
据调查,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常常处于"被写作"的状态之中,为写而写,空话、套话、内容贫乏、千题一试、千人一面、缺乏童趣……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脱节,是作文教学难以摆脱困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更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因此,学生首先是会生活,然后才是会作文,即作文教学要立足"生活"才是根本,努力让"生活"扎根学生  相似文献   

3.
写好一篇作文必须有三种准备:素材、语言、情感,其中,素材是作文的先决条件。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重要的一环。观察有二:一是观察范文名篇;一是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4.
在作文教学中,深受"厌写"困扰的学生不在少数。作文课上,学生冥思苦想,迟迟难以下笔,抑或动笔,其状也如挤牙膏般时连时断。缘何学生作文大脑常"死机"呢?真的是没素材可选吗?出现此种情景,除学生作文素材日常积累不足外,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作文指导不力有关。不少教师指导作文时"急功近利",不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搜索素材,而是指导用"改头换面,移花接木"等所谓技巧去拼凑文章,这样"指导"虽可收到"立竿见影"之效,但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并无多大帮助,且极易使学生走入"厌写"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常言道"文章不厌百回改",作文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但是,目前的初中语文作文中,大多数学生连草稿都不打,一遍完成,也从不加修改,很多教师没时间给学生批改,学生也不会去再读、再改,导致作文写了相当于白写,没有太大的效果。所以,我们要在训练学生写作文的同时,注重对作文的修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会"改"作文,学会从修改中学习写作技巧,深化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据调查,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难",常常处于"被写作"的状态之中,为写而写,空话、套话、内容贫乏、千题一试、千人一面、缺乏童趣……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脱节,是作文教学难以摆脱困境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生活是创造的源泉,更是学生作文的源泉.因此,学生首先是会生活,然后才是会作文,即作文教学要立足"生活"才是根本,努力让"生活"扎根学生心灵,开掘源头,积累丰厚的素材,就不难做到"言之有物".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培养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了改变学生"无米下锅"的现象,就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贴近生活,多听、多看、多想,做生活的有心人,并创设表达情境,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来充实作文内容,同时要善于抓住作文的契机,丰富作文的题材。这样坚持下去,学生就有说不完的写作素材,写出来的文章具有真情实感,丰富而充盈,真正做到了"活色生香"。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学生最难做、最怕做的一样作业,却是高考试卷中的必考题.随着江苏新高考方案的实施,作文分数增加,作文分数在总分中所占比例更大,作文更显重要.绝大多数学生想写好作文,但难以为之.怎样指导学生写作,使学生写作有法可寻、有文可依,这也是许多教师在探讨的问题.教师如果在遵循学生习作规律的基础上,能经常亲自写一写学生的同题作文,试试"水"的深浅,或经常动笔写一写其他文章,这样既能使作文指导、讲评有的放矢,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之更好地完成习作,也能提高教师的写作水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师写"下水文".  相似文献   

9.
正心理专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动力,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视习作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就会满腔热情地去写话。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呢?一、充实学生生活,让写作具有源泉写文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陶冶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操,提高认识生活的能力。1.观察生活。"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  相似文献   

10.
张小峰 《甘肃教育》2021,(3):160-161
作文是对生活的提炼,也是对生活素材的再创作。有的小学生写不出有新意的文章,究其原因,既有写作方法的老套,也有思想的僵化,还有观察力方面的欠缺,以及想象力的不足等因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挖掘学生的创作潜力,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才具有个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三分文章七分改"。文章的修改是写好文章的重要环节。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作文修改能力的培养。可采用耳治、重抄、咨询等方式进行修改,还可以采用写评语、写作文后记等方式来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研究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内容丰富,但散见于各种文章、讲话、题辞中.文章对此进行了梳理,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其作文教学思想,以期对今天作文教学改革有一些启示.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是生活","是应付实际需要"的作文观,与新大纲注重学生"写作习惯的养成",将作文"作为生活、生存方式对待"的主张是一致的;叶圣陶先生一贯强调"做人和作文的统一","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的写作态度,对今天革除学生虚假作文、"人文分离"的弊病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观察生活是写作的基础 小学生在作文时,由于语文基础和文字组织能力本身就欠功底,作文写多了,往往觉得没有合适的素材可写,或是不知从何去写。写的作文往往也成了罗列具体事实经过的“流水账”。其实呢,不是生活中没有作文素材,而是学生缺少善于捕捉作文素材的能力。因此,老师也要为学生创设的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生活的能力,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过程写作法"作为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规范写作流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自信和发现生活的能力,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成长也大有裨益。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运用"过程写作法"解读相关教学过程,介绍相关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与“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以求使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协调发展,这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却忽视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作文的目的对象教学。以致学生自己对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这篇作文写给谁看,要达到什么目的,并不清楚,而是处于“老师要我写,我不能不写”的状态,自然对“写些什么”和“怎样写”也就把握不准了。这样脱离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的“地对空”式的作文训练,不仅难以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性,也难以切实提高学生作文的…  相似文献   

16.
作文的求真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贵在创新”,体现了新教材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 ,反映写作者的独有个性。独创是作文的生命。只要能写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文章也就具有了独特的鲜明个性。而要做到这一切 ,作文教学中就应注意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作文教学设计】一、从生活中寻找话题 ,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初一学生写作遇到的最大问题 ,就是为什么要作文和作文时写什么。教师应让学生明确 :把自己“不吐不快”的感受写出来 ,变成一行行的文字 ,这就是作文。作文就是反映写作者真实的思想感情和鲜明个性的精神产品。教学中 ,教师应指导学生从一些…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那么生活作文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如果想写好生活作文不能生搬硬套或是随意编造。既然是生活作文就要来源于生活。要注重平时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写作时也要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要自己改,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实践也证明,修改文章的能力是作文的一项基本能力。"作文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  相似文献   

19.
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尺。生活作文与童话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以三年级学生为代表的小学阶段,相对生活作文来说学生更愿意写童话作文,也写得相对更精彩。本文将着重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并探讨小学作文教学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最直接关涉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创造性的开发,做得不好,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没兴趣,一写作文就为难,读着别人的文章难以触动心灵,置身生活却麻木不仁。那么怎样栽培作文之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做了这样的尝试,权且用一个“细”字概括,愿诚恳就正于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