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必修第三册梳理探究模块的一个专题,这一专题是针对"阅读鉴赏"提出的,意在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的解读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正确解读文本与独立思考及变通分析问题的能力。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材的重点,而读者在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审美品味等方面的差异性及文学作品本身的丰富性、多样性、模糊性为个性化解读提供了土壤。作为老师,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富有创意地建构文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存在着许多模糊美的因素。文学形象本身具有间接性、意象性、概括性和模糊性的特征,使人们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产生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模糊审美正是利用文学语言信息的隐含性、间接性和解读信息的差异性、多样性等特点,对文本进行想象性再创造,从而实现个性化创造力培养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欣赏是对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的再创造,读者不同,感受不同。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的性格、生活经验、心境、兴趣对文学作品阅读呈现出多元化理解。本文对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个性化解读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4.
个体差异性实际上就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不同个性品质,它表明每一个个体都是不可重复的、不可再造的价值主体。具体到体育教学中来说,则表现为不同的学生在学习速度和认知方式上存在着差异,并且这种差异呈现出多样性,每个学生都具有多种智力,但不同的学生在各种智力方面所拥有的量是不同的,各有特色,这种内隐的智能差异的外显化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只有当这种差异性被充分认识,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是以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的解读为前提进行的,而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融汇着作家强烈的审美理想和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优秀的艺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会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为自己的人生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鉴赏文学作品要能"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品格的作品"。其中看懂"不同时代、不同品格的作品"是对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出要求,"能欣赏、鉴别和评价"是对学生鉴赏能力提出要求。小说的课堂教学是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的首要渠道,以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开展,初中英语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目标存在诸多值得商榷之处:以"教"评"学",注重教师"预设",对课堂"生成"关注不力;形成性评价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多样性关注不够;以中考为轴心,全面性及公平性凸显不足。有鉴于此,应采取构建"以学定教"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模式、注重"三维目标"的不走样落实;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多样性的关注;切实推进中考改革,促进落实教育公平的策略及措施,促进初中英语课程评价的顺利实施,并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评价的衔接工作。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在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程中将原版电影与文学作品、欣赏电影与欣赏文学作品进行有机结合的问题,提出通过电影与文学作品的互动,借鉴电影这一形象化的表现形式,从而达到进行有效的课堂活动的最终目的,使学生更深刻、透彻地理解英美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实践中,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多元解读应有作用的发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时要注意评价的客观理性,指导学生深入文本,指导学生知人论世,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文学欣赏是文学作品在读者方面引起的一种艺术思维活动,是人们接触文学作品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的人们,当他们阅读同一部优秀作品的时候,可能会产生大致相同或相类似的情绪激动和审美趣味。这种欣赏中产生的一致的反映或心理活动,我们称之为“共鸣”,即文学欣赏的共同性。然而,文学欣赏过程中更为突出的现象却是差异性。所谓差异性,即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以及不同审美能力、不同性格的欣赏者对于同一作品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审美认识与审美感受。导致这种差异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文学作品含义的丰富性和不同读者理解的差异性,采用以旧带新鉴赏法、见仁见智品读法、唇枪舌剑辩论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一篇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不仅能激发同学们学习文学作品的热情,还能起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多向思维的能力等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实践中,文学作品的多元解读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多元解读应有作用的发挥.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时要注意评价的客观理性,指导学生深入文本,指导学生知人论世,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个体的感悟和体验,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不确定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和主观的差异性,其解读文本的效果也因此千差万别,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构建多元化的解读模式,使学生在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新教材中文学作品课文的含量大大增加,文学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教师如何与学生共享这么多精美的"食粮",成了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就目前的情况看,不少师生在解读文学作品时,依然存在着三重障碍--政治泛化、道德强渗、科学阉割.因为这三重障碍,文学解读活动便不是使学生走进文学,而是离文学越来越远.  相似文献   

15.
目前,很多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多是不懂解读方法,不解作品之意,导致学生放弃阅读或即使阅读也是"白读"的后果,甚至有部分学生常常曲解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这严重妨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也严重削弱了文学作品对学生的教育力量。为了提高学生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让学生从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文学作品含义的丰富性和不同读者理解的差异性,采用以旧带新鉴赏法、见仁见智品读法、唇枪舌剑辩论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一篇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不仅能激发同学们学习文学作品的热情,还能起到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多向思维的能力等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因读者的差异性和文学作品的风格多样、内容复杂而需要个性化解读。个性化解读的方法和路径:名作重读、名文共赏、名作续写改编。个性化解读的基本原则:立足文本、整体把握、还原创作意图、联想和想象。课堂上,师生互动,解读《老人与海》《白鹿原》,评价、认知文学作品里西天取经的人物形象——唐僧,解读康桥的象征意义,结合《于丹〈论语〉心得》、课文《论语十二则》和高中选修即将学习《先秦诸子选读·论语》,讨论、探究、认识和评价《论语》的意义和现代价值,学生体验、感悟并个性化解读文学作品,合理想象,独特理解,有个性地解读自己心中的"桑地亚哥""白嘉轩""唐僧"和"康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学特长生导师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学特长生导师制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杨能生由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学生发展需求和发展潜力的个体差异性,教育应当为不同类型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发展空间。中学生发展的差异性表现在不同发展方向、不同发展层次水平、不同个性特点等...  相似文献   

19.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发扬教学民主,建构文本多元解读平台。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多元解读。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固然需要披文入情,但也不能忽视"知人论世"。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欣赏文本时,要真正吃透文本的应有之义或言外之意,往往离不开写作背景资料的辅助。如何运用写作背景资料辅助文本解读,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