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有哪些特点?怎样指导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这是我们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中需要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考点解说】图表是形象化的信息载体,简明直观,信息量大,能综合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理解、概括及文字表达的能力,所以“图表信息题”近年来愈发成为中考的热点,这也合乎新课标“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的理念与要求。【典例探究】  相似文献   

4.
5.
记者: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非连续性文本”这个概念,很多老师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今天的对话就想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很多老师很想知道《语文课程标准》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考提出这个概念的。  相似文献   

6.
只要一提起写作文,大多数学生都会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尤其是写人的作文,提笔就是“红红的脸蛋像苹果,弯弯的眉毛像柳叶,小小的嘴唇像樱桃”等千篇一律的语言,仿佛全世界的人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非连续性文本”正成为语言表达百花园中的“新宠”,备受命题人青睐.不同的文本类型有不同的阅读策略和思考方向,有必要就此作全景透视,并就不同类别的题型作解题方略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9.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出了对新文本的阅读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对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非  相似文献   

10.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提出了对新文本的阅读要求:“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对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来说,“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名词,这类文本与我们常见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增加这一目标?教学中又如何实施这一目标呢?  相似文献   

11.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提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求。各路专家相继刊出文章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进行了理论性指导。然而,一线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并不是件易事。笔者以为,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图文组合的特点采用图文转化的策略,针对不同的呈现形式采用分类阅读的策略,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采用学用结合的策略。一、图文转化策略1.以文释图解读信息"有价值"的信息有时分散、隐含在图表中,需间接找出。在正确理解图表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图表内容转化成文字进行表达,即以文释图,这样能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快速获取信息。由图到文的转换,一般来说需经过以下流程: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  相似文献   

12.
<正>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提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求。各路专家相继刊出文章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进行了理论性指导。然而,一线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学并不是件易事。笔者以为,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图文组合的特点采用图文转化的策略,针对不同的呈现形式采用分类阅读的策略,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采用学用结合的策略。一、图文转化策略1.以文释图解读信息"有价值"的信息有时分散、隐含在图表中,需间接找出。在正确理解图表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图表内容转化成文字进行表达,即以文释图,这样能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快速获取信息。由图到文的转换,一般来说需经过以下流程: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字表达。  相似文献   

13.
任福娟 《考试周刊》2014,(75):25-26
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语文与生活结合的重要阅读方式,是新课标重点推出的内容,也是实际教学中的全新领域。如何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更好地开展这种文本的解读,在一线教学中探讨有效策略,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数学中,图、表是课堂教学素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称之为“图表语言”,反映出的信息称之为“图表信息”.“图表信息题”作为考查学生“图表信息”解读能力的载体,近年来在中考中备受青睐.图表信息题的解决可以分为信息的获取,信息的理解及信息的运用三阶段.本文结合实例,谈谈解读“图表信息”题的几种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需要注重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使学生通过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学会提取有效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也被称为间断性文本阅读,其中大部分信息都是通过文字、图解、表格和数据等形式呈现的,阅读资料具有概括性、直观性等特点。但是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教学开展情况来看,教师的重视度不足,导致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完善,因此还需要加强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高考论述文本阅读的考查以选择题的方式,聚焦复合能力的考查,即理解、筛选、分析、推断和评价等能力,区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水平。命题角度主要是文章的重要概念、关键语句、内容、结构、主题等论述文体本体知识,符合新课程标准“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的要求以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凸显对复合能力的要求”准则。因此,笔者结合2021年全国甲卷论述文本试题特征,以期构建论述文本阅读与答题体系。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师应挖掘整合教材中的可用素材,渗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巧用教材资源,让“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相得益彰;注重阅读教学的延伸,寻找“非连续性文本”能力训练的拓展点。  相似文献   

18.
<正>"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重要阅读能力之一。一、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缺失当前,我们的学生在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中表现出来的能力究竟怎么样,在对学生阅读素养分量表分析中发现,学生在访问和检索、整合和解释、反思和评价三个认知方面的表现都比较好;在文本阅读中反映出学生比较善于阅读小说、散文等连续文本,但在阅读图表、表格、清单等非连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阅读内容与目标提到了"非连续性文本",对我国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非连续性文本的内涵与特质的阐释,提出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有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自此,"非连续性文本"第一次进入了广大语文教师的视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非连续性文本"不是以前没有,而是没有独立为体系,没有引起重视而已。厘清原有教学中存在的缺失,明确接下去该怎样办是"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关键。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缺失"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