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我国的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未来与发展》2005,26(5):14-16,27
当今世界所面临的几大全球性问题:粮食、能源、人口和环境问题中,粮食问题首当其冲成为诱发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虽然早已成功地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然而,随着中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下滑(从2000年到2004年),使中国成为粮食净进口国,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的  相似文献   

2.
肥料行业正处在巨变期 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粮食已经实现"十二连增",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22%的人口,生产出了26%的农产品,但消耗了30%的肥料.因为粮食增产,土地面积减少,造成肥料的过量使用,不仅浪费资源,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包括土壤的板结、酸化,水的富营养化,这些问题又间接造成农产品的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4亿人口中8亿多是农民。我国总人口占世界的21%,而耕地面积却只占世界的7%,中国在不到全球7%的耕地上解决了占世界21%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同时它也说明了中国人口对土地和粮食的压力。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还将进一步下降。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和太阳活动等原因导致经常出现极端恶劣天气,在南方地区,更是经常出现洪涝灾害,严重危害农业的稳定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水毁农田进行修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声音     
《华夏星火》2015,(1):7
"目前我国农业资源约束日益严峻,突出表现在水资源上。而因为化肥农药、土地流转、人工费用等增加,中国种粮成本也高于以前。"在"中国粮食与安全战略峰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如是表示。他认为,生态压力持续增大,灾害威胁依然较大,我国化肥使用比发达国家高出20%,农药使用比发达国家高出15%,今后靠"大肥大水"的高耗水高化肥的粮食生产方式需要改变。"2014年农药市场总体平稳,受种植结构调整及高效用药技术推广的影响,预  相似文献   

5.
大国粮仓     
夏青 《华夏星火》2020,(5):34-39
我国是全球第一产粮大国、第一粮食消费大国,确保粮食安全、做好粮食生产和储藏工作,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也是中国对世界粮食安全的最大贡献。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更是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要确保粮食安全,既要做好粮食生产,也要做好粮食储藏。  相似文献   

6.
土地和水资源短缺、粮食总产量有限、人口众多,构成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工业化远远超过城市化、农业生产力落后、大多数人口仍旧生活在农村,反映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现实状况。土地和水资源先天不足的条件,制约着粮食供给能力迅速提高,很难达到日益增长的庞大人口的粮食需求水平。然而,在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中,城市建设消  相似文献   

7.
一、科技对粮食的贡献科技进步对粮食增长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一般用科学进步贡献率来定量地测定科技对粮食增长贡献的大小。研究结果表明,1978~1996年的18年间,粮食增产诸因素中技术进步贡献率最大,占48%,其次为化肥贡献率占35%,其他物质投入贡献率占14%,劳动力贡献率5%,而气候条件的贡献率为-2%(即造成2%的减产作用)。在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中,技术进步的内容是广泛的、综合的,但起作用最大的是优良品种、栽培技术、植保技术、低产土壤改良技术以及种植结构调整等5项。  相似文献   

8.
据开罗今年五月下旬世界粮食理事会农业部长级会议提供的信息,到1989年底,世界遭受饥饿的人数将达到5.6亿人。而在占世界7%的耕地养着占世界22%的人口的中国,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饿,有多少人营养不良,笔者尚不得其详。不过,1988年又出生了2262万个孩子,粮食比1987年又减少了880多万吨,并且从1984年以来连续四年粮食产量未能上升,1988年比1984年减产133亿公斤,人口却净增6139万,人均占粮从393.5公斤降至359公斤;耕地以每年800多万亩的速度锐减,这是有案可稽的。实事上,由于人口爆炸,土地锐减和退化,农业“降温”使粮食徊徘而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即“人口、土地、粮食三联症”仍然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忧患。对此,很有必要作一番沉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我国以占世界不到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对土地的过份索取,已开始遭受大自然的报复。如果既减少氮肥施用量又能保持粮食稳定增长,就必须开辟新的肥源。而北京世纪阿姆斯公司以多年的科研攻关,开发出既保护环境、增强地力,又可促进粮食增产的生物肥,为建设中国的生态农业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0.
我国粮食供求的区域特征及未来形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生产问题非常重要。长期以来中国以较高的粮食自给率水平满足国内粮食需求,粮食安全状况逐步改善。但是,自2000年以来,粮食总产量出现连续4年减产,而且2003年降到4.3亿吨以下,使得这几年全国粮食当年  相似文献   

11.
近年,中国粮食年总产量在5亿吨以上,年人均占有粮食近千斤。取得了以占世界15%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生产出占世界产量21%的粮食,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人口的辉煌成就。应该说,我国粮食之所以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是与种子的选育、品种资源的发现与保护是分不开的。我国老一辈农业科学家、品种选育专家们为农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品种资源专家董玉琛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食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美国原国务卿基辛格就曾说过“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我国有着占世界20%左右的人口,粮食自给自足不仅稳定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世界和平也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粮食发展的问题与趋势王雅鹏我国是拥有近十二亿人口的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近来国内学者按照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需求进行了预测,认为到2000年中国粮食可以再增产1000亿斤,实现年产1万亿斤的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14.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我国人口多,水土资源短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人多地少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作为一个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人口大国,保障国民吃饱、吃好,始终是我国的一件头等大事。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从长远来讲,从根本上讲,解决农业问题还是要靠科学技术,要开辟我国农业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3—2006年粮食生产数据,通过建立经济模型对影响我国粮食产量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与化肥是粮食增产最主要的原因,受灾面积对粮食产量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提高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浅谈化肥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肥是农作物的"粮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资料,化肥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稳定.因此,提高化肥质量应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只有社会高度重视化肥质量、确保化肥质量,才能有力地推动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粮食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让老百姓"吃的安全"、"吃得放心"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粮食产品的特殊性,使得粮食质量安全也具有独特性。粮食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均存在质量安全隐患,要根据粮食生产、储藏、加工、运输和销售、消费各环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避免粮食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基于粮食安全的中国粮食需求预测与耕地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本文以系统动力学原理为基础,仿真模拟了我国2010、2015和2020年的粮食需求.结果表明,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口粮和种子粮的需求相对稳定,而饲料粮和工业用粮的需求增长明显,粮食总需求呈现刚性增长趋势.在95%和100%两种粮食自给标准下,通过对我国粮食需求与耕地配置的模拟发现,粮食需求与耕地供给呈现出一种紧平衡.确保有效的耕地面积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实现粮食单产的稳步提高和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粮食安全的"三重"底线.  相似文献   

19.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我国拥有世界上近四分之一的人口,粮食安全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黑龙江作为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生产粮食大省,如何在当今世界粮食危机席卷全球之际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并提高粮食产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保证中国粮食生产安全,黑龙江省必须客观、综合分析自身情况。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 年提高,最高年份粮食总产量已经突破5000亿 公斤。在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创造了粮食基 本自给的世界奇迹,用不足全世界7%的耕地, 养活了世界22%以上的人口。但是,我国仍然 面临人口膨胀,耕地减少、粮食供给压力加大等 问题,促进粮食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 立起来。因此,必须尽快我国解决粮食生产面临 的主要问题,寻找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