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南逢李龟年》不仅仅是一首"怀旧诗",诗歌以私人之谊进入时光隧道的做法,也区别于"大历史""大时代"的史诗。诗歌的中心场景是与"歧王""崔九"共度的过去时光,但是这个人生的断片没有得到故人的指认,因此断片所代表的人生、时代以及可能开拓的想象空间,都成为被质疑的对象。诗人以人生的断片为信物,试图将过去与现在连接,但是过去被质疑,存在也被否定。诗歌的意义因此得以凸显:如何确认我们的过去?如何确认生命的存在?这是诗人对存在的质疑,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一种新兴的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隐喻和转喻及其对词义发展所起的作用。文首先介绍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隐喻和转喻及其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提出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重要方式,指出词语意义的发展以度义项之间的联系在很大程度是由隐喻、转喻使然,最后。探讨了隐喻、转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杜雪娟 《文教资料》2009,(24):54-55
传统的语义学在分析词义的演变和发展时,更多地将词义的变化归于历史的、社会的外部因素,未能把握词义演变的本质.认知理论认为词义演变的内因来自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只有认知因素才能说明词叉演变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本文探讨分析了认知隐喻学对于词义演变现象的解释及其对语言教学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风骚这个词在今天的日常用语中绝对不是个好词,它差不多等同于放荡和轻浮,特别是用它来形容女性的时候,简直就是对被形容对象的侮辱。风骚的这一惯常用法,在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中尤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的工具,而非简单的装饰性的辞藻.本文借英汉语料库中"心"类词语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词义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隐喻转喻的强大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的工具,而非简单的装饰性的辞藻。本文借英汉语料库中“心”类词语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词义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隐喻转喻的强大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汉语语料中"花"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分析,发现这些词义的生成多是隐喻的结果,而隐喻得以发挥的前提是始源域和目标域在物理或心理上的某一点或某一面上存在相似性,人们将这种相似性进行类比,使始源域的词义得到演变,产生一词多义现象。我们发现汉语"花"的一词多义现象符合隐喻性词义生成与演变的"仙人掌模型"。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期,"形""容"同义联合成名词,初始义为事物的形态、形状;在战国后期,"形容"由此引申为"容貌、模样"义,并成为该词核心义位,沿用至民国;同一时期内,"形容"还存在另一义位———"盛德的体现",但该义位在元代基本消失;中唐开始,"形容"产生另一引申义,指"对事情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此义位沿用至今。本文通过遍查各时期文献,以探寻"形容"一词的词义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词源》中,“同志”的第一个义项是“志同道合”。《国语·晋语四》:“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第二个义项是“同一志向的人也称同志”。汉代王充《论衡·自纪》:“好友同志,仕不择地,濁操伤行?薄逗蠛菏椤ち跆沾罚?“所与交友,必也同志。”《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探春在给宝玉的花笺中写到:“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远招近揖,投辖攀辕,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同志”之义由“朋友、志同道合的人”演变为“为共同…  相似文献   

10.
"放荡"一词出现较早,其词义在历史变迁中几经变化,演变过程褒贬相替。本文从分析"放荡"一词的词源入手,运用词汇学的研究方法,借助历时语料库,分析其词义演变的几个阶段,进而探究其变化的原因,同时也为词典的进一步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和现代汉语语料的分析,全面考察"季"族词的词汇意义和色彩意义,并从语言的经济原则和语言接触的视角出发,对"季"族词的词义演变模式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转喻与隐喻表达。汉语、英语中情感范畴"喜悦"的表达,表明两种语言对"喜悦"的认知都取决于人的生理、心理活动,转喻和隐喻方式都建立在人的感知体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隐喻和转喻不仅是语言表达思想经济而有效的手段,更重要的还是思维和认知工具。本文在对隐喻和转喻的概念理解基础上,从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模式的角度分析了“眼睛”的意象图示和其词义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义项拓展过程,最后阐述了这种义项拓展所反映出的中、西认知模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X客”族词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最初的“黑客”到现在“客”已经逐渐被固定成为一种新语素,“客”组词的群体不断壮大。隐喻作为人们在与自然界互动中使用语言时所涉及的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与新词语的产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从隐喻认知的角度,就“X客”产生泛化的阶段,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15.
词义的动态建构过程是多种认知因素互动的结果,词义的变迁和新义项的产生是社会的、认知的、语用的和心理的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对“晒”词义构建过程的概念隐喻和概念整合进行研究,力图解释词义变化和词的新义产生的动态过程和认知推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水语身体部位词通过转喻的方式可以指称人的性格、情感、情绪、思维、心理品质、判断力等,通过隐喻的相似性原则产生了数目庞大的隐喻表达式。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探讨水语身体部位词的语义延伸,水语的身体部位词通过转喻和隐喻的作用能引申出新的义项,转喻和隐喻二者是连续和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言实”,何许人也?本刊自2000年第11期“一言堂”栏目开张以来,就有读者不断地问询。“言实”乃笔名;真名:杨一仁。初识杨一仁,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因长我几岁,故尊称其为兄。此后,一仁兄官至教育局长,人大副主任,但私下从不称其官衔,“一仁兄”直呼至今。一仁兄,人如其名,举手投足,温文尔雅,舒展着书卷气。讲话作文,有板有眼,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阔脸一张,挂满弥勒般的微笑,冲和淡泊,很少见其动怒,当然也有例外时。某名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轰撵“差生”,以缩小升学比例中的“分母”,加大突出“分子”…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语义学的角度探讨日源回归词"自由"的含义演变问题。"自由"一词原本存在于古汉语中,后传入日本,意为"不受限制和约束、自己作主"。近代日语用"自由"一词来翻译西方的"freedom"和"liberty",并把古汉语中"自由"一词的含义扩展到"在法律和制度的规定范围内自己的意志活动不受限制""政治活动不受国家权力的干涉",哲学上指"对自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相似文献   

19.
"麻辣"在一定的语境中可以转指"麻辣饮食"或"四川",也可以通过转喻突显"刺激",还可以日剧《麻辣教师GTO》为基础,通过隐喻和转喻的合力产生新的意义和用法:突显青春、活力、时尚,或个性泼辣、厉害,或语言直接、犀利、尖刻,或风格独特、调侃、戏谑等。  相似文献   

20.
《宜宾学院学报》2015,(4):118-125
在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式下,传统修辞学中名词性隐喻的喻底可以被抽象成为临时认知域(ad hoc cognitive domain,ACD)。该认知域是原隐喻中本体和喻体的上位概念,本体和喻体是这一认知域的范畴成员。由此,名词隐喻中的跨域映射经由临时认知域转化成为同一认知域域内成员之间的映射,即转喻或转喻机制在名词隐喻的产生或理解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从转喻和隐喻的各自的认知基础来看,这也是符合人类认知规律的:相似性基于邻近性,邻近性保证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