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芳 《科教文汇》2011,(26):85-85,90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精髓所在,学习古诗词能加强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古诗词产生于久远的年代,再加上学生生活阅历和理解水平的局限,古诗词教学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2011年版《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新要求,要对学生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加强传统文化继承。鉴于古诗词的特点及与历史的关系,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重点阐述古诗与历史课教学的关系,在历史课堂渗透古诗词教学,探索用诗歌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以适应新时期课改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谭义专 《科教文汇》2009,(36):111-11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也做了很大地调整。阅读材料的人文内涵越来越丰富,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篇目充实到了教材中,语文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培养。从近几年的中考情况看,  相似文献   

4.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结晶。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厚实语言文化素养,享受传统美德熏陶。《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中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相似文献   

5.
张仁建 《内江科技》2012,(12):204+201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目标要求,本文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在传统的"讲解法"、"吟诵法"、"自主探究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探索;从教师的带头"玩",到学生的模仿"玩",再到生活中"玩",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目的在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书念 《百科知识》2021,(12):49-50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灿烂的瑰宝,洗尽铅华、历久弥新.古诗词的外译既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为此,许多翻译大家呕心沥血,旨在让外国读者体会到中华诗词的魅力.但在翻译的过程中,须忠于原文的意境格律,又不失艺术魅力."一千个译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许多翻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世界发明》2007,(3):31-31
一连串的数字背后,仿佛正在印证着"休闲文化之都"的城市头衔对于长沙而言并非虚言人们认识长沙仿佛是在短短数年内,从奇志、大兵长沙口音的相声《金盆洗脚城》到红得发紫的《超级女声》。长沙,这个规模不大、向来和"革命老区"等词汇联系在一起的城市,一吐多年来的郁闷,一时间俨然成为了中国娱乐传媒的排头兵。而现在的长沙,则提出了一个可能让未来长沙更加灿烂的计划——成为中部"休闲文化  相似文献   

8.
段文磊 《科学中国人》2014,(1S):150-150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文化博大精深,且古诗词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精髓所在,在世界文学的浩瀚海洋中中国素有“诗国”的美誉。古诗词作品是先人智慧的积淀,其以优美工整的形式、和谐动听的韵律、丰满凝炼的语言和深沉真挚的情感,成为我国文学艺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9.
《圣谕广训》是清政府钦定的道德教化文献,是雍正对康熙《圣谕十六条》的继承和发展,有清朝"圣经"之称。为了使《圣谕广训》成为教化百姓的行为准则,清政府除了制定强制性的政策来保证宣讲活动有效进行外,还利用社会上各个阶层的力量来加强《圣谕广训》的推广。本文主要从"地方官宣讲、乡约宣讲、学校和科举考试宣讲"三方面来探讨清代《圣谕广训》的宣讲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王鼎钧是台湾当代屈指可数的优秀散文作家之一,所著散文集《碎琉璃》、《左心房漩涡》、《情人眼》和《人生三书》等脍炙人口。他显然是继承了中国新文学的"文学为人生"的传统,以"写出全人类的问题"的胸襟来关注人生,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现代阅读的理解,也包括古诗词的赏析,是学生系统学习古诗词的起步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在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效率的提高,使学生不仅会背诵古诗词,还要理解诗词的含义,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小学语文古诗词的高效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品味古诗词的语言,感受其中的意境,对古诗词所描述的画面进行想象,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同时古诗词蕴含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本文主要是从转变教学观念,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诵读,完善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高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是从美学的角度来探析"原生态"舞蹈集《云南映象》的创作手法,并从美学角度深刻探析了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艺术创作所体现出的文化心理以及民族文化与美的水乳交融,充分体现了"原生态"文化的艺术魅力。在信息、现代化的今天,《云南映象》的成功是中国民族舞蹈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品,其具有的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发扬和继承起了巨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从李白、杜甫、白居易到苏轼、陆游、辛弃疾,中国的诗词创作历千百年而不衰。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以不写诗,但不可不读诗,不可不了解诗。  相似文献   

14.
正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从李白、杜甫、白居易到苏轼、陆游、辛弃疾,中国的诗词创作历千百年而不衰。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以不写诗,但不可不读诗,不可不了解诗。  相似文献   

15.
正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从李白、杜甫、白居易到苏轼、陆游、辛弃疾,中国的诗词创作历千百年而不衰。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以不写诗,但不可不读诗,不可不了解诗。  相似文献   

16.
《晋祠铭》和《温泉铭》是唐太宗李世民传世作品中最为著名的两件作品。"二铭"不仅继承了古法传统,而且写出了自己的特色。同时,也对后世学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定价:15.00元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从李白、杜甫、白居易到苏轼、陆游、辛弃疾,中国的诗词创作历千百年而不衰。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以不写诗,但不可不读诗,不可不了解诗。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已积聚了丰富的内涵,从民间歌曲到舞蹈音乐,从曲艺音乐到戏曲音乐.从民族民闻器乐到各种乐种,内容纷繁多样.灿烂的文明造就了厚重的音乐文化.面对这丰厚的音乐文化遗产,将传统音乐融入于音乐教育中,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延续中华文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怀旧"情结为切入点,探索现代诗派时间观中的"现代性"精神内核。通过对"怀旧"表征的梳理,论证其中辐射出的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复杂的渊源流变。从精神内核来看现代诗派的划分,认为这个概念是开放的、具有包容性的,不一定局限于《现代》等的发表范围或某些"典型"诗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20.
正一本诗词爱好者的入门手册一本诗词爱好者的创作指南定价:15.00元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到《离骚》。从唐诗、宋词到元曲,从李白、杜甫、白居易到苏轼、陆游、辛弃疾,中国的诗词创作历千百年而不衰。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可以不写诗,但不可不读诗,不可不了解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