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广泛积累,为作文引来源头活水积累素材,首先是积累生活素材。侧重于以"我"为中心的个人生活体验,这包括与家庭成员相处中的亲情体验,与教师、同学之间交往中的学习生活感悟,踏进社会、接触大干世界的心灵触动等。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良好习惯,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天天记日记,随身携带生活素材积累本。另  相似文献   

2.
提高小学生作文的能力,教会孩子"写真文,做真人"这是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陪孩子寻找写作素材,教孩子拓宽写作渠道,做个有感悟力的有心人。学生有必要从生活中寻找到写作的源头,然后一点点打开思路。而每一位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累积素材,观察生活细节,领悟生活情感,以获取真实生动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3.
许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都有这样的感触:写出来的文章平铺直叙,语言干瘪,不能激起读者的共鸣。那么如何才能写好记叙文?笔者认为可从选材、语言、写作技巧三方面考虑。一、选择动情的素材。记叙文以情动人,”情”是记叙文的命脉,要想使记叙文生动感人,就必须让“情”溢满文章,选择能触动人们思想感情的材料。材料动人,文章才能感人。如《散步》一文,作者选取家庭生活一个散步的细节,表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敬互爱和谐美好的家庭关系,也折射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读来亲切感人;再如《敬畏生命》,由日常生活中大树飘散种子的现象,表现生命的顽强和无私奉献精神。其实,生活中常有类似的情节发生,它们都曾触动我们的心弦,震动我们的灵魂:父亲一次粗糙的抚摸,母亲一个会心的微笑,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饥饿时的一块面包,失意时朋友的一张字条都是我们写作动情的素材。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时常留意身边的生活,捕捉情感的火花,及时写下心灵的触动,不断积累,以备作文之需。这些素材便是作文的源头之水,会令文思永不枯竭。  相似文献   

4.
【考点解析】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写的是作者感悟至深的生活体验。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独特的感受和情绪。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如:《背影》《藤野先生》等。  相似文献   

5.
策划人语:不谈主题,先聊一聊拟定这个标题的用意。课文素材的主题定向,强调为文者应用课文素材的宏观把握,任何素材入文,都必须听令主题的调遣,为主题服务。同一个素材,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其表现的思想是不同的,其表现思想的忠诚度与信度是不同的。因此这里强调写作者对课文素材入文时的主动调控。课文素材的入文行走,强调素材自身的表现力。入文的素材,尽管受作者调遣统领,但它毕竟有自己特有的质地、属性。它必须服务于其力所能及的对象。素材入文各处走走,找到自己足以安身立命之所。曹孟德“老骥优枥,志在千里”,必与夕阳相伴,与晚霞为邻…  相似文献   

6.
【小引】前两年的高考话题作文,如"诚信"(2001 年)、"选择"(2002年)都有较浓的政治说教意味,侧重于讲"道德";2003年的话题作文, 从古代文化的素材中挖掘出"感情的亲疏与认知"这一底蕴,偏重于说"哲理"。"文以载道"、"文以明理"固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但对于中学生来讲,关注社会、感悟生活, 写好身边的人和事,品出生活的酸甜苦辣,说真话、抒真情,更为重要。鉴于此,我想,今后的高考作文应该由"德"、"理"转向"情"了,即让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相似文献   

7.
"诗笔"叙事演进与传统叙事诗发展密切相关,亦是推动赋与不同文体交互的重要契机。"诗笔"叙事作为一种书写笔法,"以诗为体"的叙事属性决定其区别于"文笔""史笔"的语体特征与表达范式,且在特定文化氛围下,于早期叙事诗文本中有消融与转移之势。汉初,"诗笔"叙事入赋,汉赋始盛并将赋体铺陈推向高峰;汉末,大赋式微,"诗笔"叙事借由文体交互从赋体转出且"多途取道":"以赋为文""以赋为诗""赋入戏剧""赋入小说",实现赋与不同文体的交融互渗。"诗笔"叙事入赋体,转移了早期叙事诗文本的发展空间,从赋体转出则分化了叙事诗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史亚美 《考试周刊》2014,(94):49-49
<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文章的生命。《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作文只有从写真话开始,才能在真情实感中写出新意。由此可见,最好的作文素材来源莫过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学生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所以,我们要做的首要工作是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真实的写作素材。但针对生活阅历较薄弱的学生现状,如果单从学生的直接生活中挖掘并积累写作素材似乎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发散思维努力挖掘写作的第二甚至第三源泉以获取多  相似文献   

9.
<正>生活是包罗万象的,即使是一部数万言的长篇小说,也不可能涵盖生活的全部。因此,要想在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中,写出自己在生活中的经历、感受与思考,就必须学会剪辑生活中的素材。剪辑生活素材入文,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事要"紧"生活是一条河,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律缓缓向前流淌,如果我们将之原封不动地搬进作文,把"18岁的天空"写成18段,那就成了记流水账,既无"看头",更无"兴味"。为此,必须剪除"与题旨若即若  相似文献   

10.
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最具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作文教学中要实现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探求生活中的独特感受,开启创新思维的门扉,充分利用广阔的生活资源,用双手和大脑、语言打造自己的作文天地,成为作文的真正主人。一、明确作文的写真与虚构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写真”,并不是完全按照生活的真实样子进行摹拟、实录、复现,而是要求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心理真实。生活素材可借用、选用间接的生活。而我们所说的“虚构”,只是强调要充分发挥想象、联想的能力,融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真实的感情。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说,写真与虚构是一种对…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是佳作华章最基本的元素。尤其是考场作文,如能博采巧取生活素材,必能使文章肌理丰腴,深切感人。一、着眼生活,素材处处有源头1、学校生活。反映学校生活的写人叙事的文章,写作对象可以是同学、老师,甚至员工;可以写集体,  相似文献   

12.
<正>常言道:"题好一半文。"因而,对半命题作文而言,补全一个恰当、鲜明、新颖的标题是写好文章的重要环节。半命题作文补题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考虑自己的写作特长,以内容"熟"为基础,以立意"新"为前提,以题目"小"为上策。一、找"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能否写好,有没有典型的素材很重要。半命题作文在调用储备素材方面,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度。补题时,要考虑自己掌握的素材,使补好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如,写  相似文献   

13.
<正>叙事散文以展示事件过程和情景为中心,以事件的发生、发展为线索组织行文。其特点在于:一是有相对完整的事件和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但它可以按照表达需要取舍组合,可以有意安排叙述信息的详略疏密,可以在叙事的同时倾注作者的感情色彩,进行评说褒贬.一、要选取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烘托中心。写人要选取最能体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素材,如王安忆《我们家的男子汉》,主人公是个小男孩,这个小男孩身上又有很多"男子汉"的特点,作者就精心选取了  相似文献   

14.
热点素材,包括最新的人物事件、新闻热点、时事焦点等,整合、加工热点素材,并使之有效成文,称为热点素材入文。热点素材入文,既能使文章内容富有时代气息,也能彰显考生对社会生活、对国内国外新闻极强的敏感性,因而常常受到阅卷老师的好评。但是,由于有的热点过于新闻化,有的热点事件繁杂,头绪众多,因此直接入文,必不适当。怎样运用热点素材才能得高分呢?  相似文献   

15.
正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文学创作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好的文学创作,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上的,以现实为根基,反映现实生活,高于现实生活。如何书写生活,我们还需探究相应的指导策略。一、写作素材生活化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讲,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人际关系等都可以作为创作灵感的来源。如苏教  相似文献   

16.
正叶圣陶先生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因此生活是作文之本。学生寻找作文素材,不仅要"身入生活",更要"心入生活"。当你用一颗敏感心灵热切关注生活时,你会发现生活中的每一次感动,就象灵巧的双手拨动琴弦一样,让你的心弦奏出激昂高亢的乐章。  相似文献   

17.
[写作指津]   "一事一议"的文章,是由一件事件(学习、生活、工作等)发表自己的议论,是由写记叙文到写议论文的过渡.要写好这类文章,我们必须搞清楚"叙事"与"议论"之间的关系."叙事"是基础,是源泉;议论是目的,足对"叙"的升华.……  相似文献   

18.
本期主题:热点素材,须做个性化处理导语很多同学考前会关注热点素材,譬如日本核泄漏、国内闹盐荒、瘦肉精事件、染色馒头事件、利比亚战争、中东之乱、"天宫一号"等。考试时以这些素材入文,确实能增添作文的时代气息,增添内容的新鲜感,让阅卷老师觉得你是一个"既读圣贤书,也闻窗外事"的少年。但这些素材一般不宜直接拿来,首  相似文献   

19.
晚唐五代时期的敦煌写真邈真赞,是以写真肖像和撰写赞文相结合的形式,为后世子孙缅怀之用。现藏于甘肃省榆中县博物馆的《方氏像谱》,是明清时期的一本族谱,里面有一篇思亲怀旧之文。其形式和内容,应归于"写真赞",和敦煌写真邈真赞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甘俊  张玲  张琤 《学子》2014,(10):14
正一、感受生活,素材采集侧重趣味性如何让学生采集自己感兴趣的素材呢?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受能力,使学生善于从生活中采集写作素材。从生活中采集写作素材的途径主要是观察和感受。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捕捉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观察与人的感觉、知觉等情意活动联系在一起,而且作者在观察时对所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