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通货膨胀原因的新表述《经济生活》2008年3月第4版第8页"名词点击"中指出:"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经济生活》2014年3月第6版第7页"专家点评"中指出:"如果货币的实际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就会导致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新版教材对通货膨胀的原因表述更加准确。货币供应量不等于纸币发行量。在今天的货币供应量中,纸币只占很少一部分,绝大多数是商业银行派生或创造出来的银行存款货币,货币供应量远大于纸币发行量。早期的通货膨胀与纸  相似文献   

2.
<正>"纸币产生"内容的修改彰显教材的生活化特点对纸币的产生,旧教材表述为:金属货币最初是以金银条块的形式流通的,每做一笔交易都要核实重量、检查成色,很不方便,于是就出现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铸币。金属铸币在长期流通过程中会逐渐磨损,成为不足值的货币,一般情况下并不影响它同足值的铸币一样使用。  相似文献   

3.
继陕西省2007年高考文综试题第24题"5A=2黄金"引发热议之后,2012年高考文综第12题又一石激起千层浪,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  相似文献   

4.
请看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程标准卷)第12题: 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①纸币容易产生,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地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这是一道单项选择题,标准答案是C.  相似文献   

5.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16页说:“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表述很简短,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以为州一开始是就是地方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6.
陈慕泽教授在《全称概括规则和受限制的演绎定理》一文中指出,国内一些有代表性的数理逻辑教材(如王宪钧的《数理逻辑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以下简称《引论》)关于推理规则的表述存在一个问题:推理规则(变形规则)作为逻辑系统的出发点之一,其表述带有符号“ ”,而后来在关于“有前提推演”和“演绎定理”的表述中,推理规则又没有了“ ”。这里存在不一致性或不协调性。相比之下,国外的同类教材或著作在表述推理规则时大都不加“_”,如希尔伯特和阿克曼合著的《数理逻辑基础》。“”加在一个公式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此次修订课程标准,将原来的"符号感"改成了"符号意识",正是因为数学符号是人们计算、推理和表述问题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8.
一、流行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不当表述我们注意到,现在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版、2006年11月第4次印刷的《高中地理·必修2》教材第33页,在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有关加速阶段的说明中,有如下表述: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市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小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在34页又  相似文献   

9.
<正>早在2016年的时候,我国就出现了统编教材的使用,最初是仅使用于小学一年级和中学一年级(也就是七年级),后来在2017年时,又扩展到了小学一二年级和中学一二年级,在一段时间内的实验使用过后,于2018年正式将全国内中小学教材改为了统编版教材。此次改革不同于过往的教材编写,过去的"一纲多本"有十几种教材在使用,现在可以说是实行了统一,更加公平公正。实际上统编教材的全名称是"教育统编义务  相似文献   

10.
刘子成 《中学文科》2007,(12):151-152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新旧教材中,在讲述纸币时,都没有专门提及纸币的职能。人教版经济生活教师教学用书(第二版)第14页指出:在现行货币制度即纸币本位制下,纸币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与世界货币的职能。并强调这些内容不要求学生掌握。但在众多的教辅类资料及习题中对这一问题却是表述不一,互相矛盾,对教学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混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执教岳麓2007年第3版高中教材必修1《政治文明的历程》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时,发现教材对美国宪法表述不准,令人难解。教材  相似文献   

12.
<正>初中人教版2011年8月第五版的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材主要介绍了公民的权利,教材编写总体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举例典型,但是有几个地方笔者认为前后表述自相矛盾,表述内容值得商榷,斗胆罗列,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关于公民权利的分类教材第9页把公民基本权利的第四点概括为"人身  相似文献   

13.
高一经济常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2版)第3页对国民收入含义的表述是:"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什么是社会总产品呢?教材第3页的表述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和,称作社会总产品.用货币来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值."不难看出,教材对国民收入的定义是从社会总产值角度切入的,即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教材《物理选修3-1》第2章"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书后习题,2010年第3版在2007年第2版的基础上做了修改,即删除了第2题后面滑动变阻器的选择,降低了难度;修改了第3题的表述,从而隔离了与第2题的联系,使得题意更加清楚.但是,尽管做了上述修改,  相似文献   

15.
正《赤壁赋》是高中语文教材的传统课文,现收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二册(必修)。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教材注释不尽如人意。下面分条加以阐述。一、苏子愀然现行新课标教材注: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2006年11月第2版第32页)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第四册(必修)却注为:忧愁凄怆的样子。(2004年9月第1版第154页)两个版本教材的编者对"愀然"一词的处理明显不同,但与教材配套使用的两个版  相似文献   

16.
<正>符号意识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十个核心词之一。《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这样界定符号意识:"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上文中所提到的数、数量关系一般都来源于规定或约定俗成,是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标志,如教材中的C、S、V、S=2(ab+ah+bh)、V=abh……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符号,既简洁又易记。但对于未约定的符号,我们能否可以自定义符号或是创新性地使用符号以简化变化规律,帮助思考呢?  相似文献   

17.
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简称地理课标)修订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新教材将于2013年秋季开始使用。教师只有认识教材的新变化,才能深刻理解教材,从而具体理解地理课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贯彻"用教材"的新理念。相比当年大变样的2001年版地理教材,人教社八年级上册初中地理(2012版)教材后简称2012版教材(八上)的变动不算大。但它紧扣地理课标,从内容体系安排、学习框题设置、文字表述的详略与顺序、探究活动的主题与可操作性、各种插图的重新选  相似文献   

18.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九年级下册(2007年3版)第13课《挑战“两极”》课后“每课一得”中介绍了欧元纸币和辅币(即硬币)的概况。其中说到“纸币正面图案由象征合作精神的门和窗组成,背景是含义为联系纽带的桥梁。同时,还有12颗五角星紧紧环绕的欧盟旗帜”。为与文字配合,还附上了统共七种面值欧元纸币正面像的“全家福”。这段文字给笔者的感觉是在描述“纸币正面图案”的概貌.然而当我在配图中寻找桥梁“背景”时,却无论如何都找不到。笔者怀疑这里的“背景”一词使用有误。  相似文献   

19.
台湾地区中学生物选修教材(南一书局2008年版)是在必修教材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编排体系完全不同于内地人教版教材。笔者仅以台湾地区高三生物选修教材第3章第1节"能量的来源"一节的编写特点为例加以说明。一、台湾地区高中生物选修教材的编写特点从"能量的来源"这一节的编写来看,台湾地区高中生物选修教材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1.表述完整、准确。无论是编写的整体设计,还  相似文献   

20.
贵刊2005年第6期《1929年10月29日到底是星期几》一文纠正了人教社2003年版新课标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的一个错误,但会产生大危机发生的那一天是“黑色星期二”的新错觉。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弄清大危机是哪一天发生的。关于大危机发生的时间,不同教材有不同的表述:10月24日说,见人教社2003年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84页;10月29日说,见人教社2003年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下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