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上好"我的班规我做主"一课,课前我对教材做了仔细的研究并专门收集了对制定班规有影响的《教育法》、《中学生守则》以及所在学校规章制度的有关内容,并通过整理打印成文,作为授课资料.我觉得上好这堂课对于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上好“我的班规我做主”一课,课前我对教材做了仔细的研究并专门收集了对制定班规有影响的《教育法》、《中学生守则》以及所在学校规章制度的有关内容,并通过整理打印成文,作为授课资料。我觉得上好这堂课对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里选有诗歌48首,共20课,占课文总数的12%。其中古诗30首,现代诗11首,外国诗歌7首,另外要求背诵课外古诗60首。从教科书内容的编排,到《课标》要求学生课外背诵的篇目,足以说明诗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上好诗歌教学课,  相似文献   

4.
《采薇》是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古代诗歌第四课《诗经》两首中的第二首。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中职学校进行《雨巷》一课的有效教学?通过策划组织表演展示等学生活动,增强对诗歌的情感体验,主动培养审美能力来实现。怎样实现《雨巷》的教学重点?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非常有效的途径。我在导入的环节播放《雨巷》歌曲,让学生感受这首诗被演唱出来时所能传达的感情。《雨巷》是一首音乐感、画面感都很强的现代诗歌。在总结阶段,我回答了学生"为什么要学《雨巷》""学《雨巷》对我有什么用"的疑问,实现《雨巷》教学的最佳效果,学生们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技工学校《思想品德课教程》,的确是一本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好教材。怎样才能上好这门课?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的初步探索,我的体会是: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按照“三贴近”要求。所谓“三贴近”,就是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只有这样才  相似文献   

7.
应邀参加兄弟学校组织的校际互动教研活动,我被安排在上午第一节先上,上了《黄鹤楼送别》(苏教版第9册25课)一课,这是一篇文包诗,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文互照,情景交融。  相似文献   

8.
徐锦英 《师道》2012,(12):35-35
最近,笔者听了本校一名老教师执教的阅读教学课一《大自然的语言》,这是S版教材第九册的一首诗歌。老教师在解读了课题中的“语言”后,便开始新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霍新艳 《课外阅读》2010,(9):129-130
一、“以点带面”读诗歌 《观沧海》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第一首,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作者是曹操。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首完整描绘自然景物的诗篇,但诗人的趣味并不在单纯写景,是一首很有分量的诗。  相似文献   

10.
学习目标1.体会本单元一组诗歌蕴含的爱国之情;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意象);3.欣赏凝练、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诗歌语言。一、课前延伸1.熟读《我爱这土地》《乡愁》《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四首诗。2.了解以上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有关情况。3.结合课前导读、课后练习及工具书领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乡愁》是一首现代诗,余光中的经典之作,是几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诗两首》的第二首。本单元一组诗歌共同的主题就是爱国思乡之情,要求能领悟诗歌中所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感情。吟诵诗歌,欣赏诗歌是本单元的主要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第一课是王家新的一首诗歌,题目是《在山的那边》。在我读书和教学的印象中,一般第一课留给人的记忆是最深刻的,除了从记忆规律的角度考虑外,肯定还有更重要的因素,即这首诗本身在艺术和思想上能给人更多的启发。初一是衔接小学与中学的一个关节点,选这首诗放在篇首,自然有不可小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我是少年阿凡提》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第六课《少年的歌》中的一首表演歌曲。这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是2/4拍,二段  相似文献   

14.
新编中学语文教材选了比较多的古典诗词,教学中涉及到平仄、押韵等许多音韵学知识。从学习生的教学实习看,从中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考试看,教师音韵学知识都比较缺乏。为了帮助中学语言教师上好古典诗词课,本文针对新编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三册《近体诗八首》,从平仄、押韵、诗律等几个方面作详细分析。这对中学语文教师增长音韵学知识,上好古典诗词课肯定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5.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美术课堂充满了思维碰撞,课堂导入便是第一次碰撞,要想把课上好,这第一次思维碰撞必须是精彩的。下面结合教学实例,我谈一谈几种新课的导入方法。一、欣赏导入,美轮美奂案例一:我执教市级公开课三年级《风》,为了上好这节课,备课时我看了许多《风》的课例,导入部分,大部分老师选择了电风扇吹动纸条这一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突破、超越呢?我对教材、学生进行了深入分析:风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不同的风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七册中的《望天门山》这首诗时,我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教材的“预习”是说这首诗赞美了雄伟的长江,而《教师教学用书》的“教材说明”却说这首诗是“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赞美了神奇壮丽的天门山景色,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少数民族的一首著名诗歌,我国初中一年级的语文、历史两科都将这首诗歌收入教材。但是关于这首诗歌出自那个民族,两科教材的说法却不一样。语文教材说:“这首诗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是南北朝时敕勒族的一首民歌。”而历史教材却说:“鲜卑族的《敕勒歌》优美和谐,广为流传。歌词是:“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注释中又说:“敕勒,北魏时北方的一个部落名称。”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老师不知如何去教,学生更是不知如何去学。作者以《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为例,来阐述自己是如何上好诗歌课的。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的情况不容乐观。老师不知如何去教,学生更是不知如何去学。作者以《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为例,来阐述自己是如何上好诗歌课的。  相似文献   

20.
<正>八年级教材中的唐诗共有十五首。按时间划分,初唐诗歌两首,分别是八上《野望》和八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盛唐诗歌八首,分别是八上《黄鹤楼》《使至塞上》《春望》和八下《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唐诗歌四首,分别是八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雁门太守行》和八下《卖炭翁》;晚唐诗歌一首,为八上《赤壁》。本整体设计在课内唐诗的基础上,每一课段又补充了多首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诗歌进行对比阅读和补充阅读。学习这些诗歌,学生要了解诗歌基本内容、作者简介、不同时期唐诗的风格特点,进而掌握一些诗歌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