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病句辨析     
徐荣霞 《考试》2010,(12):10-12
病句辨析是高考的难点,同学们在做题过程中通常是先读一遍,凭语感排除一部分选项,但是往往剩下两项就不知选哪一项了。其实,绝大部分病句可以通过划分句子成分和分析复句关系等方法来辨别清楚。  相似文献   

2.
语言通畅,要求其中成分齐全,各就其位,中间没有阻塞。这就要防止句子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词语次序颠倒、表意不合事理或自相矛盾等问题。修改病句,先要辨清病句产生的原因.明确病句的类型。对不通顺语句.要注意采用“补、换、调”等方法,即:补上残缺的部分,使句子完整;替换有关词语,使用恰当的词;移前挪后,调整词语位置,使语序正确。  相似文献   

3.
构成一个句子最基本的成分是主语、谓语和宾语;在比较复杂的句子里,还有定语、状语和补语等连带成分和附加成分。如果能正确划分句子成分、准确分析成分结构,并且能把句子成分分析思想活学活用,我们就可以一把钥匙开多把锁,就能把许多知识的学习、问题的处理化难为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病句辨析句子成分分析法是辨析病句的基本方法。分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找出其主干和枝叶,有利于对句子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发现和纠正语法错误。基本步骤为:①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或赘余,是否搭配得当。②看定语、状语和中心语是…  相似文献   

4.
辨析病句     
根据历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病句的形态呈两种样式:一种是显性病句,这类病句中有一些标志词、特殊的句子成分、某些关键的语词;一种是隐形病句。据此,提出两种针对性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5.
辨识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尤其是辨识病句,年年都要考。笔者根据高考命题在病句"症状"设计上的一些规律,结合全国高考病句辨识试题。谈十种快速辨识病句的方法,供考生参考。 一、句中有多重限定或修饰成分,可考虑是否语序不当或赘余 例1: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地交谈。句中的多重状语语序不当,正确的语序  相似文献   

6.
高考是如何考查结构型病句的呢?考生很有必要弄清楚,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备战高考。一般来说,结构型病句有以下几种类型。语序不当对于这一类病句,考生需要警惕以下几种情况:①定语(主要是多项定语)语序不当;②状语(主要是多项状语)语序不当;③句子成分位置不当;④关  相似文献   

7.
《考试说明》规定了四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并提出能辨析和修改语病。对病句进行明确辨别和认识,是修改病句的基础,是对同学语言表达较高层次的要求。了解病句主要类型,辨析病句可分四步走: 一、先找句子主干,即找出句子的主、谓、宾中心语,看句子成分有无残缺、赘余或搭配不当的现象例:1.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演员无表演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  相似文献   

8.
语法     
〔考纲要求〕掌握词的构成方式,掌握各种词类的一般特点和各种词组的结构特点,辨析句子成分和复句类型,了解一般句式的变换,能分析病句。〔复习用表〕  相似文献   

9.
池琼 《语文天地》2011,(1):11-12
辨析病句是检测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考题的难度不太大,但比较迷惑人。如果花过多的时间去审读和辨析,会影响其它题的作答,得不偿失。因此提高辨析速度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在平时语文学习中,笔者对高考题中语病辨析题做了一些探讨,觉得要提高辨析病句题的正确率,除了掌握语病的常见类型、划分句子成分的相关知识外,还应善于借助语言标志把握辨析技巧,从而提高辨析能力。  相似文献   

10.
《考试说明》要求“辩析并修改病句”,就是要我们写作、说话不要有语病,要能辨识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高考修改病句题型的设误,往往有七种类型:搭配不当、重复赘余、成分残缺、歧义、语序不当、杂糅、不合事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去发现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语病,命题人常常在这里设置“误点”,如果我们在“实战”中注意或识破这些“小花招”,语病自然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1.
"笑容"岂能"回响"?语用中,在联合短语作句子成分时,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顾此失彼,造成相关成分搭配不当而成为病句,比如下面这句话:"大学毕业已经二十多年了,但是同学们那愉快的笑容和爽朗的笑声,至今还时时在我的耳边回响。"  相似文献   

12.
人们一般把病句概括为六种类型,但细分种类,病因却多种多样、变化多端。这里介绍一种比较简易的病句辨识方法——标志辨识法。  相似文献   

13.
辨析病句,是指对病句的辨别与认识,它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是修改病句的基础。只有正确地辨识病句,才能有效地修改和消灭病句,从而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下面谈一谈如何辨析病句。  相似文献   

14.
<正>借助句子成分分析法改正病句,首先要掌握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句子成分,一般可先抓"主干",即找出主、谓、宾;后理"枝叶",即找出定、状、补。碰到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找出它的主干,不仅有助于弄清句子的基本结构,准确理解它表达的意思,而且有助于检查句子的结构和句子成分的搭配有没有毛病。1.搭配不当搭配不当主要出现在配对的句子成分之间,相关成分如主语和宾语之间有个相应与否的问题。成分搭配不当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病句的判断与修改是高考重点考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句式杂糅是一种最常见而又很难判别的病句类型,它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成分杂糅在一起,从而造成语句结构的混乱。通过对近年来高考试卷中此类试题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式杂糅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类,我们只要有意识地记住这些标志,就能很快判别出它是病句,省时准确。  相似文献   

16.
第一大题 2005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共三种)的第一大题均为“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内容的考查。这部分题目重点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辨识错误读音),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辨识错别字),正确理解词语意思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以及辨析病句(包括结构性病句和语义性病句)的能力。采用客观选择题型。  相似文献   

17.
专题四 句子     
这一考点涵盖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辨识修改病句、连贯排序、标点运用、修辞及仿写。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考题中病句的病因越来越隐蔽,常常是误用一词形成病句。这类病句识别难度大,这里我们姑且称这类病句为“一词病句”。下面我们探讨一下它的辨识技巧。  相似文献   

19.
【明确目标】语言通畅,要求其中成分齐全、各就其位,中间没有阻塞。这就要防止句子成分残缺和搭配不当、词语次序颠倒、表意不合事理或自相矛盾等问题。修改病句,先要辨清病句产生的原因,明确病句的类型。对不通顺语句,要注意采用“补、换、调”等方法,即:补上残缺的成分,使句子完整;替换有关词语,使用恰当的词;移前挪后,调整词语位置,使语序正确。【病文呈示】坐了两个多钟头的汽车,我们终于来到长城脚下。刚下车,就看见城墙上写着“慕田峪长城”五个大字。①还没有开始登长城,许多同学都吃不消那长长的阶梯了。②我的腿脚也开始不听使唤并…  相似文献   

20.
《考试说明》要求“辩析并修改病句”,就是要我们写作、说话不要有语病,要能辨识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高考修改病句题型的设误,往往有七种类型:搭配不当、重复赘余、成分残缺、歧义、语序不当、杂糅、不合事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去发现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语病,命题人常常在这里设置“误点”,如果我们在“实战”中注意或识破这些“小花招”,语病自然迎刃而解。一、搭配不当。搭配不当是病句考查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主要是主谓搭配与动宾搭配不当。如果想准确判断是否搭配不当,就要紧紧抓住句子的主干。分清主谓宾,通过语感来感性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