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将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的心灵。教育的真谛应该就是要把爱在心与心的交流中传递。班主任就应该是传递爱的阶梯。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老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素质教育包含"爱的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的背后情感依存,在班主任工作中灵活运用爱的情感教育,让爱之花永远在学生心灵盛开。  相似文献   

3.
一个人如果要成为一个好教师,必须经历一个历练的过程,这需要一个漫长的历程.而成为一个好教师,基本的条件是热爱教育这一行,这是做一名好教师的前提.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过程既是一种心灵的交融,也是一种智慧的施展.教育学生需要爱心,也需要智慧,只有真正热爱学生,并用智慧教育引导学生,才能真正地转化问题学生,使之向良性方向发展.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其实对他人的关心、尊重与帮助都是爱,人因为有爱而变得可爱,人因为有爱而变得善良,让学生明白生活在这个社会里,我们时时都需要他人的关爱,同时也应该是关爱他人的.爱社会、爱国家,真正做到让学生拥有一颗爱心,并让爱心种子在他们的心田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结出累累硕果.由此,我相信:用爱心和智慧,可以创造奇迹.爱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教师在教育上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来自教师的爱是学生积极进步的动力,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也是照亮学生未来的明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港湾.  相似文献   

4.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育学要求教师具备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此外,还应具备职业道德素养,其中包括: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托尔斯泰语)但是爱学生不是一句时髦的口号,也不是空洞的理论,它是一门艺术,也是实实在在的工作.如:  相似文献   

5.
有人问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当一个好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他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热爱学生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无需你付出太多,也许只是一个善意的眼神;只是一个理解的微笑;只是一句关切的话语,就会在孩子的心灵撒满阳光,就会润泽出班级芳园的一片生机. 一、爱是教育的润滑剂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知道,奉献给学生真挚的爱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只有在爱的教育中,才能激发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去获得成功.教师要爱"听话"的学生,让他们成功,更要爱"不驯服"的学生,让他们也获得成功.爱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它会激励学生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6.
爱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由此可见,教师的爱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7.
<正>教师职业中包含着一种高尚而特殊的爱,那是一种全身心的无私无悔的爱的奉献。因为教师是人伦之楷模,万世之师表,这是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育人,更重要的是"爱生",只有真正热爱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把教书育人的工作做好。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我们要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  相似文献   

8.
热爱学生小议教师具有热爱学生的情感,是教育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爱,是塑造学生心灵的一种伟大的力量。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尊重学生。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教学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要...  相似文献   

9.
王富余 《考试周刊》2014,(96):166-166
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境界。只有以爱心才能教会学生爱身边的每个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  相似文献   

10.
爱与责任     
爱与责任的教育是师德建设永恒的主题。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教育实践证明,爱一个学生等于培养一个学生,讨厌一个学生,意味着将要毁坏一个学生。因此,“当教师必不可少、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爱是教育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中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从现象上看,是教师施教,学生受教。但是,在这种现象的背后,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制约着教育过程,它就是师生之间的情感。它是沟通学生心灵、启迪学生智慧的一把金钥匙,是教育教学获得成…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也有人说教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烛光,学生美好人生的开端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使学生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用爱心去感染学生,用良心去教育学生,他们才能把老师作为自己的朋友,无拘无柬,向你吐露真言。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爱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使命决定的,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启迪学生心灵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因此,做为一名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必须应有对学生满腔热情的教育爱。下面就围绕教育爱问题谈几点看法。一、教育爱的特点及其表现内容教育爱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自觉、普遍、持久的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爱,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教育爱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所产生的崇高感情,体现党和国家、人民对下一代的爱,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充满理智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爱,是人间最美的语言。我坚信陶行知说过的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高尚纯洁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一、真诚之爱,影响学生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复杂而高尚的情操,教  相似文献   

14.
马卡连柯说:"爱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爱是人们的一种心理需求,而热爱学生是教师的职业责任、人生责任和高尚的道德情感,是教师获得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天下所有为师者,都应该把"爱"字深深镌刻在自己的心中。  相似文献   

15.
论教育爱     
韩新君 《教书育人》2006,(12):60-61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使命决定的,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启迪学生心灵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因此,做为一名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必须应有对学生满腔热情的教育爱。下面就围绕教育爱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首先意味着奉献,意味着把自己心灵的力量献给所爱的人,为所爱的人创造幸福。热爱学生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在我二十年的教育生涯中,逐渐的体会并实践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思想的精华,同时也一路收获着成功的硕果和快乐。"善诱者,善导。"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  相似文献   

17.
作为教师,必不可少甚至最为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因为爱是教育的奠基石,是学生健康成长中不可缺少的养料。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成为师生互信互爱、团结平等的集体中的一员。那么,以真诚的爱去赢得学生的爱与信任吧!真情温暖心灵情感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作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是其它教育手段所无法代替的。在调查中,我发现96%的学生希望教师正直,不  相似文献   

18.
爱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由于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就决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教师有了爱,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9.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育的全部奥妙就在于爱儿童。"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  相似文献   

20.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美德 ,是每个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必备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 ,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热爱学生 ,才会“读懂”学生 ,才会真正了解学生 ,才会密切师生关系 ,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创造良好的教育气氛 ,增强教育效力。那么教师怎样做到热爱学生呢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师爱”。师爱 ,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而真挚的、普通而持久的爱 ;是教师在一种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生如子的亲密情感 ;是博大无私、深沉久远的一种高尚的情感。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