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由于作家主观情感的作用,形成了作品中特定的情感逻辑。情感逻辑一直伴随着作家的整个创作过程,它以情感发展的内在支配力量为主导,有时甚至会超越事理逻辑的规范与约束,使作品呈现出"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小说《植树的牧羊人》一个显著叙事特征是使用隐喻手法,“牧羊人”“橡树”“泉水”“蜜蜂”是本文具有隐喻意义的四个典型意象。从隐喻视角解读小说的这四个隐喻意象能够实现深度阅读,了解隐喻意象在西方文化视域中的本源义,理解隐喻意象的语境义,把握隐喻手法的叙事功能,深入分析人物形象,感悟小说丰富而深刻的意蕴。 相似文献
3.
英语专业学习者接受式隐喻能力与阅读水平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能力是构成语言概念流利和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表明,大概每三句母语产出的英语句子中,就至少出现一次隐喻表达。因此,隐喻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学习者的语言能力。Azuma博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隐喻能力由接受式隐喻能力和产出式隐喻能力两部分组成,后者比前者更难习得。对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其接受式隐喻能力与阅读水平呈正相关,但接受式隐喻能力仍然偏低。 相似文献
4.
张鹏 《七彩语文(小学低年级)》2014,(10)
正日常的阅读是一件简单的事,似乎只要识字就可以阅读,只要会作字面的理解、解释就会阅读。阅读教学中的阅读不能等同于日常的阅读,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应该强调从文字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运用隐喻与逻辑思维,努力从熟悉的地方看到"陌生的风景"。一、隐喻式阅读,看到我们所没有看到的汉语重视隐喻与直觉思维,用联想体悟的方式挖掘事物之间的联系,用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特别多的方式是想象、体验、移情等。有一位教师执教《九色鹿》时,是这样启迪学生想 相似文献
5.
6.
本文描述了隐喻存在的普遍性及大学英语教与学的现状,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隐喻思维教学的必要性.介绍隐喻的分类,结合本人教授的<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举例说明如何从隐喻角度理解词汇以更好理解篇章. 相似文献
7.
8.
隐喻认知观与阅读理解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耀庭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5(6)
隐喻作为一种有效的认知工具倍受认知语言学家们的关注。国内外语言教育学界普遍认为隐喻和隐喻能力和外语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理蟹作为外语学习的环节和反映学习者目标语掌握水平的重要能力。本文从隐语的认知机制,阅读语篇中隐喻的特点和作用及隐喻能力和阅读理解的关系等方面粗略的探讨了隐喻能力培养对阅读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毛英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7):200-202
隐喻植根于日常语言中,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运用语言和思维的基础。外语教学的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目标语思维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往往倾向于用习得母语的思维方式来分析、思考甚至理解新的一门语言,缺乏用目的语概念图式进行思维的能力,这或多或少的给学习者造成一定的障碍,影响到第二语言的习得。笔者则从隐喻思维入手,探究隐喻思维的基础、特点以及隐喻思维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8,(2)
阅读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商务活动中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高职学生普遍缺乏阅读兴趣且阅读能力一般的现象,本研究试图将隐喻教学模式引入商务英语阅读课堂,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人类学习知识、了解世界的主要手段,在英语教学与考试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然而,人们只是重视词汇的积累,忽略了与阅读材料密切相关的背景知识。基于此,提出了跨文化间隐喻对阅读的作用,以期使语言学习者对篇章的理解力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高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138-138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语言与思维的基础。本文从认知角度论述了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不可缺少的工具,隐喻与思维的关系以及隐喻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认知意义,提出了如何利用隐喻来培养提高阅读理解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深度学习是以学生的知识理解与运用为价值取向,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一种学习。但知识论证不充足、知识点状分布、绝对真理知识观等表层知识教学已偏离了学习的本质及价值,产生了知识教学阻滞深度学习的困局。教学推理是教师根据已知教学条件及个体情境认知,确定问题并生成教学策略的连续性思维活动。它克服了以往僵化的教学方式,为促进深度学习提供可能逻辑。其中,学科知识逻辑能促进学习触及知识的意义世界,学生经验逻辑能促进学习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实践自为逻辑能促进学习关联自我的生活世界。最后,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推理策略应着力于以"批判与交融"为取向的教学理解,形成以"联结与转化"为纽带的教学逻辑,开展以"假设与证据"为核心的课堂论证教学,创设以"推断与评估"为特质的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16.
王跃平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17,(9):30-32
支持学生整本书阅读的DELC模型以"立路标——配任务——给方法"为课堂范式,优化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效果,让学生有兴趣地"读起来",有计划地"读下去",有目标地"读进去",有感受地"读出来",提升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品质,实现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深度阅读是一种突出"质"的真正意义上的有效阅读。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深度阅读的内涵,进行由表及里的剖析阅读、联想扩散的多元阅读、结合社情的时代阅读,精读细品,更深入地探究作品的精神内涵、艺术特点和文化意义。教师应更多地从人文角度、逻辑角度、审美角度、社会角度等切入,带领学生仔细品味课文,积极地研究课文,以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丰厚的语文知识与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