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密尔是19世纪自由主义的代表性人物,他不像前辈思想家那样将自由看成是一种政治性原则,而是从自身的时代出发将自由理解为一种社会性原则,认为社会的专制远胜过政治的压迫.由此,密尔对自由作了新的理解,将之定义为社会权力的合法使用.其目的是要保护个人的权利免遭社会的侵害,捍卫个性和社会的多样性.通过呼吁个人的自由,密尔将政治的自由转变成为了社会的自由.  相似文献   

2.
言论自由意指个体的思想能够以某种形式外显于外的自由。言论自由涉及个体的精神和物质生存状态,一直备受思想家的关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约翰·密尔的言论自由理论。在《论自由》一书中,密尔论述了其带有权利性质的言论自由理论,认为言论自由是个体思想自由的外在体现,是一种属于个体外在领域的自由。密尔以功利主义来设定言论自由的最终目的,认为言论自由的正当性在于促进社会的总功利的增加。言论自由是维持真理的必要条件,言论自由的价值在于其能够维护知识真理、健全民主政治,促进个人价值。但言论自由并非不受约束的自由,而是被法律框定了必要限度的自由,同时法律也为言论自由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3.
密尔在《论自由》中论证了个人的自由权和社会及政府施于个人的权威的界限问题,提倡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认为自由是社会进步的唯一源泉。马克思在逆境中追求真理的经历,和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兴衰历史及百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可以作为密尔《论自由》一书的最好注脚。  相似文献   

4.
密尔既是一个功利主义者,更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他在功利与自由之间设置了一个很好的张力,使二者并行不悖。通过对密尔为正义、自由思想提供的功利式的辩护的论述,进而论证这种辩护为什么是成功的,以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自由是什么——读约翰·密尔《论自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尔划分了社会与个人的界限 :社会可以合法干涉个人自由的唯一理由是自我防御。他从功利主义出发 ,认为个性和绝对多样性能够促进人类达成共识 ,接近真理。他受到德国浪漫主义影响 ,坚持绝对多样性。《论自由》就是他论证一种不会损害多样性的自由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论网络时代的公众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探讨了“第四媒体”即网络对公众舆论的影响,以及网络时代的公众舆论给我国政治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在肯定网络舆论所带来的正面效应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网络舆论自身也有缺陷,必须随着网络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文章从法律、自律规范,加强引导和培养公民文化三个角度阐述如何完善网络时代的公众舆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了"第四媒体"即网络对公众舆论的影响,以及网络时代的公众舆论给我国政治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在肯定网络舆论所带来的正面效应的同时,我们还必须看到网络舆论自身也有缺陷,必须随着网络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完善.文章从法律、自律规范,加强引导和培养公民文化三个角度阐述如何完善网络时代的公众舆论.  相似文献   

8.
约翰·密尔通常被认为是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作为自由主义者的密尔却同时认为对"野蛮"社会实施的帝国统治具有正当性。密尔的帝国主义理论建立在其对野蛮社会与文明社会的划分及特定的社会阶段是与特定的政府形式相对应的基础之上。同时,由于他认为野蛮社会自身不存在从野蛮社会进步到文明社会的动力,所以,要促使野蛮社会进步,需要文明社会对它实施殖民统治或专制统治。但是,当野蛮社会在文明社会的努力之下进步到文明社会之后,密尔认为文明社会需要结束对野蛮社会的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9.
密尔划分了社会与个人的界限:社会可能合法干涉个人自由的唯一理由是自我防御,他从功利主义出发,认为个性和绝对多样性能够促进人类达成共识,接近真理,他受到德国浪漫主义影响,坚持绝对多样性。《论自由》就是他论证一种不会损害多样性的自由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1859年,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出版了《论自由》一书。此书出版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1903年,在距离欧洲遥远的中国也出版了《论自由》的中文版,由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马君武翻译出版。那么,当密尔的"论自由"在翻译成为中文,即在跨文化的迁变过程中,不同文化空间所形成的思想表达是否能够为另外一种文化空间人们所理解?本文即以马君武对密尔《论自由》的翻译为个案展开考察,试图揭示,在中国,马君武在对文本翻译过程中,由于翻译者的主观意图的原因,带来了很多"误读"。而正是这种"误读"创造出了一个新的文本。  相似文献   

11.
密尔的《论自由》是政治哲学史上的一大杰作,无数学者在其中看到了消极自由的影子,但实际上密尔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消极自由论者,而是持有一种积极自由观。文章拟从三个方面指出其积极内涵:首先,个性多样化的要求内在地需要积极自由意义上的个人自主与自我管理;其次,密尔支持与鼓励个人选择,而选择的方式必然要求以理性为指导;其三,社会整体目标包含了一种善的道德观,这种理想虽然宏大但没有将个人理念放在首位。正是该理想违背了密尔维护个人自由之初衰,从而导致伯林所深恶痛绝的专制之后果。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叶,约翰·密尔根据当时英国社会发展状况,将自由理念的适用领域从政治扩展到社会,提出了界定个人自由与社会自由的重要性。为避免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相互伤害,他分析了社会干涉个人自由的限度和范围,指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对于发现真理的作用。同时,为了促进社会进步,他呼吁要创造一个有助于个性发展的社会环境,即要求保持有限度的社会权威和国家权力干涉。尽管他的自由思想是从西方中心论出发,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遭到后世学者的诸多批评,但却无法否定他自由思想的历史穿透力和时代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自由是人类的天性,人们具有思想与讨论的自由,能够自由地形成与发表意见,但是自由权又不是绝对的,它要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为界限。为此,密尔在《论自由》一书中对自由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本文仅就如何理解《论自由》一书的精髓及所涉自由问题而显露出来的现实意义作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14.
自由是人类的天性,人们具有思想与讨论的自由,能够自由地形成与发表意见,但是自由权又不是绝对的,它要以不妨碍他人的自由为界限。为此,密尔在《论自由》一书中自由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本仅就如何理解《论自由》一书的精髓及所涉自由问题而显露出来的现实意义作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约翰?密尔通常被认为是自由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作为自由主义者的密尔却同时认为对“野蛮”社会实施的帝国统治具有正当性。密尔的帝国主义理论建立在其对野蛮社会与文明社会的划分及特定的社会阶段是与特定的政府形式相对应的基础之上。同时,由于他认为野蛮社会自身不存在从野蛮社会进步到文明社会的动力,所以,要促使野蛮社会进步,需要文明社会对它实施殖民统治或专制统治。但是,当野蛮社会在文明社会的努力之下进步到文明社会之后,密尔认为文明社会需要结束对野蛮社会的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17.
自由教育是培养人的理智和德性、发展人的个性和自由的教育.自由教育主张给人更多的自由,主张教育要以人为本.自由教育注重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促进学生的自我控制意识,使学生成为自己行动的掌握者并为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这样,自由教育注重就使得学生更加独立自主,更容易成为个性化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包括人肉搜索在内的我国网络舆论发展状况正在引起海内外的关注。网络暴力显现了网络舆论的发展困境。而依据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和公众舆论的理论,网络舆论在严格意义上不能被称为公众舆论,它呈现了非公众舆论的表征,分析这一表征带来的后果,凸显了一个共同文化本源,即民粹主义社会思潮给网络舆论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苏报》原为“营业性质之小报”,后在追踪时代潮流的过程中转成“善造风潮之报”。通过对各地“学界风潮”的持续报道,《苏报》充分彰显了报刊传媒的社会批判功能,并因此形成某种旨在批判教育腐败、政治专制和文化奴役的激进舆论。而后,章士钊等人主持笔政,着意对栏目设置和版面编排进行“改良”,公开发表“排满”、“革命”文字,使得《苏报》完全成为革命宣传的舆论工具。从《苏报》舆论的言论进路与话语策略来看,实经历了一个由和缓而激烈、由教育批评而政治批判、由双向“交流”而单向“灌输”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自由个性是马克思用来表示人的个性发展的最高境界和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的概念。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个性自由之间有着本质的内在统一性,以个性自由为前提的人的自由发展是实现自由个性的基本途径。人的全面发展是自由个性实现的最切近的基础,自由个性是在个性自由的基础上达到的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只有个人得到全面发展,人类才能获得驾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自由,成为自由发展的人;也只有充分具备自由发展的条件,才可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