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滕王阁诗》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王勃的名篇,为人们所传诵了千百年。然而对于这首诗许多人都存在错误的解读。主要包括对《滕王阁诗》与《滕王阁序》关系的误读以及对《滕王阁诗》思想感情的误读。本文旨在依据前人的研究,匡正这两点误读,为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诗歌欣赏是审美活动的主要形态之一,也是诗歌艺术发挥和实现它的社会功能的重要环节。诗歌艺术作为社会的意识形态,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离不开欣赏和批评。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兼新闻编辑布莱恩特的《致水鸟》就是一首很值得品读的短诗。威廉·柯伦·布莱恩特(WilliamCullen Bryant1794-1878)是美国最早获得国际声誉的诗人,被誉为“炉边诗人”。他发表第一首诗时只有十岁。他擅长描绘大自然的美,并在诗中探索生命本体与宇宙精神的神秘契合,形成一种严谨而和谐的诗风。他的《致水鸟》(To Waterfowl)这首诗曾被英国诗人兼批评家马休?阿诺德称…  相似文献   

3.
英国诗人罗塞蒂的《闪光》一诗来看英诗汉译的技巧和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4.
张敬双 《科教文汇》2010,(25):71-72
诗歌《伦敦》与《威斯敏斯特大桥上有感》分别是威廉姆·布莱克和威廉姆·华兹华斯两位诗人的诗歌作品。本文从不同侧面着手分别对这两首诗进行了比较。通过对这两首诗的比较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虽然都是描写同样的城市,但诗人的主观心境以及个人情感对诗歌整体基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苑》2008,(3):F0003
孙更俊,1958年生,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书画家、诗人。著有《孙更俊美术作品集》,新诗集《神人神诗》、《不归路》、《断裂的激情》,诗词集《镣铐吟》,  相似文献   

6.
李淑琴 《知识窗》2011,(6X):48-48
<正>《草》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原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原诗8行4句,课文摘用其前4行,诗题改为《草》。这首诗概述了野草的特点,赞颂了它顽强的生命力。《草》感情浓郁、意蕴深远,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邓梅 《科教文汇》2012,(2):105-106
《题西林壁》既是诗人苏轼对庐山奇景伟观的赞颂,也是诗人以哲人的眼光发现和认识真理。诗中以谷峰的奇秀形象给人以美感,更以深永哲理启人心智。总之,小诗含蓄蕴藉,思致邈远,引历代读者回味深思。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国,笠帽的历史悠久,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笠帽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笠帽也经常出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咏"笠":"饭夥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词中写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在《江雪》一  相似文献   

9.
在苏轼众多诗文中以一百二十四首《和陶诗》特别引人注目,《和陶诗》大部分创作于苏轼晚年遭贬惠州、儋州时期,这个时期也是诗人一生中最失落、艺术经验最成熟时期。以苏轼《和陶诗》为重心,简论苏轼作《和陶诗》的原因及《和陶诗》与陶渊明诗风格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翻阅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有许多著名作家写有不少脍炙人口的饮酒诗篇.其中曹操的《对酒当歌》.陶渊明的《饮酒诗》二十首、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醉时歌》、陆游的《楼上醉歌》.苏轼的《水调歌头》等,都是流传后世的不朽之作。但要讲他们酒诗的文化内涵之深、积极意义之广.应首推唐代诗人李白。  相似文献   

11.
马艺飞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9):214-214,308
爱伦·坡是一位天才诗人,他的诗歌代表作《乌鸦》是一件纯艺术品。诗中语音、韵、节奏构成了诗的音乐美。诗中主题与述者的确定、时间与空间的安排、意象与结构的选择、用词与音韵的策划等等诸种艺术手段完美的结合。即是从诗歌的时空,意象及音乐性的安排进行迁徙,以体现该诗非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王平 《科教文汇》2008,(13):161-161
阮籍是魏晋易代之际诗人的代表,也是正始之音的标志性人物。他创作的政治抒情组诗《咏怀》诗是研究他思想及诗歌风格的重要资料,八十二首《咏怀》诗清晰地表明了阮籍内心的矛盾痛苦与思想的转变。同时这也是研究这一历史动荡时期士人一心态的绝好诗歌材料。  相似文献   

13.
陈树良 《科教文汇》2007,(9Z):F0002-F0002,F0003
陈树良,现实主义诗人曾出版过诗集《我们这一代》、《我们从这里走出》等诗集《我们这一代》诗集获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我们从这里走出》长诗获《人民日报》征文全国一等奖,并在中央电视台配乐诗朗诵。在省内外报刊发表诗歌、散文近千首。 诗人出身贫苦,长期在农村基层工作,对农村、农业、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了解十分深刻,他的诗大部分写农村、农民、作者的诗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哲理深沉,形式活泼,语言流畅,朗朗上口。 由于诗人长期从政.从最基层干起直到厅局级领导,故他的诗政治色彩很浓,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为民鼓呼.与对俱进时历史、社会、人生有一定的探讨和思考,读起来使人浮想联翩,且积极向上.催人奋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歌》(组诗)是作者在省政府咨询委员套工作期间到农村历时三个月调研后写的一组诗.现全文发表.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朱彪军 《科教文汇》2011,(4):I0001-I0001
意象派诗人庞德的著名的诗《在地铁车站》这样写道:“这几张脸在人群中幻景般闪现;湿漉漉的黑树枝上花瓣数点。”这些年,每到节日期间,我在车站看到那些涌动的人群就会想到这首诗。我喜欢看庞大的人群中浮现出的一张张脸。这些脸是最为生动的风景。  相似文献   

15.
澳门历经沧桑,终于回到母亲的怀抱。著名爱国诗人闻一多和他的《七子之歌》,也从时间的深谷中升腾而起,穿过辽远的历史长廊,再次牵动了中华儿女的心,引发了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共鸣。 《七子之歌》是青年闻一多在留美时期的诗作,写于1925年3月,发表于五卅运动之后的7月,成为这次爱国抗暴运动的有力回响。《七子之歌》诗前有序,叙述了这首诗写作的缘起和立意:  相似文献   

16.
吕方源  刘丰丽 《内江科技》2007,28(4):31-31,33
李白的《长干行》是有名的乐府诗,表达了妻子对外出丈夫的思念之情,有不少西方诗人把这首诗翻译成英文在西方国家中广为流传,但是由于缺乏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再加上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译诗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本文旨在探讨译诗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以期读者能够更好地欣赏这首诗。  相似文献   

17.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晚唐诗人杜牧所作的《清明》,每当读起这首诗,都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想亲眼看一看杏花树的真实面貌。然而,诗中的杏花村究竟在哪呢?  相似文献   

18.
诗歌中任何感觉的表达都被称为意象,意象是理解诗人情感和意图的关键,是整首诗的灵魂所在。威廉姆.布莱克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先驱。他的诗歌意象丰富,寓意深远,在意象的营造和运用方面是当之无愧的专家。本文通过解读布莱克《伦敦》中的视觉意象和听觉意象,分析、总结诗人的情感和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在大自然中,美的事物不可胜数,人们在生活中发现美,进而抒发自己的感情,可以写成诗、画成画、制成雕塑等,各种门类的工艺品、艺术品也就应运而生。在人们喜爱的自然物中,梅花可说是独领风骚,得到历代文人的赞赏。唐代诗人崔道融《梅花》诗中有"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之句,一个"香"字、一个"清"字,道出了梅花的高贵品格。宋代诗人林逋在诗中把梅花的形象描述得非常生动:"疏影横斜水清  相似文献   

20.
金飞 《科教文汇》2008,(34):241-241
《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它使诗人获得了巨大的声誉,诗中“云彩”、“金柳”、“清泉”、“彩虹”、“星辉”等色彩鲜明的意象镶嵌在由“轻轻的”“作别西天的云彩”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种微波青烟似的离情别绪中,构成了深邃的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