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耀强  王建峰 《物理教师》2008,29(10):17-18
新课程的课怎么上?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这是教师们日常教学思考中最为关心的问题。首先是我们的教学理念要更新,其次是我们的教学方法要更新,再者是我们的知识层面要更新。在“追寻守恒量”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我们看到了新课程三维目标得到有机融合,问题情景的有效创设,实验设计的精巧,逻辑顺序的流畅和认识上的螺旋式上升。这节物理课的设计依据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有别于常规的课。  相似文献   

2.
祝要辉 《数学教学》2011,(12):12-13
新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都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原则,同时也“螺旋式上升”地呈现出数学的重要概念、定理与思想方法.新课程提供了一套具有逻辑先后顺序的概念组合,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学习、探索一套逐渐加深、拓展的复杂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3.
"螺旋式上升"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数学思维水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其二是人在认识一个对象时,总是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且后续学习总会影响对先前学习对象的认识.自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编排的各版本实验教材推广使用后,该理论才逐渐引起广大一线教师的关注. 螺旋式上升的课程编排是相对于直线型的课程编排而言的,现行的教材编排可能存在改进的空间,因此教师并不一定要完全遵循教材,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处理.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改变教法不是最难的,难的是接受这种理论.只有深入探究"螺旋式上升"理论在教学中的实施,才能对其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因素进行能动地处理解决.  相似文献   

4.
“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设计和教材编排未必能产生比较容易的课程,而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课程教材的编写又不能忽视“螺旋式上升”。利用定量模型N≈αS/T (1-α)G/T N2可以清楚地发现,“窄而深”与“广而浅”都有可能导致过高的课程难度。“螺旋式上升”可以通过深度、广度、应用等三个维度逐步完成,而并非仅限于深度、广度两个维度。可比深度与可比广度的恰当平衡,兼顾深度、广度和抽象类化(应用)多个维度的适度深化、稳步上升,是理想的课程设计教材编排的关键。克服“螺旋式上升”在具体操作中的误用,坚持“三个原则、两种类型、一个模式”,是促进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教材编排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提供了一套具有逻辑先后顺序的概念组合,体现了“螺旋式上升”的原则,同时也“螺旋式上升”地呈现出数学的重要概念、定理与思想方法,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学习、探索一套逐渐加深、拓展的复杂概念体系.下面笔者以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为例,谈谈针对学生的特点引导学生用好教材,开展教材中例题、习题的探究性学习来加深数学概念理解的一点思考,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6.
怎样实现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探讨的方向,也是新课程提出的目标.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资源,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对新课程的教材要做到"三个把握",从而实现"三个有效",最终达到提高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传统的数学教学,是教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最后就是考教材.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版本多样化,编排体系各不同,那么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如何去教学生呢?笔者通过实践认识到,教学中应该以教材为基础,挖掘教材,拓展教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教材.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级"旋转"为例,加以说明.按照旧教材的教法,本节课内容学生很容易接受.但是,按照新课程理念,教材越简单,越应该挖掘教材,拓展教材.为此,笔者作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教材的数学知识编排,总体上呈块状螺旋式上升。其特点是跨度大,跳跃性强.并且在很多地方都有简略处理、省略处理,这样就为我们的教学活动留下了特殊的空白。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在这些教材留下的空白处,亍妙地打个“补丁”,让学生“学”、“思”结合,经历过程,就会收到“有空处不落空,无声处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实施新课改教学既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对当今新课改教学的创新性教学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化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对于实施新课程的一线教师们普遍感受到"想说爱你不容易".面对新教材螺旋式上升的知识结构,必修内容涉及面广,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困难,新课程教学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有效教学策略.一、强化新课改与切实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并重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初、高信息技术教材考虑到学科自身特点、地域差异,采取了零起点、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体系,由此带来的现象是初中、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知识重叠的现象十分突出,如果日常教学中处理不当,很容易造成重复教学,甚至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隋绪。为了避免初中学过的内容到了高中还得学习一遍的重复教学现象,我们很有必要对教材进行深度比较分析,根据初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教学思想、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各有侧重地开展有区别的教学,实现初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互补性衔接。  相似文献   

11.
<正>课堂教学有效性受诸多因素制约,本文结合实际,谈谈笔者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并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的一些问题.一、研究课标、不同版本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了解不同版本教材在处理同一知识点时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修改前后有什么变化.就目前来说,徐州市使用的是"苏科版",教材进行了多次修改,编写注重数学生活化,知识体系强调螺旋式上升,但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笔者认为教学中应  相似文献   

12.
袁桂红 《考试周刊》2012,(79):10-10
为了应考,我们太习惯于教教材,教材上的内容“熟能生巧”,加上一离教材,学生便无从下手,于是常常感叹:教了好多年,书越来越不会教了。在新课程理念下,考试模式也在悄然变化——更多地趋向创新和应用,所以,迫切需要我们扭转观念,实现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圆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这种圆融更多的是在学习他人文化中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混沌的世界中“创造”自己的轮廓,然后以自己的创造为基础,让他者的文化在内化中得以扩大和发展,在螺旋式上升中,如登山一般,边走边欣赏一路的风景,开阔视野,其乐无穷。  相似文献   

13.
提出从挖掘教材栏目的素材和线索、关注知识的呈现方式和问题设计、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体现教材"螺旋式"上升的编排思路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并结合案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等边三角形》在教材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主旋律,问题的设置难度由浅入深,能有效实现了学生思维的螺旋式上升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考试题的命制一般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且坚持以"能力立意"的原则.引导学生对课本习题进行探究性学习,能让学生体会"螺旋式上升"的学习及探寻高考试题命制规律.  相似文献   

16.
凝聚了许多教育、教学专家心血的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一改老教材的编写形式,综合了最新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体现了《课程改革纲要》和《课标》的基本理念,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采用了螺旋式上升的方式,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是实践中也出现了教师和学生不适应教材、知识的讲授杂乱无章、教学方法选择不当等问题。为此,专家们提倡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已有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因此,只有我们深入了解新教材编写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才能保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之下的高中历史教材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材体例,体现了全新的教材编写理念,它按照知识模块和学习专题编写,不再强调历史学科自身严密的知识体系,而是完全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时代性.教材编写体例的全新变化,对我们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逼迫着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要有脱胎换骨的变化.在新课程历史教学的诸多方法中,笔者认为"演绎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概率与统计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一大热点.由于在教学安排上,新课程先安排了在必修3学习不涉及计数原理的概率概念和古典概型及几何概型,再在选修2-3中在完成学习计数原理后进一步学习概率统计知识,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加以延伸和拓展,这就决定了它在新课程高考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的高中数学教材采用了模块式的课程结构,与传统的线性课程有很大的不同,高中数学模块课程具有注重基础、选择多样、系统开放、螺旋上升四个特点.这种灵活多变的模块课程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学校和教师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人认为"螺旋式地安排知识,不仅对学生的认知上制造了一定的梯  相似文献   

20.
全国各个省市都在推进新课程改革,如何教好新教材,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本文就新课程各模块教学,具体论述了如何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螺旋式上升。对学生学习和教师研究备课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