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程少堂老师(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和核心人物,改革开放后我国语文教学界“新生代”名师代表)在2001年上半年正式提出了“语文味儿”这一理念后,语文味就受到我国语文教学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语文味”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程少堂先生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和核心人物程少堂老师是改革开放后我国语文教学界“新生代”名师代表,2001年上半年他正式提出“语文味”这一理念后,语文味就受到我国语文教学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语文味"的概念是深圳教育科学研究院中语教研员程少堂老师首次提出的。他认为:"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在一种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中,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感。"应该说,"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剥开文字的外  相似文献   

4.
2005年因《荷花淀》教学设计关注到程少堂老师,2014年11月在深圳市名师工作室跟岗期间近距离聆听程少堂教授的专题讲座,十年的时间,程少堂老师从暂露头角到闻名全国中语界,语文味教学从深圳走向全国,而我一直循着这位名师的足迹,步履蹒跚却未曾放弃,在"精神偶像"的引领下,跳出自我成长的舞步。  相似文献   

5.
近期阅读了著名特级教师,"语文味"教学流派的掌门人程少堂老师的《程少堂讲语文》一书,感受颇深,回顾近日来的阅读感受,我觉得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引发了我对语文教学本质的思索。  相似文献   

6.
“语文味”理念是由广东深圳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程少堂副教授在我国学术界首先正式提出的。语文味课题——《中国语文教学美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于2003年底被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这也是深圳市中语界有史以来第一个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立项的国家级课题。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2011年语文教学优秀课例展示活动精彩纷呈,而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语文教研员程少堂老师主讲的研讨课"《锦瑟》:中国诗歌美的‘四个代表’"更是奇葩绽放,受到与会老师的热烈欢迎。程老师是"语文味"教学流派的"掌门人",亦是笔者心仪的语文教育专家。他在《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第二期发表的论文《呼唤"文人语文"——"文人语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味"这一理念在国内最早是由深圳市教研室程少堂先生提出的。他认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与意理阐发、幽默点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精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  相似文献   

9.
程少堂"语文味"语文课堂教学,始于2002年主讲的面向全市中学语文教师的大型公开课《荷花淀》。与其他语文老师讲语文课只板书课文标题作为课的标题不同,程少堂此次公开课用了一个题目:"用另一种眼光读孙犁:从《荷花淀》看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马兰兰 《语文天地》2012,(24):35-36
语文教育承载的东西太多,以至于一些语文课上成政治课、地理课、生物课,大量非语文元素涌进语文课堂,淡化了语文的原有味道。其实,语文就是语文,让语文课回归本原,使其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是语文教师的共识。何谓"语文味"?"语文味"理论创立者程少堂先生认为,语文味是指在主张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  相似文献   

11.
读了程少堂老师发表在《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年第4期上的《从语文味到人文语文》(以下简称"《从》文")一文,觉得他关于"语文味"教学理论的阐释偏离了他的课堂教学实践,且给人蹈虚之感。同时,其"语文味"教学理论中还存在一些理论和观念的错误。一."语文味"理论概念模糊程少堂老师把"语文味"中的"味"与中国古典美学联系起来,并用朱立元教授的话说:"中西两种美学体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而‘味’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是其逻辑起点、归宿点与立足点。  相似文献   

12.
"语文味",是现代语文教学中比较关注的一个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课应该有"三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另一个特级教师王爱华,则将"三味课堂"作为研究的课题:语文味、儿童味、家常味。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在《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中  相似文献   

13.
郑道林 《学子》2013,(8):21
"语文没意思。""语文课没味道。"学生如是说,教师亦如是说。因此,语文课欲开学生"胃口",一定要讲究它的味,即要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这一理念的正式提出,最早是广东深圳市教研室的程少堂先生。他把"语文味"概念的内涵界定为:"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  相似文献   

14.
<正>曾看过两句耐人寻味的对话,有人问一位著名的雕塑家:"你是怎样把石头雕成人像的?"雕塑家答:"把石头上不是人像的地方去掉。"把这句话类比到语文课堂,在语文课堂上尽可能的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甚至是语文但不是重点的东西清除出课堂,那语文味在语文课堂上就能"显山显水"了。可是什么才是"语文味"呢?"语文味"这个概念是2001年由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老师正式提出的。在2013年1月  相似文献   

15.
王清 《湖南教育》2013,(6):46-47
我读了程少堂先生的文章《"语文味"究竟是什么?》(《初中语文教与学》2009年第8期下半月刊),还上网查找了相关资料,对"语文味"这个概念有了一些了解。读完了相关的文章后,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如果真能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指程少堂先生所说的真正的"语文味",的确是太美了:能够  相似文献   

16.
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教(学)出语文的独特感情,并以此积淀民族文化、丰富生存智慧、提升人生境界,是“语文味”流派创始人程少堂提出的“语文味”理念的核心内涵。这一理念所倡导的人文价值追求,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人文性是相一致的。事实上,程少堂在近些年的语文教育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中,包括他所担任的深圳市每年的高考模...  相似文献   

17.
程少堂先生提出的"语文味"理论已有一年有余.在这并不太长的时间里,已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就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进行探究和思考,以引起语文课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语文味"在我国学术界的正式提出,最早是广东深圳的程少堂先生。他认为"‘语文味’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和谐统一,是文本的语文味、教学过程的  相似文献   

19.
程少堂老师关于《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学的逻辑起点》一文说:“所谓语文味,是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他说得比较理性。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  相似文献   

20.
对语文教育“味”的探索,当代学者陈本源先生有《谁解其中味——谈古代语文教育中关于“味”的理论》,他把“味”和语文联系起来,认为:在语文教育的领域里,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基本含义.一是指语文材料的丰富意蕴和审美特征,亦即语文材料中蕴含的理性意义和美感力量.……二是指在读写活动中,对语文材料的一种认知方式和审美体验.真正把语文和“味”组成词并变成一个概念的,当首推程少堂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