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近年来,如何提高高中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部门和广大家长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在这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领导者,而促进国家科技创新的关键因素就是科技创新型人才。因此,学校作为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重要机构,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着重分析了我们高中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现状及其当前所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我是如何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还提出了学校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对策,希望能够为有效提高高中生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变得尤为重要。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成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那么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实施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经济发展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大量的发展契机,所以,我们中职学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实现转型,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中职院校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我们知道,中职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开展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基础学科之一,因此,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效的开展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对于学生创新素养的提高意义重大,同时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也是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因而,教育领域开展了各种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学科的实际,创新教学模式,灵活有效地采用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观念意识,认识到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对社会发展的深刻意义,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教育的本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育有用的综合性人才。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具体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设疑,鼓励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创新精神是《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重要理念。创新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本文通过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行了浅显阐述,强调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是一个创造性活动,只有教师正确地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0,(16)
物理创新教学既能体现物理教育多样化,又同时提升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以及更好的让学生在科学创新能力素质方面得到有效培养,教育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核心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科技的进步,培养教育创新型人才,变得尤其重要。发展创新教育依然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如今阻碍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主要原因是长久落后的传统教学和教学方法及教育观念。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具体的教学环节着手,开展研究性学习,不断挖掘创新思维,采用适当的教学措施,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全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先刚 《科教文汇》2009,(21):174-174
创新精神是《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重要理念。创新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本文通过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行了浅显阐述,强调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是一个创造性活动,只有教师正确地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的核心目的在于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语文作为中学基础学科之一,理应走在教学创新的前端。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写作教学的创新也必定是语文教学创新的“突破口”。长期以来,在广大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探索、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写作教学的创新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仍是语文教学中最不能令人满意的部分。因此,本文重点对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进行初步探讨,并积极寻找有效改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提高我国学校所培养出人才的创新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源泉,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话题之一。我们知道,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每年向社会各个岗位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因此,在中职教育阶段实施创新教育,不断提高中职学生创新能力,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今天,本文就是基于此背景下以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例展开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宋玲 《知识窗》2012,(7X):45-45
<正>创新教育为开启学生创新思维,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打好了基础。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几点做法,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简要地谈谈几点体会:一、标新立异的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  相似文献   

13.
马强 《科教文汇》2014,(31):87-88
创新能力是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基础,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在教学中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树立创新思维教育理念,加强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具备创新素质的设计人才。具体结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有目的的改进和完善,来提高学生在设计中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之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有效提高设计中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傅荣  申凯 《科技广场》2006,(3):16-18
21世纪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世纪,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特殊的使命,所以教育必须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必须重视和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创新研究,探索教育创新的规律和策略,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科学途径,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加快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陈磊 《中国科技信息》2005,(12):64-64,69
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训练、培养中形成的。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影响创新人才的外在、内在因素,更新创新的教育理念,把握好创新教育的实施,从而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有创新能力的专业工程师已成为当今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标。我们要面对新形势通过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针对在计算机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探讨,并对教学中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创新能力是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基础,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环境艺术设计应该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在教学中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树立创新思维教育理念,加强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具备创新素质的设计人才。具体结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术交流、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有目的的改进和完善,来提高学生在设计中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之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有效提高设计中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人才的要求各不相同,而在当今信息瞬息变化的21世纪需要的是全面复合型的创新人才。但是由于我国教育机制存在的弊端长期得不到根除,创新人才的培养也一直没有取得较大的突破。特别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这一问题更应该得到高度重视。本文就从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寻找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过程中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我院教育领域在发展和健康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提出了“创新教育”这一指导思想,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优化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作为一个新名词,主要是以教育为基础,以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从而通过此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健康成长,培养全方位的综合性服务人才。  相似文献   

20.
一、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是创新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和实践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要想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必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率先垂范,锐意进取,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要不断学习现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