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梳理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知识点的总结与复习,是构建知识,讲求归类清晰、逻辑分明;探究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自我理解,自主而开放。"梳理与探究"是"新"的学习活动,也是基础教育"新教学"独有的单元设计。那么如何通过教、学、评一体化的学习,将零散的知识结构化,将原有的言语活动经验转化为具体的方法和策略,这都需要学生主动去梳理与探究。  相似文献   

2.
语言文字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但传统的命题考查形式对语文教学有较严重的负面导向。将语言文字的考查放在“梳理与探究”实践活动的平台上,以知识分类、整理的方式编制试题,引导学生研究有组织、有系统的结构化知识的产生、基本形态及其应用价值,在完成知识测评的同时,也能正面导向学习方式的变革。观察当前语言文字“梳理与探究”的命题形式,主要有指向认识整体知识结构、解决实际情境问题、对梳理对象做深度研究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正>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3教材,安排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其中"梳理探究"板块设计了三个活动内容:"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梳理探究"作为高中语文新教材一个全新的语文学习模块出现在我们目前,我们该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切实开展梳理与探究,落实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  相似文献   

4.
正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可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成长,形成能力,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呢?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想要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主要是以课堂教学形式进行的。教师应该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设计者。作为探究活动的组  相似文献   

5.
<正>自从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版语文必修教材教学以来,笔者一直对每册教材中"梳理探究"部分的内容很关注。纵观语文教材必修一至五册书中安排的"梳理探究"内容可以发现,该部分内容的设置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还语文学习以本来面目,很好地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习的关注点转移到实际语文应用方面,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对生活进行多层面、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该部分的学习是高中学  相似文献   

6.
陆铭中 《考试周刊》2015,(21):39-40
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探究意识与创新能力。"梳理探究"知识版块旨在梳理语文学习所接触的零散知识,并由点及面,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体验语文知识、汉语文化的神奇与瑰丽,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有着举足重轻的意义和影响。作者坚持以生为本、大胆革新的教改态度,在"梳理探究"教学过程中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在增强趣味、联系生活、有效整合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心得与体会。  相似文献   

7.
单元整理课是实施单元整体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目的是帮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探究,以更好地建构属于学生的知识能力体系。它的主要语文实践活动是梳理与探究,思维核心是让知识走向结构化、系统化。课堂建构呈现“二线三维结构”,即借助“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对单元内容进行提纲挈领式地整理,同时达成单元整理三个维度的目标:自主梳理知识,让语文知识结构化;实现个体经验向方法策略的建构与运用;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运用,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语文作业,是学生对语文学习活动中所学知识进行预习、复习、巩固、梳理、延伸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小学语文作业存在诸多弊病,一是量多质滥,思维的"含金量"严重欠缺,没有训练的价值,更不用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究实践能力了;二是学生怕写作业,甚至不写作业,形成了厌恶作业的状况。这显然是违背新课改精神的。江泽民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语文教师应树立新的作业观,想方设法设计  相似文献   

9.
“双新”背景下,语文知识的学习价值与形态是教学研究的一项任务。语文教师可以依据课标的规定,梳理不同学段教科书中的比喻等语文知识学习要求,将碎片化、浅表化、抽象化的知识教学转向素养导向的知识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具体、典范的语言材料,设计典型的学习任务,充分激发学生梳理、探究的热情,抽象出语言文字背后的规律,建构语文知识的结构,并将该知识结构用于指导新的、复杂的、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一、考点知识图形化梳理
  考点知识的梳理通常由三部分构成:一是核心主干知识的文字填充,二是以图表为载体的学生探究活动内容;三是学生通过自身探究活动对方法与规律进行整理和提升。  相似文献   

11.
语文活动课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诱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为目的,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活动课实际上是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而学生勇于实践、探究和创新,发展综合能力的基础来源于他们的自信心。实践证明,语文活动课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勇于实践、探究和创新。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中的探究是指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活动,不仅可以获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理解事物的本质,培养探究精神和科学的价值观.在教学工作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综合性学习"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生动体现,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基于这一认识,在苏教版小语第八册第十课《听爷爷说汉字》一课的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活动课是在语文教师带领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发展语文兴趣,认识语文规律,综合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语文课型,高中语文活动课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做"中"学",提升综合素养。在论述高中语文活动课的特征与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活动课的现状,提出了开展活动课的原则及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5.
<正>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由专题与板块组成,每个专题又有各自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或文本研习,或问题探讨,或活动体验。其中,"活动体验"课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专题的内涵和学习要求,结合具体学习材料,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思考和探究,从而提高语文素养。由此可见,活动开展的依据应是文本特点、文本内涵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和思想实际。而体验则强调亲历性,即必须是学生亲自参与活动而形成的亲身体验。所以,教师只有在透彻分析教材与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巧妙地设置语文活动,引导学生对文本生发深刻的体验。"活动体验"课可以有如下设计安排。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由此可见,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语文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一直努力做一个"懒惰"教师,我的课堂有点"另类"——多学少教,先学后  相似文献   

17.
<正>一、自然教学中"探究"意义的理解自然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活动,是指学生从对自然事物的不知,经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像科学家那样自行探求达到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主角,认识过程中的驱动力也来自学生自己。可以说"探究"的过程是学生"独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语文综合性学习"最能突显《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中考考试说明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要求是:"能将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于语文实践中,实现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通"。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在活动中学会观察、思考、想象、积累、表达。由此看出,语文实践活动是学生习作的原动力。一.亲身实践,丰富习作储备语文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习作能力也是从实践中锻炼形成的。语文  相似文献   

20.
语文综合性学习全面进入语文教学的视野,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丰富知识,锻炼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了拓宽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渠道,提高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教材中体验和感受生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在课外阅读中去积累运用,是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