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言语训练的一个场,一个让学生们言语实践的舞台,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充满"儿童味""语文味"。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在言语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从而发展学生言语能力的活动。因此,在语文课上,学习、积累、运用语言就必然成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则是派生的任务。语文老师们应该凭借自己一定的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咀嚼文字,品味语言,从而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  相似文献   

3.
邱春兰 《广西教育》2013,(12):48-48
2012年是我市的课改年。一所学校率先学习杜郎口模式,接近年底的时候要在全市上展示课,于是约我先去帮着磨课,我责无旁贷,欣然前往。上半年曾经去该校听过课改后的语文课,当时的感觉是语文课缺少了语文味,倒更像是理科的习题训练课了。记得当时我也曾跟该校的领导、老师们探讨过,现在如何,我正想去做调研呢。然而,听完第一堂课,感觉还是一节习题讲评课。老师执教的是一篇优美短小的山水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老师的教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道丰盛的语言大餐,理应带着学生细细咀嚼。如何带领学生"嚼"出语文味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品词、品句、品读,体会文本用词的准确、精妙,体会关键句子所隐含的深刻含义,体会文本所表达的丰富内涵。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5.
施昌祥 《教师》2013,(22):39-40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明、文化、精神等的化身,是一个民族最核心的标记。重视语言的发展创新是民族教育之根本。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  相似文献   

6.
<正>文本解读,是语文学科立身之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思路的形成,都必须从文本解读起步。语文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升、感情的丰厚,也都必须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文本解读来完成。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除读懂外,还要读出语文味,用教师的专业眼光,站在教学组织者、引导者的角度,尽力满足教学需要。一、直指:语言形式的秘妙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  相似文献   

7.
江如香 《考试周刊》2014,(90):41-41
具有浓厚语文味的课堂应扎根于语言文字的"土壤"中,教师应引领学生或体验文字情感内涵,或品味关键词语,或抓住细节处深入感悟,或从文章思路着手等,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相似文献   

8.
上期反思主题如何在教学细节中落实‘语文味’引发了一线教师的热烈讨论。以下三则回音不仅对如何落实语文味有独特见解,还针对反思录中的案例提出了进一步值得思考的问题,并给出建议。现刊发如下,且作抛砖引玉,希望可为广大教师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朱娅 《考试周刊》2011,(91):52-53
"现在的语文课,越上越不知道该怎么上。"这成了许多语文老师的经典独白。难怪,语文课不是像白开水那样乏味,就是像打翻五味瓶那样酸甜苦辣咸兼有。语文课到底该有哪些"味"?第一"味":净1.撕掉满课的"标签"。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老师们在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但不得不承认,课堂上的"标签"越来越多了。仅举两例便可见一斑:(1)给尊重学生贴"标签"。表现在问题的探讨上,老师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包括与老师不同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房桂莲 《辅导员》2014,(4):57-57
随着对语文学科特性认识的深入和准确把握,每个教师或许都有认识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上出语文味。笔者认为,想要语文教学“出味”,应少不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更少不了对听、说、读、写、问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对语文学科特性认识的深入和准确把握,每个教师或许都有认识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需要上出语文味。笔者认为,想要语文教学出味,应少不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更少不了对听、说、读、写、问的训练。一、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语文课即语言文字课,因而语文课上少不了对语言文字的品味。这些语言文字可能是字、词、句子、  相似文献   

12.
莫义英 《广西教育》2009,(22):56-56
唐柳燕的语文课生动活泼,充满人文味和语文味,始终孕育着师生互动、思维活跃、“双基”落实和情感交融的教学情境。这样的课堂,是她对“语文”这一学科概念的深切体会,是对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最好注解。“双基”落实,彰显了语文的“工具性”,“情感交融”则是对语文“人文性”的最好演绎。  相似文献   

13.
李红玲 《考试周刊》2009,(37):72-73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素质主要途径是语文课堂教学,这种行之有效的培养须施以相应的教学形式——多读,这也是新课标要求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本文归纳了当前语文课堂的主要授课方式,分析了阅读教学的目的、意义和方式。  相似文献   

14.
程秀娟 《现代语文》2013,(10):60-61
在浙江绍兴有大文豪鲁迅的"三味书屋",关于"三味",作家吴伯箫在《早》这篇文章中写道:"据说这里的‘三味’是把书比作五谷、蔬菜、点心的,也许就是书香……"而笔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说的"三味",与语文教学有关,是指:"书声味"——语文课堂要有朗朗的读书声;"欣赏味"——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咀嚼语言中蕴含的各种味儿;  相似文献   

15.
偶阅到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沉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细细揣摩,韵味十足。嚼之,眼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解开我从教13年来的最大困惑: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总觉语文课越上越难上,越上越不会上了。课上抓了朗读训练,却涉嫌不重视语言文字训练;抓重点词语品读理解,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故事占据了一定的篇目。平时,教师常常是模式化地让学生或表演或复述,看似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激活,思想没有得到提升,文本的教学价值远没有得到开发。神话故事不同于记叙文的细腻,科普文的严谨,诗歌的浪漫,它们的内容丰富奔放,想象瑰丽多彩。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应该怎么上,还孩子们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一直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探讨和努力的话题。一位名师说过:“语文教学要回归本色.即追求平实、平常、真实的语文课堂,以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学”。也就是说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来。著名教师王菘舟老师曾说过:“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  相似文献   

18.
19.
<正>于永正老师曾说:"‘煮书’就是让孩子仔仔细细地去诵读,去品味,直到把书读透。"借《推敲》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想让学生学会"煮书"的阅读方法,确立"煮书"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刘小军 《广西教育》2012,(21):75+77-75,77
语文味,即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通过语言品味、情感激发、意理阐发等手段,让学生体验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