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洁 《现代语文》2008,(5):97-98
从语感的定义我们抽取出这样几个关键词"感受""语言经验""感悟"."讲究"语感分析中的读的文本,阅读已有定评的大家的同一作品未定稿,学生优秀作文及初稿;"讲究"语感实践中的写,语感随笔及"再现对比"语感练习.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我们在教学中也有深切的感受.语文教材中不乏《美丽的小兴安岭》这样文质兼美的作品,都是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写作技巧、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大家之作”,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让学生的表达能力成于阅读中,实践于习作时。  相似文献   

3.
在新理念闪光的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应循序渐进的指导,具体落实到教学上即展开文本细读:沉醉朗读,把握作品的脉;揣摩词语,感悟语言的张力;关注细节,倾心于文本的对话;比较阅读,感受不同的文学风格.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我们在教学中也有深切的感受.语文教材中不乏《美丽的小兴安岭》这样文质兼美的作品,都是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写作技巧、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大家之作",教师要善于在阅读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趣味诵读,感受童谣的韵律及意境,激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2.比较阅读,感受不同风格的田园主题作品,体会童谣和童诗的异同。3.拓展阅读,深化对“田园”象征意义的理解与认同。  相似文献   

6.
阅读感悟,是对语言的一种感受领悟。心理研究告诉我们:这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除了语文学习中本身的听说读写外,往往离不开想象这一智力因素。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它“是知识的源泉”。有这样一个源泉,并凭借其巨大的心理力量,无疑能促进学生与文本沟通,与作者心灵相融,对深化阅读感悟、构建有效阅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和感悟的特点、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里所说的就是语文教学活的灵魂——感悟。我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的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感悟是阅读主体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是对言语对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整体把握,获得的是言语的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的总和。  相似文献   

8.
目前,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让学生读经典,感受经典魅力;感悟文章精髓,领略作品内涵;做练习,提升理解能力。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和感悟的特点"、"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这里所说的就是语文教学活的灵魂——感悟。我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的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感悟是阅读主体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是对言语对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整体把握,获得的是言语的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的总和。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首先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但是写作不能照搬生活,而必须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将生活的原样变成写作的材料。同样的道理,写作也不能照抄阅读的作品,只有通过对所读作品的感悟思考,才能吸取作品中的各种精华,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感悟是一个意会的过程。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争辩、拓展和体验,使学生学会感悟,让感悟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所强调的阅读中的体验感悟是指让学生直接接触阅读材料,凭借直观直觉走进作品的生命,展开与文本个性化的对话;但是,这种对话是建立在阅读主体的知识背景之上,必须凭借已有的言语经验。在阅读教学中,“体验感悟”必须与“理性分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2011年版课标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这样具体落实:一、比较感悟。理解语言文字内涵进行语言感悟训练时,教师要善于捕捉语感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去感受、捕捉语言文字中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陶晓玲 《学子》2013,(1):65-66
一、分层渐进引导理性阅读阅读是渐进的过程,更多的学生在阅读中的感悟是一种顿悟,这种顿悟需要一定感受理解作铺垫,是延时的感悟。加上孩子感受体验的独特和差异性,阅读理解和感受不仅是不同的,并且在速度和深度上也都是不同的。在教学中不要急于让学生一下子理解和感悟,那样不但对学生来说是高要求,同时对教学来说也是不切实际的。草草了事和浅入谈出都不能让学生融入文本,和文本的作者进行真正的对话。这样的阅读是牵强的,没有  相似文献   

15.
不少老师无限夸大阅读感悟的作用.似乎阅读教学的目标均能靠阅读感悟达成。结果,满足于不厌其烦地读.迷恋于争先恐后地说.而缺乏适时的点拨和必要的引领。教师带着学生转弯子,学生跟着老师兜圈子,浪费了时间,影响了效率。阅读感悟是阅读教学的方法之一.阅读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语文索养的提升,仅靠自我感悟远远不够,需要老师适时地引领方向,指点迷津,这样,阅读感悟才能驶向快车道。一、适时拓展:以形象构筑促进具体感悟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容易机械片面,就事论事,难以借助语言形象去感悟语言情感,阅读感悟缺乏整体性和形象性。而学生对语言的感悟与其所接触到的“外界事物”面的宽与窄、量的多与少有直接的关系。事实上,学生进了课堂,我们虽无可能引导去接触“外界事物”,却有能力指导去再现“外界事物”,让他们在原有形象的回忆与语言材料的结合中,卡句筑新的形象,从而借助形象的拓展,促进他们对语言情感的具体感悟。如:理解“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上册第26课《开国大典》)这句话时,教者这样引导:你从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呢?学生有的说感悟到,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得很远;有的说,听到这庄严的宣告和雄伟的声音,人们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16.
黄桂林 《江西教育》2002,(12):24-25
研究表明,阅读主体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对其阅读实践活动中感悟的产生和质量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试想,一个从没住过医院、而且对与医院有关的概念没有一点了解的孩子,一旦阅读中碰到“医院”“住院”“挂水”“把脉”等词语,不管教者怎样讲解,他也难以获得真切的感受。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必须在丰富学生生活,增加生活积累、情感积累、实践积累的前提下,根据阅读与生活间的联系,巧妙地把生活活水引进阅读,以帮助学生构建现实生活与语言阅读的联系,让他们凭借生活基础去感悟语言。一、凭借生活,感悟语言形象在阅读教…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应当是充满身心健康发展的意义性阅读。作为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充当怎样的角色,担当起怎样的任务,是我们所必须严肃而又认真地思考的问题。窃以为教师可以通过主题引领去促进学生的创新阅读,该怎样去达成这样的目的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的三个方面入手。一、促进创新阅读的主题引领当与学生阅读感悟并重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阅读感悟。针对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无论是比较简单的阅读感悟还是带有  相似文献   

18.
<正>由于材料内容和思维因素的丰富性,提供了多角度分析、命题的客观基础。所以一般而言,一首诗(词)总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推敲、剖析来命题。诗歌阅读理解题目的考查一般包括:理解诗歌内容、情感,鉴赏诗歌语言,理解表现手法,感悟诗词哲理,迁移,拓展,等等。只有了解了命题的视角,我们在复习时才能一一来应对,也只有这样,在考场上解答诗词阅读理解题时,才不会留下缺憾。  相似文献   

19.
阅读经典     
经典作品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我想就像父亲的经历对于儿子,母亲的经历对于女儿一样。经典作品对于我们并不是意味着完美,而是意味着忠诚。我相信任何一位读者都是在用自己的经历阅读着这些作品的,我们阅读它们是为了寻找自己曾经有过的忧伤和欢乐,失望和希望。当我们在这样的作品中发现了自己的思考时,当我们为别人的命运哭泣和欢笑时,我们就会惊喜地发现:别人的故事丰富了自己的经历。这就是为什么同样一部作品,我们不同时期阅读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经典作品的优点是可以反复阅读,每一次的阅读都会使我们本来狭窄和贫乏的人生变得宽广和丰…  相似文献   

20.
阅读感悟是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多种角度引导学生读书、想象、感受,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情感,感受人物形象。一、凭借创设情境,促进阅读感悟在讲授课文重点部分时,教师如果能精心创设和课文内容、作者情感紧密相关的情境,就可以突出文章重点,深化文章中心,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对文本、作者产生境的沟通、情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