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怎样保障和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的问题,逐渐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不断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怎样保障和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是我党推进民生理论创新和民生实践发展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构有着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在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社会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根本目的、政治保障、国际战略、党的执政基础和依靠力量、党的执政方式和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丰富和发展,深化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保障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制度。  相似文献   

4.
民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积极推进社会现代化的问题上,在民生和人的发展问题上,以及在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上,有着重大的理念共性。但是,在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主体力量、两者的理论性质、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态度以及关于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势等问题上,民生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理论形态,有着重大的理论分野。  相似文献   

5.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和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新理念、新目标、新原则、新思路,指导我国民生建设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深入探究习近平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创新,对于我们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蕴和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稳定和谐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一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建设的历史过程、经验教训和认识轨迹,对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基本问题及其相关领域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在不少问题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学术专著,突出呈现系统性、理论性、实践性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关切民生:走向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切民生的思想既是一个当代性的话题,同时也是无产阶级执政党的一个永恒课题。马克思主义就是一个以广大劳动人民的民生为价值目的的思想体系。在当代中国,继承、弘扬和实践马克思关切民生的思想传统,在一定意义上,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建设和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党的十七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空前重要的战略地位。当前,解决民生问题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我们的民生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障和增进人民民主政治权利。  相似文献   

8.
随着民生实践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有力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不断发展提升。人民出版社近日高质量出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学术专著,这是以邢台学院原党委副书记窦孟朔教授为负责人的研究团队撰写的73万多字的民生理论专著,是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基础上补充修改而成的,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教育长、一级教授王怀超作序,被专家评审为"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学术专著"。人民出版社于2019年1月20日举办了"专题读书会"进行推介,"全球最大学术门户网站"——中国社会科学网予以特别介绍推荐,凤凰网以"聚焦民生建设邢台学院研究团队理论著作正式出版"为题转发了河北新闻网相关报道,中共邢台市委宣传部、邢台日报社和邢台学院举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专著出版理论座谈会",人民网4月11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近日出版,努力探索当代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为题作了长篇报道,该专著正持续引起多方面关注。近日,《邢台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尼米聪就该学术专著的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课题组负责人窦孟朔教授。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调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决策和部署.  相似文献   

10.
从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大会主题。主题,是灵魂,是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规定着党扣国家奋斗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源很多,但从相对独立的社会形态来看,主要来自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列宁晚年的新社会主义思想扣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思想。  相似文献   

11.
民生是人民生存发展的整体样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一书,以"建设什么样民生,怎样建设民生"为主题,通过全面系统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思想与实践基础、发展创新与内涵、现实指向与价值,尝试回答了特色民生理论"是什么""从哪里来的""怎么来的""是怎样的科学体系""有着怎样的现实要求""凸显怎样的时代价值"等基本问题;反映了其理论发展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凸显了思想研究整体性与独立性的统一,突出了人民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既做到了视野开阔、内容厚重和与时俱进,又兼具知识丰富、问题鲜明和可读性强的特点,可谓一部关于中国特色民生思想的简明"百科"。  相似文献   

12.
必须高度重视民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事关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我们党的生死存亡。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加强社会建设,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重大民生问题,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对于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集中体现在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具体体现在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党的建设和对外关系等六个方面。这些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为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新的有力的理论指导。十六大以来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为代表的理论创新,都可以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是我们共产党人必须继续写下去的一篇大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辩证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牢牢把握"三个总"新概括和"八个必须"基本要求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我们党自建国以来,就一直注重民生问题。党的四代领导人在民生实践中,依据所处的时代环境,形成了特点不同的民生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的内涵,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民生思想,创新了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新形态,为推进马克思民生思想中国化做出了极具价值和意义的贡献,从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邢台学院学报》2019,(3):26-29
民生权益是民众享有生存发展的权利与利益,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研究》作为"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学术专著",立足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民情,系统阐述了民生政治建设问题,不仅丰富了人民生活即民生的内涵,而且明确了人民政治生活在民生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提出了实现政治权利、保障民生权益的基本路径,对于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民生建设、满足人民生活多样化需要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理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人类向往的理想社会,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设想;实现社会和谐既是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而且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和谐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的原创性贡献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实践的经验总结,涵盖了包括价值目标、路径选择、机制前提和根本动力在内的多项内容,在继承发展古今中外民生思想的同时与中国特色民生保障建设相融合,具备高度的继承性、人民性、务实性和创新性。随着新时代民生保障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这些重要论述在彰显马克思民生思想当代生命力的同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努力提高人民幸福感的决心,是当代中国民生建设的理论指引,并推动中国民生保障建设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是我党自改革开放以来,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关于民生问题和民生建设的基本思想和观点。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好地理解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思路,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方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表明了党执政能力的提高,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五大发展理念分别升华了"发展动力理论""发展战略理论""发展质量理论""发展策略理论"和"发展目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