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到“静”字,人们会想到许多与之相关的词语:寂静、平静、宁静、幽静……,在古人心里,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可是,综观如今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却好像与“静”绝缘。音乐课程改革以来,许多新观点、新理念不断推陈出新,可谓影响深远。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合作创新”,满堂课充满新、奇、特,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的确让人感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细细想来,这样的课堂氛围难免浮躁,教学效果令人生疑。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应当拓展儿童的"思之向度",让儿童"安静地思考"。教学中,通过"静听",拓展儿童的思维宽度;通过"静思",延伸儿童的思维长度;通过"静悟",发掘儿童的思维深度。"静"让儿童"思维之花"在数学课堂上静静地绽放!  相似文献   

3.
放眼今天的文化环境,已是一个充满浮躁和喧嚣的世界,在这个变形的广阔的世界中,人文科学越来越难以找到它的宁静的圣坛,世界似乎已经失去了创造宁静的本领……因此,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在阅读中坚守心灵的安静,精神的安静,生命的安静,的确是很不容易,寻求安静的读书,阅读带来安静,或者阅读几本安静的书卷,则更近乎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人教社崔峦先生在《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静下心来“潜心会文本”,切忌“把语文都讲肿了”。可见,语文课堂既是一个师生、生生、生本心灵对接、合作交流、个性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貌静而实动的思维训练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现代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会追求喧闹、炫目、花哨、形式化的教学方式,而忽略了语文课堂上需要的"静"界。打造语文课堂教学必要的"静"界,教师应在学生静心的良好境界下,采用静读、静思、静写、静听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触摸文字的温度,感受文字背后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动笔中积蓄情感,在交流中倾吐情感,还能够让学生受到内心的熏陶,思维得以开启,情感得以丰富,弥补自己解读的不足。但并不是说现代语文课堂上不需要激情、热情,而是说更期待课堂上多一份"静"界——教师思考的平静,学生内心的宁静,语文教学的安静。  相似文献   

6.
作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主阵地的课堂需要以下四个静界:静观、静听、静候、静忆。静观,是思维启动的触角;静听,是思维运作的前提;静候,是给思维以等待的时间;静忆,是给思维以发散的空间。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给学生营造静界,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在平时的评课活动中发现,评价一节课怎么样的标准,往往侧重于本节课是否"活",这里的"活"更有气氛活跃的意味。不可否认,良好的课堂氛围的确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课堂效率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好课的标准还要体现一个"实"字,学生实实在在有所思、有所想,从而在一节课中学到知识、方法,提高自己的技能。这就需要教师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因此各种活动被引入课堂,这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过去单纯以老师讲授为主的“安静”的课堂相比,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在课堂教学中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就是课堂上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9.
正凯姆庇斯说:"理性的第一规范是自然法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顺其自然,不要刻意去做作,大道自然,精工次之。教师动得太多,讲得太多,挤占了主体的时间,学生常演着配角,配合着教师完成教学的进度,而不是为思想而读书。缺少的是语文课堂的自然"静"界,收获的是高耗低效。在追寻语文课堂自然"静"界的道路中,我们怎么走?一、少些提醒,多些探究人常说"不动笔墨不看书",回忆一下我们教师读书的过程,我们常会习惯性地圈划知识要点,想着如何来传授给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三个要素:一个是教材,它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所以我们把它称为“静”态要素;再一个是天真活泼的小学生,他们有思想、好奇好动,自控能力差,所以我们称之为“动”态要素;其次是教师,他是要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达到  相似文献   

11.
查静 《江苏教育》2007,(6):20-21
提到“静”字,人们会想到许多与之相关的词语:寂静、平静、宁静、幽静……中国的古诗词中有许多诗句描写的是“静”态:“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一种独处的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这是没有私心杂念的静;“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静……与静相联的事物都是美好的:明月、幽林、清泉、星空、古刹……一切皆让人宁静。在古人心里,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丁海华 《小学生》2013,(2):77-77
新课程改革给语文课堂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话取代了传话,体验取代了训练,素养取代了能力,以往教师为中心喋喋不休的讲解分析,被平等中的首席所替代,学生机械记录被独特体验所置换。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教师神采飞扬,气氛煞是热烈,真是个喜人的语文之春!在我们的语文课堂,热闹非凡的活  相似文献   

13.
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阵地。作者对化学课堂片面追求表面的活跃,主张营造静谧思维环境,激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倡学以静思,拉伸思维长度;重视习以静悟,拓展思维宽度;注意业以静练,延伸思维深度;突出修以静心,增加思维厚度。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一味追求小学语文课堂的活跃,出现了"假对话""滥合作"等现象,如何拒绝这种假热闹真肤浅?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还语文课堂的"静界",让学生在"静寂"中去读、听、思、写,达到宁静而致远。1.静读"思"之远。课堂上学生与文本之间需要静默式的朋友对话,默读是这种对话的最好方式。特级教师张祖庆老师在执教苏教版六上《詹天佑》时引导学生静静地默读课文,在静读中让学生放飞思绪,营造静读致远的  相似文献   

15.
16.
语文课堂到底要达到怎样的境界才算是成功的?教师应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静界,通过静读、静听、静写,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语文课堂真正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17.
杨扬 《现代语文》2010,(1):107-107
语文新课标所阐释的全新的教育理念,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思考与实践。语文课堂上不同的“静”界,可以保证学生用较多的时间上探究文本、解读文本,实实在在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具体而言,课堂教学中应该有三重“静”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音乐中有停顿休止,舞蹈中有虚拟,书画中有空白,电影中有“空镜头”,文学中有“不写之写”,这使我联想到语文课堂。在语文教学中,营造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闹的场面同时,相机适度的“休止”与“空白”,“让课堂出现一种灵敏的静的气氛”也是不可缺少的。语文课堂上适度布设静“场”,能产生为不教之教的效果。宋儒理学大师陆九渊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所以,语文课堂追求一种“静场”、“静思”、“静写”,让动静相宜,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产生独特见解,闪现灵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好课!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轰轰烈烈的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各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众多的教学模式都追求"互动""合作",呈现一片"闹"的景象。但是,一些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却清醒地认识到:许多"闹"的课堂其实是"伪互动""伪合作",其结果是低效,甚至无效。"沉静的课堂"才应该是"一道永不消失的风景"。不过,"静"的课堂如果缺乏智慧的设计、科学的方法,势必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静"的课堂要"合情""合理""合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