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正>古典诗歌中"反"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别具魅力。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反比喻比喻靠抓住两种不同性质事物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喻体为生动、浅显、具体、简洁之物,以达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之效。但古典诗歌中常用抽象的事物作喻体,来描摹具体形象。例如秦观的《浣溪沙》中有:"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诗人以无形无态的"梦"来比喻  相似文献   

2.
<正>"比喻"是一种语言艺术。课堂教学恰当地引用"比喻",能够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在生物教学中,碰到抽象性较强的概念或原理,选用适当的具体事物,用比喻的认知功能来说明微观、抽象的原理,用已知来开拓未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个好的比喻,能使学生加深记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一、比喻和比喻教学的概念所谓比喻是利用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某一个事物(本体)比作另一事物(喻  相似文献   

3.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式,灵活多样,运用广泛。有一种比喻以定中结构形式出现,它把内在特征上有某种相似点的两种事物名词搭配起来,将本体作定语、喻体为中心语,从而构成一种“反客为主、直接比喻”的格式。这种定中结构的比喻简洁凝练,意韵蕴藉,化抽象为具体,暗中转换,形象鲜明生动。例如:  相似文献   

4.
艺术表现手法在文学诸因素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的模糊性对文学形象的塑造,作品思想的表达,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为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本文从几个常见的表现手法中,探讨他们自身存在的模糊性特征,以期使人们得到一点启示。一、比喻的模糊性比喻是最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它经常有意或无意地出现在人们的语言中,借以表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和认识。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比喻手法的运用开卷可见,其模糊性也随之容易被人们所认识。比喻的模糊性是由比喻的性质决定的。比喻是用一种或多种具体而形象的事物,与所要  相似文献   

5.
优美的比喻不只能化平淡为生动,化冗长为简洁,更重要的是它像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一样,会使人超越本体之外产生不尽的遐想,丰富对事物的认识,使要表达的事理形象直观、“活灵活现”,从而曲尽其妙地启迪读者的内心。“清白的良心是一个温柔的枕头”一句就是优美比喻的  相似文献   

6.
乐燎原 《当代学生》2011,(18):36-37
诗法指津比喻,又称譬喻,它不仅是增强古典诗词作品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也是描绘人、事、景、物的一种艺术手法。简单地说,比喻就是用某些有相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描摹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易于理解。古典诗词中恰当地运用比喻,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人物或事物形象  相似文献   

7.
比喻为常见的修辞格之一。它是人们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根据类似的联想(不同事物间的恰似点的联想),用具体的事物来比方所要表明的事物,从而使表明的事物表现得  相似文献   

8.
说“比喻”     
“比喻”是一种很常见的修辞方法。它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因为人人都会不同程度地使用比喻。说它复杂,因为它跟某些貌似比喻的句子有时不易分清;跟借代、比拟等修辞方法也容易混淆,有时在同一语言片断中又与其他修辞方法同时存在。本文拟就上面几种情况加以分析。 “象”、“仿佛”等词常用作比喻词,但并不是有这些词的句子都是比喻句。如:  相似文献   

9.
Figures of Speech,比喻,可能是语言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修辞格,也是最常用的修辞格.比喻的作用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它能使复杂的道理变得简洁明了;能以形传神,使得事物形象更为生动.正是由于比喻的这一功能,人们逐步认识到它不只是一种点缀:好的比喻使文学作品平添神韵和光彩.秦牧先生说,如果文学作品完全不用譬喻,那么文学作品将象一只被拔掉尾巴的孔雀.比喻是人们认识、评价、解释事物的一种综合方法.可以这样说,  相似文献   

10.
虚喻     
比喻,是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将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明白化。它的喻体通常是实在的、易于捉摸的东西。但有时我们可以大胆地突破它,把喻体虚化.使构成的比喻呈现出一种虚无、空漾、奇幻的意象美。这种变具体为抽象的比喻手法我们称之为虚喻。  相似文献   

11.
当某些事物在某一点上相似时,为了表达得更加鲜明生动,我们拿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比,这就是比喻。比喻表达思想的方式是间接的、寓意的。在比喻中,形象的字面意义只在于指出它真正的转义而非全义,同时,它们之间必定存在着部分的类似或类推的可能。认识作用与修辞作用是比喻的两大作用。通过运用比喻,能将抽象变具体、深奥变浅显、难言变易释,引起人的共鸣,顿悟其中真义。本文力图通过比喻的认识作用来探讨比喻在启发式教学中的意义与应用。前苏联美学家包列夫在《美学》中说:“形象的思想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鲜明的比喻性。并非…  相似文献   

12.
比喻是借与甲事物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说明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在修辞的大家庭中,比喻是最常见,因而也是最不起眼的一个成员,但是它的作用却是不可小觑的,  相似文献   

13.
先分析一下实际修辞教学中存在的疑难点问题.疑难点之一:比喻和比拟的区分.比喻和比拟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格,运用的时候,怎么样才能分清呢?关键是明确概念.比喻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类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描写.比喻是打比方,本体和喻体凭借相似点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谈英语隐喻     
隐喻(metaphor)是常见的一种。它在各种文体中,尤其在文学作品中都颇得作者的偏爱而被广泛地应用。它把所要描写或刻画的事物或人物与另一个具有鲜明的同一特点的事物或人物联系起来加以比喻。在比喻过程中,它不用比喻词,通过本体和喻体,有时甚至不用本体,只用喻体,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描写,其结果往往能激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体会到其中隐藏的联系从而洞察到所描写的人或物的内心世界及本质,在读者心中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比喻就是我们常说的"打比方"。好的比喻可使文章的语言生动鲜明,使事物的特征形象具体,让人回味无穷,进而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一、比喻要贴切。比喻的事物和被比喻的事物必须是两个不同的事物,二者之间又具有某种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6.
"化美为媚"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和技巧。在诗歌当中,通过运用拟人、比喻、捕捉事物动态的瞬间、展示自然景物的发展变化以及锤炼动词等方法,可以"化美为媚",展现事物的动态之美,增强诗歌的艺术性,从而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其特点是利用事物或道理之间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说明道理、刻画形象、抒发感情,或用具体的事物喻抽象的事物,或用特殊的事物来比一般的事物,使抽象的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的形象充满情趣,从而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如果将这种修辞方法运用于写作中,就能增加文章的意趣美、语言美,让读者过目不忘。一、比喻为题,使平白的语言情趣化。一个立意高、选词新、炼字响的标题,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紧紧吸引着读者。写文章如果能以比喻为题,再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信息,就不仅能立意高远,而且符合选词新、炼…  相似文献   

18.
谚语典故话哲理邵步越第五课透过现象认识本质1.瞎子摸象比喻只认识事物表面的、片面的现象,而未认识事物的本质。现象与本质,二者不同。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性和外部联系,它是片面的、多变的、能够为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的;而本质是事物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是事物...  相似文献   

19.
张国良 《陕西教育》2007,(11):42-42
比喻在语法上是一种修辞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成为一种很好的表述方法。恰当的运用比喻,能使所描述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使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具体化;使微观的事物形象化;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陌生为熟悉;化罗嗦为简洁;化深奥为浅显。因此恰当的比喻就如同机器中的润滑剂一样,使课堂灵活地“运转”起来。  相似文献   

20.
修辞手法     
比喻考点分析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联系二者的词语)组成,它包含明喻、暗喻、借喻、博喻、通感五种。构成比喻的条件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比喻的作用:一是对事物的物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