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人类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挑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靠天吃饭”的农业无疑是受冲击最大的行业之一。全球气候的任何异常变化,无一不与农业息息相关。中国因国土大、生态类型多,农业极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尤其是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脆弱性更加突出,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对策表现得十分迫切。为了最大可能地减少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宁夏大学肖国举博士始终以一个科研工作者的执着,书写着属于自己、也属于整个西北旱区农业科研的精彩。  相似文献   

2.
西北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建设区域之一。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水资源缺乏。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西北地区稀缺的水资源成为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西北地区长期发展中 ,对紧缺的水资源在利用中存在很多问题。这种情况制约了西北地区开发的进程 ,必须从战略高度上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改善。本文作者针对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合理解决危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西北地区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建设区域之一。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水资源缺乏。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西北地区稀缺的水资源成为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西北地区长期发展中,对紧缺的水资源在利用中存在很多问题。这种情况制约了西北地区开发的进程,必须从战略高度上对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改善。本文作者针对西北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副解决危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西北地区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姜巍  张雷 《资源科学》2005,27(3):26-32
作为我国21世纪资源开发的重要场所,西北地区资源环境开发利用将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分析西北区资源本底特征、人地关系演进状态及发展趋势认为:除矿产资源外,西北区其他资源要素赋存状况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水资源、森林资源和耕地资源,仅占全国均值水平的1/3左右,组合结构存在明显不足.长期的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使西北区目前人地关系协调状态进入了一个全面紧张的阶段,人地压力较50年代初增长了3倍.未来发展的分析结果表明,资源优势的继续发挥将使西北区的人地关系的演进进入一个更为紧张的阶段.因此,区域发展政策应当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5.
从气候角度分析西北地区水资源状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 ,生态环境相当脆弱。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原来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更为明显。利用西北 91个气象台站 40年的气象资料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从降水量、潜在蒸散 (蒸发力 )、干燥度等气候指标 ,分析了西北不同地区的干湿状况和水分盈亏量 .所用资料详实 ,为西北不同地区的水资源状况评估和合理调配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角度,分析了制约西北地区发展诸如水土流失、荒漠水资源和干旱、生态资源安全、滑坡及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生态系统退化、点面源环境污染、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等的主要环境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郑重探讨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及荒漠地区退化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及恢复措施,其目的是为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重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他,是西北的胡杨。1996年从四川到兰州读书,再没有离开这片土地,常年扎根西北地区开展艰苦的野外工作,从湖泊沉积物中寻找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的证据,探究气候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他的部分成果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奖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为推动古气候研究的"西风模式"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解决我国西北水资源匮缺发展旱地农业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耕地多,人口少,发 展旱地农业有较大潜力。但降水少而变率大,水资源缺乏,因此农业生产有较大的风险性 和不 稳定性。充分利用天然降水是发展西北旱地农业的出路所在,采取收集降水,增强土壤水库 蓄水,防止水分无效蒸发,提高蓄水效率,提高降水和灌水利用效率是西北旱地农业持续发 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的整体部署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于 1 999年 9月 1 4日正式成立 ,它是在兰州地区院属三个研究所 ,即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州沙漠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是我国专门从事干旱、沙漠、高寒、极地环境与自然资源及工程研究的国家级研究机构 ,我院西北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地的核心部分。该所成立后 ,取消原三所的法人资格 ,原所名作为学术机构名称予以保留。主要学科方向 冰川冻土与寒区工程学 ,主要从事冰川和冰芯与全球变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但相对于我国东部地区来说水资源比较缺乏。开发西北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要设法解决缺水的问题。解决的办法有两大类:一是开辟新的水源;  相似文献   

11.
地大,是昔日西北地区的一大包袱。地大,今日却成为西北地区的一大财富。西北,以大为名,的确能够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的“黑马”。大西北,跨越世纪的城市群的形成,为我国发展区域经济不仅提供了最为有利的条件,而且也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规划研究的重大课题。改革开放的西北,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城市群已经形成雏形,这为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布局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水是生命之源。日益短缺的水资源,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广袤的西北地区,水资源极其紧缺。西北省份之一的甘肃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34.9mm,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10mm,作为甘肃省水文水资源专家,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气候作为资源,它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中国西部特别是西北地区地处亚洲大陆腹地,大部分地方属干旱半干旱气候区。西有青藏高原,东有黄土高原,北部及西北部为欧亚大陆最大的沙漠盆地和走廊,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差异甚大。旱作农业和高寒地区农业的综合生产技术被作为启动和振兴西北经济的科技开发与进步的第一层次的重点,鉴于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重大影响,研究降水资源的稳定性是非常  相似文献   

14.
数字图书馆建设与西北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西北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性初始投入——有效的信息供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 条件。通过论述数字图书馆在西北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中的影响与作用,认为建立数字图书馆不仅有望解决西北地 区信息供给不足的问题,而且有望成为西北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及保护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资源短缺是制约西北干旱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安全保障的最关键自然因素。文章系统分析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趋势,从用水结构、水资源利用效率等解析了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结果显示,西北干旱区气温以0.32℃/10年的速率升高,降水以9.32 mm/10年的速率增加;冰川加速萎缩,冰雪融水径流增加,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山区来水量增加约110×108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增加。近10年来,水资源节约利用成效显著,用水效率不断提高,水资源承载力不断增强,生态系统健康向好发展。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依然突出,极端气候水文事件强度加大,生态环境仍然脆弱,未来需要进一步挖掘水资源潜力,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以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分析预测与评价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水资源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制约因素,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计算和评价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依据。该文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状况的评价方法,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各评价指标的可承载极限临界值和理想值进行了界定,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运用之对西北地区现状年及未来10a、20a、50a不同发展情景方案下的水资源承载状况进行了评价。模型预测结果表明,通过生态环境治理、节水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未来各年段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将逐步改善,其中以采用A1+B2+C2发展情景方案将使水资源承载状况综合效果最佳,节约用水、降低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提高用水效率和控制人口增长则是提高西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科技部基础研究项目“中国西北地区水资源水环境基础数据库系统”为基础。对元数据在水资源、水文地质及水利工程空间数据库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项目在建立空间数据库元数据过程中参考了我国各部门出版发行的元数据标准,总结出建立空间数据库元数据特点。项目研究范围为西北六省区包括内蒙、新疆、甘肃、宁夏、陕西、青海,空间数据集内容以各省区按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完成的1985年全国水资源评价和1998年全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成果资料为主。另外还有各省区独立完成的省级及地区级各大流域水资源评价和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成果。项目共建有34个空间数据库元数据。  相似文献   

18.
苏丹 《科学中国人》2007,(10):36-39
李佩成先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教授。他1956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水利系,1966年研究生毕业于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他长期在我国西北从事农业水土工程,水资源与环境及国土整治等方面的教学、科研与工程实践多有建树。近年来他主持了国家项目西北地区生态建设与再造山川秀美研究。最近记者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访问了李佩成院士。  相似文献   

19.
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探讨了西北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资源承载能力问题。分析表明:当前突出的问题是有限的水资源与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对水资源需求的矛盾。尽管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但是水的利用效率较低,节水潜力大。当前西北地区人均社会用水量868立方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434立方米,2002年西北地区万元GDP用水量高达1433立方米,全国为537立方米。这与该地区以农为主,农业高耗水、低产出的产业结构有直接关系。水资源合理配置中的农田灌溉节水是关键。只有通过大力提倡节水、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适当增加新的水源,该地区的水资源才有可能支撑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北地区太阳总辐射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28个测站1961年-2003年1月-12月太阳总辐射资料,采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分析、相关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3年来西北地区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西北地区太阳总辐射在(4300~7000)MJ(/m2·a)之间,从东南和西北向中部增加,高值区在青海高原。冬季总辐射最少,夏季最多,春季多于秋季;区域内总辐射表现出"愈多愈稳"的分布特征;②西北地区年总辐射以92.07MJ(/m2·10a)的速率递减,1973年是突变点,北疆和西北地区东部的减少率最大,减少中心在吐鲁番和西宁;总辐射年、季变化相似,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偏多,80年代达到最小值,90年代以后有所增加但仍以偏少为主,这与全球的变化趋势一致;③青海高原的太阳总辐射呈双峰型分布,其余大多数地方为单峰型;④通过分析发现云量、相对湿度、降水等影响总辐射的地理分布,间接证明大气气溶胶含量的增加可能是总辐射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