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初中阶段,写作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在写作时,常常不知道如何下手,并且多数写作内容缺少新意。为此,教师应切实指导初中生进行“真情作文”写作,引导学生将心中真实情感抒发出来,为作文赋魂。主要在阅读积累、多样活动、技巧指导、方法讲解、情境创设、鼓励肯定中丰富情感、深化感悟,鼓励学生灵活表达、写出真实感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有这样一段论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实情感。"以上论述告诉我们,作文应是生命的自由表达和真情交流。但传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的作文变成了完全按别人的要求、用章法规则组织编造的文字作业。这样的做法彻底背离了作文教育的真谛——"生命的自由表达和真情交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作文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普遍缺乏写作热情,作文内容空洞,感情虚假,无病呻吟,成了学生作文的通病。学生完成的作文往往是“移花接木”式的虚假情感,仿真思想,以及复制的语言、粘贴的表达技巧.这种写作教学现状,迫使我们不得不作出这样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对作文课不是充满期待,而是厌烦和怯怕?为什么学生在写作文时只是借助现成的言语材料拼凑作文,而不是“我手写我心”?从学生的一份“情书”中,我们获得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农村中学 ,学生写作水平低 ,作文教学效率低是个老大难问题 ,是个普遍现象。许多专家和教学同行纷纷对规律、过程和技巧等方面进行探索 ,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 ,在这个过程中 ,大家可能忽视了一个特殊因素———情感因素的作用。教师应该如何调动情感因素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呢 ?可以从如下方面做起 :一、鼓励说真话 ,抒真情 ,培养写作兴趣叶圣陶先生十分强调作文要写真话 ,抒真情。早在 192 9年 ,他在《作文论》中就提出 :“我们作文 ,要写出真实 ,自己的话。”这样 ,学生才会感到有话可写 ,有情可发。而我们农村中学 ,为了学生在考试…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显然违背了作文教学之道。文章作为一种情感的载体,教学中惟有适度合理地进行情感渗入,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提高写作能力。那么如何让真情在作文教学中流淌,我想粗浅地谈谈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由此可见,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情动于中”方能“形于言”。在作文教学中如果无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体验,显然违背了作文教学之道。文章作为一种情感的载体,教学中惟有适度合理地进行情感渗入,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提高写作能力。那么如何让真情在作文教学中流淌,我想粗浅地谈谈自己的感想。  相似文献   

7.
写作中要让学生的真情在作文中渗透,作文在真情中升华。在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实践下,学生将形成稳定的情感素质,而稳定的情感素质将又会极大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村小学高年级作文兴趣现状不乐观,审题、选材、立意、表达历来为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作文时所关注,学生的写作动机及情感体验却忽略。在作文教学中有效诱发学生的真情童趣,从生态语文教学的视野下进行作文教学,建设生活化的作文课堂,不断在探索中力求解决谈习作色变的问题。生活化作文教学主张全程生活化和写作指导生活化。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它强调习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要让孩子“乐于表达”,要注重“表达真情实感”。正所谓言为心声,文章应该是作者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强调的也是作文讲究从“真实’’起步,文章的灵魂在于真情,写作的要义在于书写真情。那么,该如何一步一步指导学生写出真情作文呢?我觉得有“五部曲”,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0.
引导学生真实地写出人生的痛苦和坎坷,写出心灵经历的喜悦和快乐,写出真情,这是作文教学的高境界。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树立自信心,放飞心灵,让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诱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唤醒其沉睡的潜能,自觉地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的作文教学注重了对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注重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了作文的求真,评价的激励等等,为什么仍见学生作文如流水账、白开水?是我们忽略了要让学生"学会表达"。我发现学生不是心中没有真情,不是眼中没有风景,而是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作文,突出一个"作"字,学会表达的方法技巧才能"作"文。经过教学实践和研究,我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我把作文教学分为三个阶段:1.赏析,指导学生见识优秀篇章中的写作"门道",在赏析中享受美的熏陶;2.评析,以学生为主进行作文评改,扬长避短找出差距,享受参与  相似文献   

12.
现实教学中,初中生作文往往不能抒真情写真意,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贫乏的情感制约着学生的情感表达。本文就作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语文教师逐渐认识到真情实感表达对作文的重要影响力,当前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说真话、诉真情能力已经成为写作教学的重点内容,也直接对学生的作文质量造成影响,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说真话、诉真情成为语文教师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广大语文教师开始探索有效途径激发学生真情实感,希望学生能利用作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内心,使学生的作文拥有灵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高中新课改的主要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会表达情感,又是新课改中作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高中作文教学尤其是高考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体悟生活,做到文必有情,抒真情,发实感.  相似文献   

15.
写作的整个过程 ,始终都是在作者情感的支配下进行的 ,都饱含着作者的思想 ,作家创作是这样 ,学生作文时也是如此。正因为“情感”在学生的写作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 ,“没有情感这个品质 ,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 ,所以 ,在老师才可能而且也应该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呢 ?一、作文指导中的情感培养(一 )运用期望心理 ,增强学生写作信心和写作情感。心理学上著名的罗森塔尔 --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 :教师对学生抱以希望并暗示学生努力去做 ,经过一段时间后 ,希望就可能获得实现。比如…  相似文献   

16.
作文的境界     
作文写不好,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写作是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及对生活认识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不是码字,不是完成作业,更不是应付考试。寡淡无味、缺乏真情、千篇一律、思想平庸,这是我们作文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原因何在?就在于我们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以来,写作教学方面,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写出有创意的作文,可创意作文的写作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一、写出真实的生活《语文标准》明确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如果学生连说真话的勇气都没有,我们很难要求他在作文中有所创新,只有敢于说真话,讲实话,才能谈创新。因为只有学生把写作当作是一种需要,把写作当成是自己情感的渲泻,真情的流露,价值的体现,理想的放飞,表述真善美,鞭笞假恶丑的舞台时,学生的内驱力才能调动起来,学生智力中潜在的东西才会涌现,创造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然而,学  相似文献   

18.
吴蓉瑾 《中国德育》2006,1(9):69-71
一、基本理念:“写真话、说真事、抒真情”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通常是“教师命题一学生写作一教师改评”的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容易造成大多数小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害怕作文,作文脱离生活,缺乏真情实感。《上海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要求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写作应有感而发,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写作”。 小学生往往不会挖掘身边题材,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小学语文写作指导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小学生情绪晴雨表”(以下简称“晴雨表”)是我结合我校情感教育办学特色而设计的一种写作教学新样式。其特点是,让学生通过记录自己生活中的“阴晴雨雪”、点滴小事,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内心世界的变化真实、准确地表达出来,从而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晴雨表”将写作定位于“我手写我心”,鼓励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教师关注的重点不是作文的文字技巧和表达形式,而是学生是否将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教师对作文的评改不仅是对文本的评改,还是师生之间真情对话、交流思想、沟通情感的过程;写作教学的目标不仅在于教小学生作文,更在于教他们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9.
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主要应在课堂内下功夫。如何把握两课时作文教学而使学生切实受益,我们在几年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初步形成一种模式。本模式主要在统一认知过程与情感发展过程两条线索方面作了探索。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写作表达与情感有关,而学生的情感又与教师的情感有关,所以,在作文指导中应有机地融进情感因素,自然地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设计的作文指导过程大致分为六个环节:  相似文献   

20.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理想化的写作教学应贴近实际,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关注现实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现在的写作之所以让师生都头痛,我认为主要是教师没有让学生露真情写真言,没有营造培养学生写作思维,激发学生写作激情的氛围。一、学生写作的现实应该说目前有绝大部分教师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高分来开展作文教学的,所以大多学生的作文因题材的虚假而缺乏生气,无法反映生活的灵气。于是学生作文成为虚情假意的"作秀",真正能反映丰富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