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囚绿记》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散文家陆蠡的代表作,同时,陆蠡也以之冠名自己最后一本散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将其编选在现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中。我相信,这是对这位诚悫忠直的、牺牲于抗日年代的年轻作家最好的纪念与致敬。有意思的是,苏教版与沪教版也将此文选编入初中语文教材。能同时入选三种教材,可谓名篇,然其篇章虽名,其旨却未必昭明。罔顾全篇而断章取义,不及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陆蠡《囚绿记》展开文本微观分析,力图阐释在全知视角下叙述心灵的声音,采用图解等的方式把身处抗战时期的人们淤积心灵中的郁闷又试图伸展的灵魂做一一分析,并结合其创作的总体风格来做诠释。  相似文献   

3.
陆蠡散文《囚绿记》历来被誉为名篇,并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囚绿记》在“囚绿”与“不囚”之中,体现了陆蠡先生不屈的灵魂、卓异的人格,同时表达了作家深沉的人生惆帐。从文章的内涵和结构中,可以细细品味《囚绿记》独特的生命力量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李东美 《阅读与鉴赏》2008,(11):41-41,16
记得有一位诗人曾这样概括过散文表现生活的艺术特点:“一粒沙一个世界,一朵花一个天堂。”陆蠡的散文《囚绿记》正是体现了这样的特点。读《囚绿记》能使我们享受到绿色天堂里的欢快和喜悦,一种生命、希望之树常绿的审美感,一种不怕挫折、执著、向上的激情。这是绿的呼唤。  相似文献   

5.
文娟 《现代语文》2007,(2):75-76
与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第二册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把《囚绿记》的主题归结为民族气节的赞歌,这种解读是从政治功利价值出发对文本进行的宏观政治话语阐释,是对文本真实意图的曲解。从文本自身出发,进行微观细致的分析。探究能指链条上的所指,《囚绿记》应该是陆蠡理智与情感交锋的心灵独语,是作者对心灵印痕的真实回忆。  相似文献   

6.
陆蠡是我国三十年代一位有才华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文笔纯朴、清丽,感情细腻而又深沉,虽然内容比较狭窄,然而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却都闪烁着他自己特有的光彩。《囚绿记》是他的散文创作趋向成熟阶段的一篇有代表性的作品。《囚绿记》写于一九四○年,“异族的侵凌,祖国蒙受极大的耻辱”(《绿池》)。当时作者蛰居已成“孤岛”的上海,他那对河山沦亡的感叹和人民蒙受凌辱的愤懑与寂寞的情绪,以及对生命的爱恋,追求自由的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思想的物质外壳。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说:"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并且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的语言文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又以文章的思想感情来推敲文字的表  相似文献   

8.
文本细读是"新批评"贯穿始终的精神和批评方法,它可以指导我们阅读和欣赏文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回归文本,沉入文本,紧抓产生矛盾之处,分析赏读品味,领悟情感,把握主旨,提升对文本的个性化和创造性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相似文献   

10.
窗口拥上一团绿,这生命的活力深深地将你吸引住,你爱上了它。可是爱使你失去了理智,与普通人一样,你的占有欲也随爱而生。你爱它柔软的卷须,舒展的嫩叶,婆娑的舞姿。你把绿牵引进你的屋子里,让它伸到你的书案上。你用它装饰你的房间,装饰你的心情。渐渐地你的爱几乎将绿囚禁到死亡。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2.理解作者的感情,探究文章的主旨。3.品读文中的优美语句,培养一定的审美能力和写作兴趣。教学重难点1.重点: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体验。2.难点:正确理解绿的内涵和写作意图。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破题导入:标题中的"绿"是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囚绿"?  相似文献   

12.
《囚绿记》是人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陆蠡是现代散文家,这一篇是他的代表作。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学会鉴赏这篇散文。  相似文献   

13.
我曾准备上一堂公开课,确定《囚绿记》后,对网上搜来的不同敦案反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上课的思路大同小异,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先明确课文围绕绿写了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五部分,再思考作者为什么囚绿,最后体味绿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曾准备上一堂公开课,确定《囚绿记》后,对网上搜来的不同教案反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上课的思路大同小异,大致分以下几个步骤:先明确课文围绕绿写了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五部分,再思考作者为什么囚绿,最后体味绿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陆蠡的《囚绿记》中,"绿"是生命,"绿"是希望,"绿"是寄托,"绿"是快乐,"绿"更是最为知心的朋友。在联系《囚绿记》创作背景的基础上,对"绿"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与探讨,以帮助师生深刻地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题旨。  相似文献   

16.
孙丽芬 《现代语文》2009,(10):118-118
一直以来,教师侧重于"教"教材,从文章里出现的字词开始教起,然后是分析文章,理清思路,发现主旨。新课程实施之后,如何创造性地"用"教材,特别是如何引领学生去深入探究文章主题,成了一线教师思考的焦点。笔者试就陆蠡的名篇《囚绿记》这一课题,谈谈自己一些粗鄙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散文的阅读要能够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散文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囚绿记》是人教版语文教材高中必修二第1单元第3课,虽然属于自读课文,但在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情感方面,属于绝佳的范文,  相似文献   

18.
【课标·教材·学情】 本文是现代作家、翻译家、抗日烈士陆蠡先生的第三本散文集《囚绿记》中的一篇,巴金先生曾说“这篇散文的生命力量就在于作者不屈的灵魂”。作者将这“不屈的灵魂”附着在一枝充满灵性的常春藤上,附着在一抹生命的绿色上,因而形成了这篇文章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王淑斌 《广西教育》2014,(46):74-75
以《囚绿记》的教学为例,对教学设计、课堂节奏、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以及提升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许多教材参考书依据"知人论世"机械解读《囚绿记》,误解了其主旨。本文以文章为根本细读咀嚼,解读其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