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2011年底,教育部颁布了经过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笔者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认识到修订后的数学课标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和全面。一、体例与结构的调整。本次修订在保持《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基本体例不变的前提下,在结构上作了以下调整。1.重新撰写"前言"。在"前言"部分除了修改了对数学的意义与价值、数学教育的功能、课程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2.
苗译文 《学苑教育》2019,(11):39-3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的课程理念中包括: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数学课堂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在数学思维上的发展,更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经验的积累,更看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苏科版《数学实验手册》就是根据新课标理念,让学生从已有的"数学经验"出发,通过动手、动脑去获取新的学习经验,逐步构建并完善、发展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的客观事物为载体,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内在价值,感到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笔者发现"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便是有效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实现上述目标的一剂良药.所谓"数学课前三分钟演讲",就是在每节数学课前,利用三分钟左右的  相似文献   

5.
<正>一、问题的提出1.理论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中指出:"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6种学习习惯,其中就包括‘善于阅读’。"书中还阐述:"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  相似文献   

7.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2011年12月教育部又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为了贯彻好"2011年版"的理念和精神实质,实施素质教育,更准确的用"2011年版"指导好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有必要对"实验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称"2011版《标准》")较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称"2001版《标准》")有明显的进步。分析理解这些进步,对于把握2011版《标准》和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是必要的。2011版《标准》最大的进步在于语文课程性质目标的定位。它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课程理念"中也指出"语文课  相似文献   

9.
尹侠 《贵州教育》2013,(12):22-25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数学课程改革必将引向深入。在认真研读对比《数学课标》(2011版)与《数学课标》(实验稿),出现一些新理念、新观点的变化,带来数学教师对当前数学教学更为理智的思考。《论语雍也》指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认真梳理数学课改十年的经历,我们发现: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在很多时候被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提出课程"总目标"后,又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仔细研读这些具体阐述,将会发现这四个方面都含有对学生进行数学观念培养的要求.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实践的课题,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  相似文献   

11.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提出了五条"课程基本理念",并且对教材编写提出了"科学性、整体性、过程性、现实性、弹性和可读性"的具体建议.这些理念建议从宏观上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具有强制性和规范性,是我们进行教材编写、教学改革必须遵循的总原则.本文以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为例,就课程内容选取的主要原则介绍如下:1整体体现课程内容的核心《课标(2011年版)》针对"课程内容"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  相似文献   

12.
<正>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标准(2011年版)》)已经把课程总目标从"双基"扩展为"四基",明确提出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与以往使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实验稿)》)相比,增加了"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这两部分.本文针对课程目标的变化,分析"双基"和"四基"各自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一、"双基"教学的特点数学双基教学,是在总结建国后在教育  相似文献   

13.
吴萍 《教学月刊》2013,(7):47-50
一、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解《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首次将英语课程的性质明确地界定为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并对工具性和人文性作了阐述。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将"注重素质教育,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作为基本定位;将  相似文献   

14.
葛建华 《宁夏教育》2012,(Z1):51-52
与实验稿相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具体变化如下。一、"课程基本理念"的修改1.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总目标中的"四基"之一。笔者曾撰文谈道: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在具体内容的学习中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并以"数的运算"学习为例,谈了基本活动经验在具体内容学习中的特定表现及形成关键。本文将就此问题,结合"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学习作进一步探讨。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形成的特点《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通过深入思考,笔者认为,"四基"  相似文献   

16.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有一些引人关注、给人启发的亮点.这些亮点亮在何处?其往往是亮在对新课程理念和具体教学课题(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之间巧妙的桥梁搭建.这也就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把基本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参见《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本文拟评说的《搭配问题》教学课就是这样的一节课,笔者从整节课中抽取了三个主要的片段加以述评,拟与数学教学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其"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因此,在数学课标课程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必然趋势,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研究数学和学习数学,成为了高中课标课程教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为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初中数学教学应高度重视数学活动教学的优化设计.本文以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活动——一元一次方程问题的调查"的教学为例,分析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的内涵与价值,讨论初中课程与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已经把以前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修订为四维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为什么新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也列入数学教学目标中呢?其实这样安排与提法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由于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能够结合  相似文献   

2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真正参与探究的过程,才能更好地体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