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人的价值的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人的主客体二重性所决定,人的价值可分为人格价值与人生价值、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四个方面。人格价值是人作为价值主体所应得到的满足、尊重和权利;人生价值是人作为价值客体对他人或社会的作用和意义;自我价值是人作为价值客体之“我”对作为价值主体之“我”的维护、尊重和满足;社会价值是人作为价值客体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相似文献   

2.
论科学技术对人的异化与教育对人的价值世界的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代启蒙运动以来的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和人们对它的错误理解与运用所导致的工具理性的猖獗和价值理性的迷失,造成了“人被抽象化”、“人被符号化”、“人被非个性化”和“人被工具化”的多重异化。要拯救人类精神,呼唤价值理性在现代科学技术时代的回归和复兴,就需要教育人们正确地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与限度,重建人的价值世界,重视对人的生命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3.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同人的需要密切相关,是实现劳动主体价值的根本途径.马克思着重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劳动及其产品同劳动者的需要之间严重的相悖关系,提出了“异化劳动“这个范畴.本文分析了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以及环境生产中的异化以及这种异化对于实现人的价值的制约和影响,从而指出,只有扬弃“异化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才能全面实现人的生命价值、精神价值和环境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生命异化应予以分解,不宜一提异化即神色紧张。最痛苦的人,也比最快乐的猪来得好,也似乎不会有人愿意与后易位而居。人终将从孩童长大成人,终将脱离赤子的那种圆浑与纯朴,按照"正—反—合"的轨道,勇敢地走进异化。  相似文献   

5.
人的异化表现为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个人与社会失去了距离,个人对社会肯定、同化,失去了反思与批判的空间.由于教育本身具有使人异化的潜能,而统治阶层又赋予教育以无可匹敌的能力,学校教育实施尽可能简便、高效地传送具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向社会上层流动的"产品"的任务,"人"消失在社会中,"人的异化"加强.教育应该努力在"人的控制"与"人的解放"中寻求平衡点,培养一个自然的、对生命本真充满期待的具有独立思想和个性的个体的人.  相似文献   

6.
人的异化表现为人的主体性的丧失,个人与社会失去了距离,个人对社会肯定、同化,失去了反思与批判的空间。由于教育本身具有使人异化的潜能,而统治阶层又赋予教育以无可匹敌的能力,学校教育实施尽可能简便、高效地传送具有尽可能多的机会向社会上层流动的产品的任务,人消失在社会中,人的异化加强。教育应该努力在人的控制与人的解放中寻求平衡点,培养一个自然的、对生命本真充满期待的具有独立思想和个性的个体的人。  相似文献   

7.
网络技术日益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其技术与人性的双重异化也日益凸现,本文分析了网络时代信息技术异 化和人的技术异化的实质和表现,并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人的创造能力来源于精神,精神是人创造发明的不竭源泉。但是,如果精神生命中的创造本性被异化为非创造性的东西,那么人就有可能由于精神异化而丧失创造发明能力。生活中有些人之所以终生毫无任何创造发明,正是由于这些人的精神被异化造成的。只有克服异化、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才能拥有强大的创造发明能力。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在“人的价值”与“人生价值”的区分上以及“人生价值”有没有“两点论”上,我国理论界以及高校教科书始终没有定论。应该以新的观点,重新界定“人的价值”与“人生价值”,澄清对“人生价值”有否“两点论”的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的实质就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人的价值包括两方面:人格价值和人生价值。人的价值在各方面应该是统一的,但往往存在分离状态,这就是人的价值的异化。人的价值异化的消解,就是创造条件使人的人格价值与人生价值统一、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统一。一、统一的经济条件:物质财富充沛物质财富充沛是消解人的价值异化的必要条件。即使人类社会具备了充足的物质财富,未必就不存在人自身价值的异化。但是,如果没有达到物质财富的充沛,那  相似文献   

11.
李昱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5):23-24,48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人的异化表现为大多数被剥削的无产阶级和少数资产阶级,为此马克思曾呼吁无产阶级革命,并构想了人可以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自垄断资本主义以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构成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变化,但由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仍然是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所有制形式,人的异化并没有被扬弃.彻底扬弃人的异化依然要通过彻底扬弃私有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吴组缃小说中“人的异化”主题呈现出多层次性:其对“人异化为鬼”的描绘,达到对封建文化的批判;对“人异化为兽”的描绘,达到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批判;对“人异化为物”的描绘,达到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批判.三者共铸,从而彰显出对“五四”新文学的人道主义精神的秉承和“人的文学”的书写.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都很关注人的本质、人的异化以及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从对劳动的分析入手,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提出通过社会革命、改变生产方式来克服人的异化,达到人类的自由与解放。马尔库塞认为爱欲是人的本质,但资本主义社会却利用技术理性使人们仅仅满足于虚假需要,出现了消费异化。他主张通过艺术和审美形式来实现人类解放,但由于缺乏现实依据,不免陷入乌托邦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当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它对人的异化时,人被非个性化、抽象化、工具化;人类应做科学技术的主人,应正确引导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重建人的价值世界。  相似文献   

15.
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论述入手,阐述“社会关系总和”的非价值性及演进维度,着重阐析异化与发展问题.异化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理论,是其理论基石之一;异化是人的本质一种表现形态,人的本质是一个理论论述,不涉及价值观念和社会背景,异化劳动下的社会关系是一个历史与现实问题,有价值悬设.发展的过程总是与异化相随,异化是发展的环节,发展的命题意义在于不断扬弃异化.  相似文献   

16.
试论人的信息异化及其扬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人的发展与异化也表现出了新的形态。本文阐述了信息异化的内涵,分析了其现实表现,剖析了其本质,提出信息异化的扬弃就是要研究和摆正人与信息的关系,把握住人在信息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异化"一词虽然不是马克思的首创,但他在<19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做出重新的解读,在劳动中阐释了"异化"的含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异化劳动"的表现,从而得出人的本质的复归要靠实现对异化的扬弃来完成.  相似文献   

18.
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教育的本质属性即培养人的活动。但教育在观念、制度和行为模式等三个层面分别表现出教育价值错位、精英教育模式、“管本位”和“教本位”等不利于学生主体自由发展的几种倾向,这是导致教育活动背离其根本属性亦即教育异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具有丰厚的人学意韵,站在马克思人学的视角对社会转型期人的异化问题做现实的考察与哲学的思考,进而剖析当代社会人的存在与异化的哲学源起。马克思的异化观对于当代社会人性的自觉与救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改变着人们传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造成了网络环境下人的异化:个体理性缺失、主体能力和地位弱化、个体交往受阻以及传统伦理道德体系面临重构。网络造成人的异化严重影响着个体的身心健康,亦会引发现实社会的冲突和矛盾。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环境对人造成异化的几种具体表现,来探究异化的原因所在,进而寻求人从网络异化中回归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