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通过体验再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能力,这是新教材反复强调的一个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内容精心组织多姿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以活动主体的身份参与进来。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包括知、情、意、行几个要素,这几个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因此,从道德认识、道德信念,经过道德情感体验和意志品质,转化为道德行为,并经过道德行为的反复实践,内化为道德习惯,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全过程。抓住情感体验是促进学生道德内化,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关键和手段。道德情感是学生的道德认识从内部升华为道德信念,从外部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途径和中间环节,是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化过程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仅要探讨学生道德情感本身发展的规律,研究情…  相似文献   

3.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通过设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构建知识,感悟人生,提升道德水平。活动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呼唤,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思想品德活动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活动设计直奔主题,学生全员全程参与,活动方式灵活多样,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重在引导学生的行为。思想品德活动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活动方式,主要有情境创设和实践探究等。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课程是实施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重要作用。作为小学德育阵地之一的思想品德课程,一定要适应课改的新形势,构建全新的教育模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动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将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学习道德知识,体验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能力,形成道德行为,促使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方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情是由道德认知转化为道德意志和行为的催化剂,而情感教育是以感受体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拟从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开展课外体验活动、改进评价方式等方面阐述如何使学生加深情感体验,积累道德情感的感受,使道德情感不断得到内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6.
正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特点,以活动为桥梁,引发学生探知欲望,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学会知行合一;以生活为源泉,唤醒孩子们已有生活经验;以问题为引导,促进师生、生生、生本对话交流,打造活跃课堂,实现有效教学。一、以活动为桥梁,体验感知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是一群好动爱玩、认知能力并不完善的孩子,如果单纯讲理说道,难以引起孩子们的  相似文献   

7.
体验式教学是让学生对直接或间接的教学情境进行体验,在模拟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获得经验、提高能力、升华情感的一种教学方式、方法。教学中,从兴趣体验、探究体验、互动体验几方面能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8.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将课堂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学习的需要,以便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高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9.
思想品德教学设计应该以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和对教材的深刻把握为前提,以体现主体性、针对性、实效性为基本要求,以学生始终的注意投入、始终的思维投入、始终的情。感投入为设计标准,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途径,以学生的体验、感悟、生成为落脚点。学生的体验是思想品德教学的起点,体验是基础,没有体验就很难获得深刻的感悟和反思。思想品德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反思,  相似文献   

10.
当前,思想品德教学中有重灌输轻内化、重明理轻行为落实的现象,导致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不强。我认为让学生到活动中用心体验,才能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吴宗勇 《考试周刊》2014,(58):129-130
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加强德育,如何强化教学效果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思想品德教师应当探索和思考的问题。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体验、感悟、成  相似文献   

12.
陈玉兵 《广西教育》2014,(25):116-116
正如何开展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在课堂上,思想品德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优化教学,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创设生活情境思想品德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思想品德课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教学是一种培养人、转化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活动。这一活动是否有效、能否达到预定的目的,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思想、情感的人,教学中重视和体现真人、真情、真爱、真行,赋予思想道德教育以生动鲜活的生命意义,是达成思想品德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和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呼唤,应该成为思想品德教师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重视德育活动在育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德育活动中形成的 ,同时又在活动中表现出来 ,没有德育活动 ,社会思想品德规范不可能实现它的育人作用 ,也不可能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一定的德育活动 ,是学生思想品德产生的条件 ,也是教育者将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传导给受教育者的桥梁。因此 ,在新形势下 ,能突出搞好如下三类活动 ,对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一、利用各科教学活动进行德育通过各科教学进行德育 ,重要的是挖掘各科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 ,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要求 ,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方向和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讲授或讨论有关知识.而要落实到学生的道德实践中。要引发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要求教师在深刻领悟道德规范的普遍价值和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道德经验水平的基础上,创设相应的道德情境,一方面将普遍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实践内容.引发学生个体化的道德情感体验:另一方面通过个体的道德实践和道德体验,  相似文献   

16.
学困生的形成既有其自身原因,也家庭、学校、社会的原因,然而在思想品德学科学困生的产生与转化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是否有魅力、是否有吸引力,能否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能否调动学困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其中产生重要的影响。新课标对思想品德学科提出“重情感体验轻知识灌输”的总体要求,这就需要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获得体验、感悟和升华。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人的能力和个性是在活动中形成的,活动是维系外部生活世界和内部道德世界的纽带。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思想品德活动课是一种基于学生活动并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来获得感性认识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孕育真切的情感,并用这种情感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加强活动课教学,强调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是提高思想品德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活动课的特点,对学生实施思想品  相似文献   

18.
<正>传统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常常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得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脱节,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失去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不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生活化教学,把书本理论知识与社会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思想品德课堂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构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习知识,提高思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6,(78):115-116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样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因此,教师教学时可以采用活动化教学模式,做到"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化",活动化教学是以学生学习需要为基础,以课堂活动为载体,以学生全身心参与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咸、态度、价值观综合生成、和谐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化教学采取创设情境——导入,合作探究——体验,小结梳理——明理,迁移拓展——践行四个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20.
正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学生是否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表现,是检验思想品德教学实效及学校德育工作成败的根本依据。本课程学习是知与行相统一的过程,注重学生在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实现社会性发展。思想品德教师应在不放松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通过强化对学生的行为指导,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下面,笔者结合几年来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和思考,谈谈如何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做到"知"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