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筱静 《教师博览》2022,(27):89-91
依据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素养导向理念,大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固然有助于积极地、创造性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推动语文教学的课堂转型。然而,如果我们在跨学科教学的视域下观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意识地提炼、融合其他学科的相关资源,并将其有机整合融入单元整体设计的主题提炼、任务分解和手段支持,会让学生在技能运用和经验唤醒的成功体验中,更加主动、更加高效地参与并完成活动任务,内化知识,形成技能,升华经验。  相似文献   

2.
大单元教学强调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并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逆向设计是以清晰的教学目标为起点,教学评估和教学活动都围绕目标展开的一种教学设计理念。它在一定程度上为探索大单元教学提供了方向和思路。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基于逆向设计的理念,制订单元预期目标、单元评估证据和单元学习计划,并对教学进行反思。这样设计并教学,能促使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英语单元复习课作为对一个单元新知识的总结和梳理,通过滚动复现、整理、归纳单元已学知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有效的单元复习可以让学生的语言学习从学走向用、从课内走向课外,培养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4 Seeing the doctor单元复习课为例,思考如何通过合理设定教学目标、进行内容整合、设计教学活动、设计问题链,更好地体现小学英语单元复习课的特点,实现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板块的教学内容,既有对本单元知识技能的回顾、提升,也有新知识的积累运用,还有新技能的练习。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思维特点、每个板块的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并通过创设情境、讨论、交流、背诵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1前言职教教师如何能坚持让语文教学与生活"零距离"接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中学好语文,深化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使语文教学与各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教学相衔接,淡化传统语文教学的模式化、理论性,让学生学好语文,让语文成为中职学生学习各自专业的铺路石,成为其职业人生发展的沃土,也让中职语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国家倡导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可以说是当前职教教师共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个性化阅读的模式是一种必然趋势,阅读教学的核心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好的阅读方式和方法,养成一种好的阅读习惯,并让学生从中能够达到陶冶情操与个性发展的目的。通过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个性的阅读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文知识,训练对阅读理解的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学素质。一、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改善教师的教学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把语文阅读教学的模式当  相似文献   

7.
正我们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并运用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水平。然而无论学生哪一种能力的提高都是与实践活动紧密相连的。研究证明:学生实际技能的形成过程是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活动方式选择的过程,是一项由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运用知识反复地练习和运用。语文作为一门交际性的语言,要不断反复地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慢慢摸索其要领,形成一定的技巧,才能够熟练地掌握。在语文学科的活动课上,要让学  相似文献   

8.
"词句段运用"这一栏目在统编教材的每单元"语文园地"中都有安排.教材编者旨在通过"词句段"的学习让语言文字的运用在实际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教学中,可以从设计的目的、内容的多样、能力的可迁移等方面解读、设计、实践,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9.
单元整理课是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目的是帮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探究,以更好地建构属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体系。它的主要语文实践活动是梳理与探究,思维核心是让知识走向结构化、系统化。课堂建构呈现“二线三维结构”,即借助“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对单元内容进行提纲挈领式地整理,同时达成单元整理三个维度的目标:自主梳理知识,让语文知识结构化;实现个体经验向方法策略的建构与运用;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运用,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从大量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非常适合小学语文中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扣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生活走近课堂,使生活与学习相联系;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相似文献   

11.
在"绿色指标"推出的今天,如何让学生知道该学什么、知道该怎样学,并知道学到的东西的意义与价值以及该怎么运用所学知识呢?基于以上想法,我在教学初二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公共设施情系大众》时进行了一次新的尝试——对一个教学单元进行"活动体验式"学习设计,力图实现课本与生活的结合、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文本与行为的结合、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通过课堂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身素质,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也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爱学"、"会学"、"主动学"的习惯.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施"自主学习"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单元整体教学符合教材编排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在小学语文中更好发挥大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教师可以采取系统分析教材与学情、全面制定单元目标、科学创设任务活动、灵活提供个性指导、组织趣味巩固训练等策略让学生有效展开单元整体学习活动,并指出教师在运用大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期间,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教学语文知识需要教师的一双慧眼,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需要每一节课的真锤实炼。切实践行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让"教和学"切实为"用"服务,定能实现语文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行合一",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交流平台”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一个具有重要教学价值的板块,旨在让学生在交流、探究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语言规律,发现语言现象,掌握、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教学时,应聚焦语文要素,进行单元整体规划,前后勾连,贯通设计,搭建语言实践平台,提升语用品质,实现“教”与“学”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6.
单元教学是科学地处理教材,有力地推动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它将文体相同的文章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有利于加强语文教学的系统性。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教学时间内,师生共同研究一个教学目标,突出了重点内容,也顾及了一般规律。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具体而完整的印象,教师就可以强化阅读和写作教学,增强信息的传递,从而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其次单元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有利于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性的知识,并将这种知识消化、迁移和运用,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运用语文知识的实际能力。单元教学也是…  相似文献   

17.
"提问"源于"学须有疑"。孔子提出"疑,思之始,学之端",十分强调"疑"是启迪的纽带。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提问并在课堂教学的恰当之处运用,是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手段,还能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让学生掌握理解和驾驭语言的方法,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更有兴趣,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王维 《教育》2013,(2):44-45
现有的语文教材多按人文主题,编排,只在单元导读、课后思考题以及每单元的语文园地对单元教学目标作相应的提示和梳理,知识的整体性与系统性相对隐晦。这样呈散状的知识结构,意味着对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提出了较之以往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心中始终牢记“我要教什么、要让学生学什么、我怎么教才能让学生有所学、学得好”,才能很好地落实语文教学的任务与目标。  相似文献   

19.
单元教学是一种以单元为基本单位的整体教学,精心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思路,通盘考虑一个单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学生就会缘着我们的部署自然而然地进入某一种境界,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对整个语文教学内容首先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个单元也应该如此,换句话说,要树立整体意识,让学生在宏观上掌握知识的结构,内容的编排,又让他们从微观上明白内容的重点、难点、知识的开启点。 一、注重整体设计 培养多种技能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一步是进行单元总体设计。因为它是一个单元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诸如教学的整体性,知识的系统性,训练的系列性,能力的综合性,课型的多样性等等,都体现在单元教学的总体设计的构思中,只有把这些内容都是连缀在整体性的总纲上,才会产生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在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与技术是一时的,"会学"才是终生的。基于对"发现学习"理论的思考,笔者从学生实际出发,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在小学美术《有表情的面具》一课教学中进行了尝试,设计了"表演激趣一触摸探究一合作体验"三个教学环节,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