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一、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习题中的"知识",一方面是指存储在学生心里固有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是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层次的理解."能力"则指的是学生盘活固有知识,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及手段."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不仅使教师设计的习题充满了趣味性,更使得学生彻底摆脱"做死题、死做题"的窘状.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介入学生的生活。在如今的网络环境下,学校教育、书本等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网络正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新源泉,网络给教育带来了无限生机和动力。但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对青少年学生侵害的案件不断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3.
数学学习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正是这样,数学教学或是在创设情境、激活生活经验中引入新知,或是在复习铺垫、激活旧知中引人新知,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凡是与旧知联系紧密、在旧知基础上生长发展的新知教学,都适宜通过复习铺垫的形式引入新课。其关键是把握好复习铺垫的度,既不可将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降低学生探索、思考、发现新知所应有的思维力度,也不可过于"粗放",使新知仍然"高不可攀",给学生的探索和思考留下难以跨越的"思维障  相似文献   

4.
<正>【设计理念】经验是指在已发生事件中获得的知识。小学生知识理解的"内因"和"内在图式"大多隐于经验之中。无论是在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还是在学习中获得的经验,都应该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内因"和"内在图式",只有将之真正把握好,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落在支撑点上。1.找准生活经验,确定教学起点。依赖生活经验是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之一。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已经有了哪些生活经验?怎样利用这些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学习今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构建学生不断生长与内化新知识的高效课堂,已成为广大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共识。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高效课堂应基于"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围绕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渠道、提升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数学教学改革的主战场这一主线,引导学生不断丰富生活经验、切实加强动手实践、努力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在原有的经验与知识基础上源源不断地生长出新的经验、新的知识,形成新的数学概念和新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时代要求新的教育理念,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它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新感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让知识走进生活,把身边的知识引入教学中,使学生在生活经验基础上构建知识,教师不再仅是"传授者",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前置性学习是指在教学新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的学习。前置性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起点更高,使学生的探究学习更深入,使学生更加自信。教师要明确"目标",让学生"有章可循";要指导"方法",让学生"操作从容";要组织"交流",让学生"会学乐学"。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1,(83):73-75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新课标当中关于数学与生活的结合有着明确的指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学科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技能训练"生活化"、思维训练"生活化"、应用题训练"生活化"、日常生活"数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当中发现数学,并运用课堂上的已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收获亲切感,进一步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我们的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  相似文献   

10.
科学和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在学习课堂知识前就已经有了一些生活认知经验。通常把这些认知经验称为"前概念",当学生正式接触课堂学习之后,会发现这些认知经验有偏差。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效把握学生的认知经验,通过这些"前概念"教学的精准化,促使学生展开高效的科学学习。  相似文献   

11.
教学的有效性是复习课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政治生活》复习课中也应贯彻新课改"以生为本"的理念,把握住教育教学质量的增长点,让《政治生活》复习课成为学生的"地盘",让学生"我的地盘我做主",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和质量。一、精读熟思,动手"织网""书中自有黄金屋",要引导学生钻进课本熟读精思,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织网",可以是章节顺序式知识网络,或中心辐射式网络,或主线知识网络,或主体式知识网络等。《政治生活》引导学生"织网"时,要突出每一单元的中心语。  相似文献   

12.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镶嵌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型,捕捉"生活现象",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新知,建构新知;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观念认识世界,用数学的方法改变世界,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  相似文献   

13.
教材说明:人教A版选修2-2《2.1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或学习起点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逻辑知识,有较强的逻辑推断能力,掌握了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以及命题之间的推断关系,即充分必要条件,能够用已有的知识的引申去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推断问题.(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海南教育》2013,(1):58-59
<正>"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和人的可持续发展,多次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并且多次使用了"体验"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因此,小学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体验学习,通过体验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积累知识,为他们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供理解和帮助。一、创设有意义的体验环境  相似文献   

15.
杨玉芳 《教师》2014,(22):76-76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面对这一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必须考虑数学能不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学生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里,无处不在的生活现象时时刻刻地进入他们的认知领域,成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并作为学习者原有经验的一部分构成进一步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可以说,数学问题生活化已经成为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而在教学时,我们在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时往往只关注学生已经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而忽视了知识之外学生还具有哪些相关的生活经验。  相似文献   

16.
化学教学如果照本宣科"教教材",那么知识的学习过程就会枯燥乏味.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笔者的教学经验:将教材内容处理成"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为"生活经验的改造"。化学是一门与人类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化学知识涉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联系生活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联系实际生活教学,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教学,是教师需要探讨的课题。一、结合生活开展教学,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课本中的化学知识是对生活中各种化学现象的抽象概括,如果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直接学习新内容,那对学生  相似文献   

18.
张鑫鑫 《中小学电教》2009,(12):155-155
<正>当前,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网络的优越性和便捷性深深吸引着年轻人。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丰富青少年学生课余生活、拓宽青少年学生知识领域的同时,也经常使一些缺乏自我保护意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体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学生在体验中还能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一、构建现实背景,体验求"真"学生学习数学是学生生活常识的系统化,离不开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对学生来说,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学生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20.
<正>知识与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么一句话:"多年的经验使我们得出结论,可以把所有的教学方法归为两类:一类是使学生初次感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另一类是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的方法。"由这一句话我想到了两点:一是,教学方法要因时而异;二是,有时方法比知识重要。"使学生初次感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主要针对新授课。在新授课上,教师要十分谨慎地将新授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我打比方说是要使学生和新授知识之间有一种"相亲"的感觉。要使学生对新学的知识充满想象力和求知欲望;也要使新授的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