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话论强调语言教学的互动性,对外语教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阅读和教学的对话本质使得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包含有多重的对话关系。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通过体验与文本建立深度对话、通过拓展与文本建立广度对话、通过补白在文本中创造隐含对话。  相似文献   

2.
【教学设计理念】该教学设计从学习者角度出发,以生为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鼓励学生和文本、作者进行体验对话,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赏析文本主旨内涵。设计以“问题探究,品味语言,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自主体验人性的光辉”为重点,以“领会、学习对比法,提高阅读审美和思维鉴赏能力”为难点,教学过程注重以生为本,多重对话,体验探究,策略导学。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通过有感情的、个性化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与诗中的小朋友一起产生丰富的遐想,体验夏天的美好,从而感受语言的精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诵读感悟,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理解文本,丰富想象,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教学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应还原真实的社会与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认知,在活动中体验。在情境中的语言学习是最接近真实语言交际的,是体现了语言的语用功能的语言学习。在PEP教材中,大量教学文本以情境中的对话形式呈现,教师不仅要把对话的语言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把对话中的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言语体验和语言积  相似文献   

5.
周文娟 《考试周刊》2014,(61):38-39
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性,生本对话是学生与文本之间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焦点,其意义在于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构建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当前的对话教学中,不尊重学生对话权的情况依然存在,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潜心诵读、精心设计问题、挖掘学生生活体验等方式,为学生搭建与文本深入对话的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正>文本阅读中对话主要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交流。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学习中,对话是学生与文本融合的过程。让学生对话文本,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接触文本,让他们融入作品,自己去感知、领悟、联想、想象,感受文字的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从而增强对语言作品的感悟能力。语文文本阅读关键就是抓好几个对话:一、对话文本语义结构文本里的每一个词汇、每一个句子,既指向文本的核心意义,又同时疏离于文本之外。文本阅读框架是支  相似文献   

7.
1、《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节课努力构建师生、生生与文本对话平台,凸现阅读教学的对话本质。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言语形式,引导学生经历语言体验的过程,让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内化迁移,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与作者对话、编者对话,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文本的表达形式,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沈春雨 《教育》2013,(6):43
当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强调阅读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行为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语言为中介而展开的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通过对话,最终能促进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情,促进言语和精神的同构共  相似文献   

10.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组织者、指导者,需多渠道地搭建生本对话的平台,让语文课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实效性.本文依具体的教学实践就学生与文本应如何进行对话从强调朗读、重视批注、搞点活动、倡导质疑、拓展语文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梳理和思考,从而初步解决了对话教学流于形式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语文课程教学是师生之间就语言文化知识相互交流和探究,这种互动探究模式能帮助学生在实践认知体验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积累语言文化知识,使学生在与教师、同学和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产生充足的学习动力,形成深刻的认知感悟印象,促进知识技能不断内化生成。一、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形成敏锐语感教材文本是学生学习和接受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学生发现更多问题的重要思想来源。发挥文本的外化生成功效,鼓励学生与文本进行沟通交流,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敏锐  相似文献   

12.
历史题材的文本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对课程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很容易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一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枯燥的历史课,无法体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品德与生活学科的活动性。而情景创设能借助媒体,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通过故事,激发道德情感;展开对话,促进沟通交流;回归生活,获得体验实践……在短时间内将历史中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跨越时空的事物,难懂的道理等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点燃学生心灵的沸点,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在情景中互动、对话、感悟、体验、收获、升华,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也就是说语文的本体是言语。只有立足于文本的言语训练,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语文教学要努力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揣摩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体验到语言的魅力,激活语言感知。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真实起点,把课堂还给学生,抓住语文课的本质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生较高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肖海平 《教育学报》2007,3(1):66-75,78
体验是一种价值性的认识和领悟,是对经验意义的发现和升华。有效历史教学最重要的是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是发展与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前提、载体和归宿。体验教学是历史有效教学的理想选择。历史是人们对过去事实的认识和理解;历史文本是历史的存在形式。历史体验教学在本质上是学生与历史文本所进行的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为对话架设桥梁是历史体验教学的策略所在。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活动,是学生拓展阅读视野,感知具体文本信息,加强阅读过程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和情感体验的最土要语文学习活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对话关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是一种对话实践,而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一种对话能力.学生只有不断地通过与文本对话,与他人对话,才能在对话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文素质,提升自己的精神高度,并借此进入更高、更新的对话平台.  相似文献   

17.
【教学设计思路】 课标要求,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与作品充分对话,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感受人物形象,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鉴于本文语言浅近,学生已有阅读与鉴赏小说的一些经验,所以,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走进文本,感受人物形象,在交流对话中,在合作探究中,获得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18.
克林伯格认为:“教学本身就是形形色色的对话,拥有对话的性格。”《语文课程标准》也是这样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对话”,包含了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之间多方面的对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个体或群体、教师与文本等。我认为整个对话过程,应突出“人本”对话,因为文本是学习的凭借。教学对话的起点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研读在先是前提;教学对话的重点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坚持读懂是核心。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因为曲解了“语…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保证对话的有效进行,教学中必须处 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对话主体之间的关系,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学生的独特体验之间的关系,文本 内容与语言形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体验中的自主创造高中新课标指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体验与文本进行交流、沟通和对话。而且,学生的阅读体验对文本意义有着建构作用,即文本的意义只有在学生的阅读体验中才能生成,学生的体验会赋予文本以新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就是学生在体验基础上的自主创造。体验只能是自我的,体验只能是主体的体验,体验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有了体验就会有自主性,就会主动探究,就会有发现和创造。因此在对话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创造一个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